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 河南 開封 475000)
全面素質教育涉及到許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思想、文化、身體、心理和健康方面的發(fā)展?,F(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對學生道德、智力、體育以及藝術等各方面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顯得越來越重要,這些課程在學生的全面教育中發(fā)揮著十分顯著的作用。而音樂是一門通過音響結構及運動節(jié)律形成的聲音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綜合藝術,它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全面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發(fā)揮著更加重要的教育作用,它要求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不斷引入新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興趣,同時努力使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放松和保持自己的情緒,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朝著更加全面和高質量的方向發(fā)展。
(一)切實減輕初中生的壓力。初中階段是學生的青春期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正在迅速發(fā)展。這種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了壓力。而學校的音樂教育可以有效減輕初中生的壓力。音樂教育具有輕松愉快的特質,可以用來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煩躁和焦慮,并從內而外給學生帶來放松的感覺。音樂是一種美育,作為一種接受并追求美的藝術形式,其不僅會在表面上反映出來,還可以實質性地展示出來,學生可以通過對這種藝術形式的學習來保持愉悅放松的心情。
(二)培育感官,凈化心靈。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更應注意學生心理的健康。學校的音樂教育可以陶冶初中生的精神情操,凈化初中生的心靈。許多音樂教育都是基于精選的優(yōu)秀作品而展開的,這些偉大的作品往往蘊含著最真誠、最寶貴的人生經(jīng)歷。這些作品使情感通過聲音進行傳達,在學習這些作品的時候,可以感受到這些美好的情感,從而使初中生的身心發(fā)生微妙的變化,使初中生的思想變得更純凈。例如在學習《愛我中華》這首歌時,應使學生從音樂中體會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有了這樣的情感,學生自然就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為心理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調節(jié)心理情緒。初中生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表現(xiàn)出難以集中注意力,容易緊張、焦慮,缺乏自信等特點。而初中音樂教育則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緩解這些情緒,解決這些問題。音樂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音樂的快樂,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交流,與同學進行互動,從而調節(jié)心理情緒,保持正確的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一)音樂課程流于形式。一些初中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其他主要學科占據(jù)了音樂課的時間,不能保證音樂教學的時間,導致初中音樂教學的質量大大降低。例如為了提高升學率,許多初中都取消了音樂課程,尤其是在初三階段。音樂課程的開展缺乏有力的支持和保證,初中音樂教師很難繼續(xù)音樂教學活動,從而無法有效地發(fā)揮和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作用。
(二)注重理論而忽視實踐。由于大多數(shù)初中音樂教學的時間太短,所以許多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上以講解音樂理論知識為主。盡管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強學生對音樂理論知識的理解,但卻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和經(jīng)驗,使學生很難透徹地理解音樂理論知識。另外,初中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感和興趣,而不是對音樂理論的深刻理解。只強調理論知識,而忽略實際經(jīng)驗,對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沒有作用,也不能使學生與音樂產(chǎn)生良好的共鳴,難以有效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質量和影響力。
(三)音樂教學內容不足。由于音樂教學在初中階段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因而出現(xiàn)了初中音樂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時只有一本音樂教科書的情況。僅圍繞一本音樂教科書開展教學,音樂知識過于單一。沒有適當?shù)慕虒W內容,就不可能有效地擴展和音樂相關的內容,也就使得學生無法完全理解音樂,喪失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和激情。正是由于缺少音樂教學內容,學生才認為學習音樂知識是沒有必要的,使得學生無法有效地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難以提高綜合素質。
(一)擴充教學內容。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教科書的內容豐富音樂知識,以便有效地拓寬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視野。教師應在已有教材的基礎上搜集、整理更多相關的知識內容,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此外,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關注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表達,使學生不僅接受知識的熏陶,也接受情感的滌蕩,從而增強學習體驗,為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七彩中國》時,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展示教材內容,還要加入與之相關的其他教學內容,甚至是其他的藝術形式,比如繪畫、書法、舞蹈等等,使學生形成全方位的學習感受,培養(yǎng)多項能力。教師還應講解音樂作品的基礎知識,以便學生更有效地獲取音樂知識,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可以獨立地探索音樂知識,有效提高音樂水平。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了促進初中音樂教學的進步與發(fā)展,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有必要加強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例如,在教授《貝多芬》的相關內容時,音樂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信息技術教學法”實施教學。其一,音樂教師可以選用表現(xiàn)形式較好的PPT 課件,并結合圖片,向學生介紹貝多芬的人物生平、音樂創(chuàng)作成就等基本內容,讓生動的展現(xiàn)形式激發(fā)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活力,并讓他們對貝多芬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其二,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本節(jié)音樂課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如貝多芬有怎樣的性格?貝多芬對世界音樂發(fā)展有哪些貢獻?貝多芬的音樂創(chuàng)作有哪些具體的風格?等等,以這些能概括教學主要內容的問題指引學生的學習方向,拓展學生的音樂學習視野,并有效激發(fā)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學習活力和學習熱情。其三,音樂教師可以綜合運用微課視頻、多媒體圖片及PPT 課件,對問題進行逐一解答,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加深對《貝多芬》知識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習效率。
此外,教師還應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技術的作用,借助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以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多媒體設備,以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的形式直觀、生動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呈現(xiàn),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還可以建立數(shù)據(jù)資源庫,方便學生獲取音樂素材,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音樂靈感。如此一來能幫助學生改善學習環(huán)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初中音樂教學的教學質量。
(三)豐富教學方法。對教學方法的研究是每一名音樂教師必須要做的工作,音樂教師在選用教學方法時要積極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選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學習活力和學習熱情,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增加學生的交流,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可以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為確保充分展現(xiàn)小組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教師應積極組織小組學習活動,并向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內容,例如樂曲中的樂器是什么?作者表達了什么情感?通過各種學習內容,學生可以相互交流,積極地借鑒小組中每個成員的想法和建議,從而使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加強師生互動。學生最怕的是教師“一言堂”,音樂課也是如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樂理課上,可以加上一些節(jié)奏練習,讓學生跟隨節(jié)拍進行身體律動,如拍肩、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通過身體運動讓學生更深入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同時教師也要當好參與者的角色,與學生一同進行身體律動,在律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足,并以身示范,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動作;在聲樂課上,教師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練聲方法,使復雜的聲樂練習簡單化、具體化,并可以通過隨機抽查的形式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與學生進行適時的交流;在音樂欣賞課上,要給予學生模仿表演的機會,教師可與學生演“對手戲”,讓學生通過實際表演和自身動作體會作品的內涵。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師生互動來了解學生對于平時教育的反饋,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使自己的教學更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初中音樂教育的總體水平,使其更適應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學校應充分認識到音樂課程的重要性,加深對初中音樂教學現(xiàn)狀的認識。教師要改良課程設置,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多樣的教學方式提升初中音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為我國初中音樂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