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寅
《桃花扇》是與《長生殿》齊名的戲曲文學名著,被譽為明清傳奇的“壓卷之作”,在這兩部巨著之后,再也沒有一部傳奇能夠在文學成就上達到如此高度?!短一ㄉ取返淖髡呖咨腥?,也與《長生殿》的作者洪昇被稱“南洪北孔”。
相較于《長生殿》的久演不衰,《桃花扇》在成本之后,演出記錄非常少。究其原因,恐怕與劇本題材和作者的情感傾向有關?!短一ㄉ取芬院罘接蚝屠钕憔那楦袨橹骶€,看似是一部才子佳人的風流韻事。然而以第三者的角度客觀看來,侯李二人的情感總有些莫名的違和感,似乎只是因為劇情需要他們的情感有進展,他們的情感才會有進展。像經典愛情主題戲劇《牡丹亭》《梁?!分愔兴枋龅娜崆槔`卷和相思成疾,在愛情的刻骨銘心這個程度上,《桃花扇》要輕得多。即使是《守樓》一折,切入角度也主要為李香君對于奸臣的不恥和對自我意志的堅持。
事實上,即使是作者本人,也沒有把《桃花扇》作為一部愛情作品??咨腥巫约阂蔡钩袑憽短一ㄉ取纺康脑谟凇敖桦x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只是一個載體,想體現(xiàn)的是一個朝代的興亡。因此,在這部基本依照事實創(chuàng)作的劇目中,他硬生生地給侯方域和李香君編造了一個雙雙入道,完全與事實不符的結局。在歷史上,侯方域不僅沒有出家入道,為明守節(jié),他反而參加了清代的科舉考試,并且積極為清朝統(tǒng)治著剿滅農民起義軍出謀獻策。
正是因為這種傾向,導致清代統(tǒng)治者以一種非公開的方式禁止了《桃花扇》的演出。如果沒有家族的影響庇護,《桃花扇》的最終結局恐怕不僅僅是絕跡于舞臺,而將是《明史案》的翻版。
也正是因為出身曲阜孔氏,受儒家傳統(tǒng)的影響,孔尚任在創(chuàng)作《桃花扇》時并沒有對自己的傾向進行過多的遮掩,在愛情的表征之下,隱藏著孔尚任的“故國之思”?;谶@一點,對于侯李之外的非主角人物給予了較多的筆墨。使得我們在恢復《桃花扇》演出之后,可以看到一部行當齊全,舞臺呈現(xiàn)極為豐富精彩的劇目。除主角生旦之外,其他主要角色分別由凈末丑應工,其中馬士英一角便歸屬副凈。
副凈又稱之為白面,多演狡猾奸詐的壞人或是魯莽之人。在昆曲中,又有所不同,曲本中標注的副凈,即可由凈行花臉來演,也可由丑行的副來演。這也是京昆丑行最大的不同之處,京劇丑行中,并無副這一細分類。但在昆曲中,副卻是丑行下極為重要的一個小家門與小家門的“丑”平分秋色,即俗謂之“冷水二面”。副凈這一小家門,在以花臉應工時,主要突出其豪橫之氣,在奸猾的表演上,則要向丑靠攏。而以副應工時,則突出其奸詐狡猾的個性,在魯莽豪橫上要吸取花臉的表演特色。因此,想要演好馬士英這個人物,要兼具凈丑兩個家門的表演之長,依據(jù)劇情的發(fā)展,展示不同風格。
馬士英是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主要反面角色之一,他在《桃花扇》第十五出出場。這個人物在出場是就顯現(xiàn)出極為豪橫奸狡的氣象。出場所唱【番卜算】曲牌,直言要“捷足爭先,拜相與封侯,憑著這擁立功大權歸手?!钡腊字幸痪洹靶矣鰢叶喙?,正我輩得意之秋”抒發(fā)心聲,表現(xiàn)出他毫無家國情懷,毫無禮義廉恥,把對權力變態(tài)追求放在第一位。馬士英這個人物,在目前舞臺上所演出的每一個《桃花扇》版本中,都與阮大鋮一同出現(xiàn),是一對狼狽為奸反面人物,相較于阮大鋮的老奸巨猾、有才而不走正路,馬世英心狠手辣,卻沒有什么才干。渴求權力的阮大鋮與亟需馬仔的馬士英一拍即合。在異族入侵、國破家亡、崇禎皇帝縊死煤山的存亡關頭,他不思考如何抵御外辱,而是和阮大鋮一起準備迎立逃亡在江浦的福王為帝,成立南明小朝廷。他全力應付對他的權勢構成威脅的忠臣,鏟除異己。此時南明皇朝剛剛建立,內亂未平,北兵又正在集聚力量,準備南下,身為首輔,手握重兵的馬士英不思國家安危,卻把精力全部放在怎樣保住自己的官位上,實在令人氣憤。
這里的馬士英,因為是文學形象,在舞臺的表現(xiàn)上,更偏重白面——也就是京劇中曹操一類人物的程式,更夸大他的豪橫、自大與兇狠。而阮大鋮則更注重詭計多端,舞臺表現(xiàn)上,更偏重向小花臉。一大一小,兩種范兒,在舞臺上形成對稱靈活而非重復呆板的風格。既區(qū)分了人物,也增加了可看性。也因此,在目前的戲曲版本的演出中,陰謀詭計多出自于阮大鋮之手,馬士英則更像是一個被挑撥的工具人,在江蘇創(chuàng)作的新概念舞劇《桃花扇——香君的琵琶》中,阮大鋮被以舞蹈語匯描繪為操控木偶的人和躲在人像身后的影子,而馬士英則被描繪為木偶和影子的主像。在對經典名著的后現(xiàn)代解構與重述中,這樣的理解確實非常有創(chuàng)造性,并且也有一定的依據(jù)。
雖然現(xiàn)在網絡上有一些為馬士英翻案或者說洗白的言論,并且找到了一些經不起考證的所謂“史料依據(jù)”,但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舞臺上,對于馬士英的認定都是一個無可辯駁的奸臣,并且極為唾棄。在《桃花扇》中孔尚任用李香君之口,對馬世英的丑態(tài)進行了無情的鞭笞。在王丹鳳所拍攝的電影《桃花扇》中,更是直接將這支【五供養(yǎng)】曲牌搬上熒幕,由北方昆曲劇院的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李淑君配音演唱“堂堂列公,半邊南朝,望你崢嶸。出身希貴寵,創(chuàng)業(yè)選聲容,《后庭花》又添幾種。把俺胡撮弄,對寒風雪海冰山,苦陪觴詠?!眹萍彝鲋H,“創(chuàng)業(yè)選聲容,《后庭花》又添幾種?!边@種昏聵無道的做法是典型的亡國之臣。
在整個舞臺演出過程中,馬士英的出場比重不大,卻是極其重要的反面人物,馬世英的賣國求榮、見利忘義,更襯托出侯方域等人的忠貞不渝的家國情懷和對儒家文化堅守的難能可貴。因此演員需要充分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利用表情、動作展現(xiàn)人物形象。比如說,當阮大鋮無中生有、誣陷侯朝宗時,馬士英立刻拍案而起,隨聲附和,表現(xiàn)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實則是為了討好阮大鋮;當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后,他又立刻準備迎立逃亡在江浦的福王為帝,急急忙忙地組織人員,表面看是他關心國家不可一日無首,實則是為他今后的地位做準備;當他如愿成為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時,他又開始憂心忡忡,時不時靜坐沉思,思考如何保住他的寶座。他兇狠殘暴,又缺少智謀才干。大權在握時,他飛揚跋扈、趾高氣揚,毫不掩飾他的滿足和驕橫,而一旦出現(xiàn)什么復雜的情況,他便束手無策,只能求助于工于心計的阮大鋮。
作為一部經典劇目,《桃花扇》所蘊含的深邃的思想力度、豐富的歷史內容與生動的藝術表達,至今仍閃耀著經典的光輝,它對貪官佞臣的批判諷刺是超越時代,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舞臺上的昆曲是流動的歷史,作為演員,我將不斷提升自己,讓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讓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讓傳統(tǒng)藝術代代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