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小曼
(石泉縣師訓教研中心 陜西 安康 725200)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中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越來越重要了。其中,中小學音樂教學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學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之中,音樂教師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并且選擇有效的教學模式來開展音樂欣賞教學,以確保音樂欣賞教學能夠激發(fā)中小學生的興趣,從而實現(xiàn)對中小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
在現(xiàn)階段的中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以及教師對學生的成績比較注重,而沒有重視音樂教育在學生成長以及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沒有有效地開展音樂教學,更別提音樂欣賞活動的開展?,F(xiàn)階段,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以及深入,很多學校逐漸開始重視素質教育。但是,很多的中小學特別是中學的學校以及教師,仍然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并沒有將素質教育融入現(xiàn)實的教學過程中,導致很多教師對于音樂教學缺乏正確認知,學校在音樂教學方面的投入比較少,很多教師都會占用音樂課堂的時間進行主科教學,從而導致音樂欣賞教學的效果很難得到實現(xiàn)。
很多學校并不重視音樂教學,所以音樂欣賞教學課程的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由于音樂欣賞教學的特殊性,其對于相關的教學設備以及技術設施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需要完整的教學設備以及基礎設施為保障。但是,就現(xiàn)階段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學校并不重視音樂教學,所以對音樂基礎設施以及教學活動的資金投入比較少,音樂教學中所需的設備以及設施都比較匱乏,從而導致現(xiàn)階段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缺乏良好的設備基礎,音樂欣賞課程也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最終可能影響到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的提升。
目前在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很多的音樂教師仍然選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即在音樂課堂上對相關的音樂理論進行講解,讓學生對于現(xiàn)有的音樂方法以及音樂欣賞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記憶。教師教導歌曲的時候,通常是教師領唱、學生跟唱,然后教師對其進行分析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方法比較枯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往往注重音樂歌唱技巧的教學,而往往忽略學生學習的真正需求以及對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中小學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音樂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音樂水平以及對于音樂的接受能力的差異開展教學活動。充分考慮不同學生間存在的差異之后,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實施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從而能夠有效地提升中小學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對音樂知識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充分的關注以及鼓勵,促使這部分學生增強自身的信心,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勇于表達自身的見解和想法,從而推動音樂欣賞課程的有效開展,促進中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音樂教師針對中小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音樂中優(yōu)美旋律以及節(jié)奏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只有對音樂欣賞產生興趣,才能夠主動地傾聽以及感受音樂,才能夠在欣賞的過程中了解音樂的內涵,從而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例如,在《漁舟唱晚》這一歌曲的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傾聽的方式來感受音樂中的旋律,感受音樂的內涵,如歌詞“天蒼蒼,野茫茫,雨似箭,風似浪,大樹隨風揚。人歌唱,風也唱,踏花歸去馬蹄香,蝴蝶追趕忙”中,“浪、揚、香、忙”等詞形成押韻。中小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可以主動地感受旋律和節(jié)奏,形成自己對音樂的體悟。
在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作為教育的目標,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在中小學生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質為教育理念,完善音樂教育的教學目標,豐富中小學音樂教育過程中的教學內容。并且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通過音樂欣賞活動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欣賞課程中。同時,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情景導入等方式,提升學生對音樂欣賞教學課程的興趣。
想要推動學生在音樂欣賞課程中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就需要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欣賞課程的興趣。所以,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的時候,需要用一種愉快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對于音樂欣賞課程的興趣,例如,可以運用歌曲串燒游戲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在游戲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詞,例如“春天”,小學生就圍繞有關春天的歌曲進行演唱,中小學生可以唱“春天在哪里”,“這里的春天最美麗”,“春天到,春天到,花兒朵朵開口笑”……在游戲之中激發(fā)中小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欲望,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音樂鑒賞課程之中,主動地進行學習。再比如,在帶領中學生欣賞《將軍令》這一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去吟唱同一風格的流行歌曲《男兒當自強》,然后引出古風歌曲欣賞這一主題。通過比較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古今歌曲的“源”和“流”的關系,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古風歌曲的興趣。
教師要將中小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引導中小學生學會傾聽,并且為中小學生營造學習氛圍,引導中小學生對音樂欣賞產生興趣,去自主地進行音樂作品的欣賞。同時也可以創(chuàng)設音樂欣賞的環(huán)境,讓學生融入音樂欣賞的氛圍之中,可以在教室的墻壁以及走廊上貼上歌曲中的五線譜,或者歌曲中的動物或人物形象。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可以讓學生了解音樂,并產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同時在音樂欣賞課程之前,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相應的情景,引導孩子們融入音樂情境之中,產生對音樂欣賞以及音樂內容的學習欲望。
例如,在學習《來了一群小鴨子》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中小學生呈現(xiàn)春天來臨的景象:柳樹發(fā)芽,桃樹開花,春暖花開,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湖而上蕩漾著碧波,這時候鴨媽媽帶著一群小鴨子來到了池塘邊……這時候學生可能會被這些情景所吸引,對這首歌曲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所以,當教師接下來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很好地融入音樂歌曲的氛圍之中,并積極地對音樂歌曲進行欣賞。
再如,在為中學生講解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之前,可以為學生營造出一種寧靜幽美的氛圍,可以采用PPT介紹這首曲子的背景故事,讓學生了解曲子蘊含的情感;然后讓學生帶著這種情感去聆聽音樂,品味民族樂器的協(xié)調性;然后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這種意境,想象作曲人所感受到的美景;最后,讓學生帶著這種情緒誦讀“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音樂欣賞教學與音樂表演教學是不同的,但是二者都需要教師具備科學的音樂訓練技巧以及系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式。在音樂欣賞的課程中,教師不僅僅需要引導學生認真地欣賞作品,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傳授學生相關的音樂知識以及技能。所以在音樂欣賞課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樹立一個正確的音樂欣賞觀念,才能夠帶動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比如在音樂作品欣賞的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時的狀態(tài),教師可以在學生不懂的地方加強引導,在學生注意力分散的時候提醒學生提高注意力。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可以為學生未來的音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更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應該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和音樂欣賞水平的不同,在音樂欣賞的技能和相關知識內容方面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教師可以依據(jù)教材的內容,根據(jù)學生的年齡以及學生的能力水平來調整音樂鑒賞的難度,使音樂鑒賞課程中的音樂作品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更加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在中小學音樂鑒賞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不斷地將音樂作品相關的人文知識、音樂知識以及音樂作品的相關情感內容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