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理工學院 湖北 荊門 448000)
不管是我國的傳統(tǒng)教育還是新課改下的新型教育,強調的都是“教、學、做”為一體,三者缺一不可。在課程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強調學習不能眼高手低,要邊學邊做,用實踐去強化記憶、強化知識。所以說,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對于教學的幫助意義非常,戲劇表演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的有效方式,通過戲劇表演,在劇本欣賞中學生可以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體會文章中人物的復雜心境,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充分鍛煉學生的劇本欣賞理解能力。戲劇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我國的文化財富。通過戲劇表演可以表達出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可以表達出人性的各個方面,教育與戲劇有著理念上的共通性,教育和戲劇都是圍繞著“人”而展開的,并且都是強調對于生活的關注,所以戲劇與教育的結合并不是突兀之舉,反而可以說得上是新課標要求下的一種意義非凡的創(chuàng)新。將戲劇性與中國戲劇元素相結合,再融入到劇本欣賞課堂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劇本欣賞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到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讓戲劇的生命得以在新生代身上“延續(xù)”。
在新課標中,劇本欣賞教學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文字能力,劇本欣賞教學包括劇本寫作、劇本閱讀、識字、交流和表達等各個方面。教材中的內容都是經過精心篩選的經典文章,對于小學生的劇本欣賞啟蒙非常重要,但是在素養(yǎng)教育背景下,僅僅憑借劇本教材中的內容已經不能滿足劇本欣賞教育的需要,通過課外劇本欣賞的知識拓展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水平,所以劇本欣賞教學十分重要。
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劇本教育工作者往往不重視課外劇本欣賞,沒有著重于去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劇本欣賞習慣,這顯然不符合國家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觀。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落實之后,劇本欣賞受到了更廣泛的重視,已經成為了提升小學生語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所以如何更加高效地提升劇本欣賞教學質量成為了新的課題。
狹義上的教育戲劇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是一種教育與藝術的整合。教育戲劇的應用不僅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還能讓教學更加高效,教育戲劇可以作為多種可變化的教學方法,通過復制角色形象和再現文章情景的形式來開展教育活動,構建一個活躍和開放式的興趣型課堂,是目前備受關注的教學新手段。教育戲劇與劇本欣賞的結合,最為顯著直觀的作用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劇本欣賞興趣,把課外劇本欣賞從一種學習任務變?yōu)楦矏蹍⑴c的自主活動,通過這種啟發(fā)式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外劇本欣賞課堂之中,開發(fā)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開發(fā)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戲劇表演對劇本欣賞能起到多方面的促進作用,更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戲劇教學的方式是把抽象的課外讀物內容以真實的情景表現于課堂之上,通過這種情景再現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學習。對于劇本欣賞來說,其課堂學習目的本身就是對于知識的掌握,而學生在理解和學習文章時由于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差異,難免會有一些學生產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劇本欣賞困難的情況出現,戲劇表演通過豐富而生動的課堂內容可以以另一種形式來展現文章內容,讓學生從娛樂形式的教學活動中獲得啟發(fā),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從而達到提高劇本欣賞效率的目的。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通過有趣的表演很容易讓好奇心正強的小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戲劇還有兒童戲劇的分類,兒童戲劇更迎合小學生的喜好,讓學生在參與的時候能夠有更多的互動。在劇本欣賞課堂中,對于新的知識點或者較為經典的語句,學生的記憶方法通常是做摘抄或者筆記,通過重復溫習的方式來加固記憶,這也是目前大多教師較為推行的學習方法。而當戲劇元素加入之后,這種記憶方式有了更好的選擇,學生可以通過臺詞的演繹來強化記憶。另一方面,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勝心強,比較愛表現,他們總是希望自己比別的同學更加的突出,得到老師和同學的更多認可,所以在表演的時候會更加的投入,互動的體驗也會更好?;谶@一點,學生可以在戲劇教育中鍛煉自己的勇氣,加強對自己的認可度,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熟悉了戲劇表演的教學模式之后,學生就可以不再由老師來安排表演內容,而是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即興發(fā)揮,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讓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在古詩詞的劇本欣賞中,由于古詩詞的意思較難理解,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而將戲劇表演引入到古詩詞的劇本欣賞中時,就可以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詩詞中所表達出的意境。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在課堂中應占據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引導學習的人,真正的課堂內容需要學生去自我體會、自我參與。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一直體現不出來,教師備好課之后學生需要按照教師的指示來完成課堂內容學習,這個過程是十分被動的。在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通常都只是被動式的學習,仿佛課堂內容只是他們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參與課堂劇本欣賞活動也不積極。而教育戲劇的方式恰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戲劇表演讓學生更能體會到學習和劇本欣賞的樂趣,這對于提升教學質量來說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對于劇本欣賞課來說,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欣賞劇本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學生上課的注意力不集中,從學習效率這一方面來說很難與初中或者高中生相比。想要讓小學生有更高的學習效率,就要通過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來引導。戲劇表演本身就具有很大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表演中掌握知識是一種十分高效的教學方法。戲劇教學可以讓學生不僅僅是通過眼睛來認知文章內容,還能通過觸覺、聽覺等感知外界的能力全方位去了解文章本身所表達出的情感,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更深層次含義。在具體實踐中,教師首先要明確這節(jié)劇本欣賞課堂所涉及的知識內容,在此基礎上充分的備課,并根據文章內容來編排一些有意思的小劇本,進入課堂之后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扮演劇本中的人物,并讓學生思考如何才能將人物表現得更好。在表演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提一些事先預備好的問題,比如學生如何來理解某一句臺詞的意義或者是如何去看待文章中的某一個人物,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把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說出來,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多加鼓勵。其實對于人物和文章的了解本身就沒有對錯之分,小學生和大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都不同,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評價學生的回答,多用鼓勵和肯定的語句,讓學生建立起劇本欣賞學習和戲劇表演的自信心,從而在以后的課堂活動中更加積極的參與。
小學階段的學生是最具有想象力的時候,由于接觸社會較少,小學生的思維會更加的純粹,更加的天馬行空。劇本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戲劇元素的加入可以讓學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間,通過自己的理解來積極演繹表演內容。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是學生參與戲劇活動的前提。沒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戲劇活動就沒有即興創(chuàng)作和情節(jié)創(chuàng)作的空間,可以說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萌芽是想象力,小學生正是最有想象力的人群,通過戲劇的表演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更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雖然素質教育強調的是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不以學習成績?yōu)槲ㄒ坏脑u價標準。但是學生的劇本欣賞成績仍然是最能反映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一種手段,通過將戲劇表演引入到課外劇本欣賞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勢必會獲得提升。戲劇教學過程中,寫作的占比很大,而寫作又是小學生普遍感覺比較難的考試內容,由于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不健全,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限,所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多進行劇本欣賞,通過劇本欣賞來理解文章,進而模仿寫作。在戲劇表演的實際應用中,通過臺詞的設計和場景的表達都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某一語句的印象,學生在表演的同時會更加積極地去思考語句所表達的真正含義,從而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理解。在這種情形之下,對于文章的理解便有了更好的解決方法。另一方面,劇本欣賞理解也是考試中的重點內容,小學生在處理劇本欣賞理解題目時往往會無從下手,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對于文章的理解不透徹,劇本欣賞的積累不足等,而通過戲劇表演可以讓學生培養(yǎng)劇本欣賞的興趣,從而引發(fā)量變到質變的效果。
戲劇表演對于劇本欣賞的促進意義無疑是巨大的,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同時對學生劇本欣賞成績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將戲劇表演融入到劇本欣賞教學中是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對于我國的小學教育事業(yè)有很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