>>張允樂自律一詞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是指在沒有外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與之對應的是他律。自"/>
文>>>張允樂
自律一詞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是指在沒有外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與之對應的是他律。自律是主動的,屬于道德領(lǐng)域;他律是被動的,當為法規(guī)范疇。從社會管理的層面上講,自律和他律大抵上相當于德治和法治,這是一個社會健康發(fā)展的兩根支柱,相互關(guān)聯(lián),缺一不可。在他律缺位或監(jiān)管不盡完善的情況下,自律的作用就更加凸顯。
中國人崇尚自律。儒家推崇“吾日三省吾身”“君子責己,小人責人”,并進一步引申出“慎獨”的概念,著重強調(diào)在閑居獨處、無人監(jiān)管的環(huán)境中,更要遵守道德準則,自律不茍。明朝首輔大臣徐溥一生極為自律。少年時代,他就日復一日地檢點自己的言行。他在書桌上放了兩個容器,專門存儲黑豆和黃豆,當心中產(chǎn)生善念,或行了善事,說了善言,就會存入黃豆一粒;反之,則投入黑豆一粒。這種自我反思的行為,徐溥堅持一生,以此督促自己,檢討自己。
自律是修己安人的法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遍觀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無一不是嚴格自律的踐行者。日本優(yōu)秀企業(yè)家松下幸之助就曾用自身的經(jīng)歷告誡世人,“登峰造極的成就源于自律”。中國田徑史上第一位跑進奧運會100 米決賽的運動員蘇炳添也是一個自律的人,有人給他總結(jié)了“十不”,中國田徑隊教練鄒振先說:“他的自律成就了今天的他?!?/p>
自律也不一定都要做驚天動地的事,比如,在疫情期間,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該打針的打針,該禁足的禁足,這就是一種自律。大千世界,誘惑太多。我們一定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堅持“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動之妄即改之”,不給錯誤的欲望和行為留下空間,并持之有恒,使自律貫穿人生整個過程,養(yǎng)成時時想自律、事事嚴自律的習慣。
作為一個社會人,其言行既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無論身處何位,都要加強自律,防微杜漸,使自律成為一種能力,一種境界。官者自律,黨風正;民者自律,世和諧;人人自律,則復興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