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近年來,隨著我們國家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各級政府在每年的年初都安排了專項財政補助資金,由文化旅游部門組織專業(yè)余文藝團體,開展一輪又一輪的送戲送文化下鄉(xiāng)活動。一臺臺優(yōu)秀的戲劇、折子戲以及小品、曲藝類的作品,與歌舞表演相得益彰,先進文化的滋潤惠及廣大百姓群眾,使廣闊的農村充滿昂揚的生機,這些正能量的作品對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對于傳播科學知識,抵制腐朽沒落的封建文化,掃除不健康的精神垃圾,在全社會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可謂是功不可沒。人民群眾喜愛健康向上的文化,文藝團隊也深感自身的責任重大,豐富多彩的文化助力美麗鄉(xiāng)村振興,文化的豐富和繁榮為我們共同描繪了一幅生動的新農村畫圖。筆者認為,當下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多方面發(fā)力,要有切實的對策舉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一是加強區(qū)域間的文化互動。近年來送戲送文化下鄉(xiāng)在一些地方已形成不成文的規(guī)定,即一個縣區(qū)范圍只能由當?shù)氐奈乃噲F體淮劇團、淮海劇團或者藝術團之類的團體承擔。因為財政上每年有專項的文化補助經費,這對于一個團體來講是每年收入的重要部分,因而這一畝三分地是嚴禁其它團隊插手的,由此也就形成了相對封閉的文化圈子。它帶來的好處是處境熟悉,演出場地有數(shù),每年的常規(guī)演出可以不費多少神,根據(jù)劇團安排,送什么戲,何時送都由劇團說了數(shù),地方上得到通知組織號召人到時前來觀看文藝即可。還有的地方將全縣范圍分成幾大區(qū)域,這個團體活動在這一區(qū),那個團體活動在那一區(qū),基本上是約定俗成,做到送戲下鄉(xiāng)是井水不犯河水。由于有了一定的圈子,文化的欣賞上也就相對通俗了,外來文化進不來,新的東西看不到,只能是老面孔,老一套。
我們常說:活水常流,藝術常青。其實文化同樣需要區(qū)域互動。在我縣文化主管部門就敢于打破常規(guī),首先帶頭拆去樊籬,允許各個區(qū)域之間的文藝團隊進行互動交流,并出臺相關的文化政策,從文件上硬性規(guī)定,區(qū)域之間的文化互動不能少于一定的場次,讓文化的活水常流,讓群眾可以看到很多新的節(jié)目。如我縣的西鄉(xiāng)注重唱小戲,一出出來自鄉(xiāng)土的小戲反映農村的鮮活故事,講的是百姓身邊的人和事,娓娓動聽,很吸引人。這些新戲走進東區(qū)演出,不少西鄉(xiāng)群眾已欣賞多次的節(jié)目對東邊群眾卻是耳目一新,又充分挖掘了文化資源,一舉兩得,演出團隊高興,觀眾看得入神,充分顯示了文化在區(qū)域之間互動的優(yōu)勢。如今這一好的做法已在全縣形成風氣,即每過一階段,全縣的五個區(qū)域的文藝演出團隊都開展互動交流,雖然對于一些團隊來講可能送戲的路程遠了點,花費的精力和成本要大一點,但看到眾多文藝節(jié)目真正得到群眾的喜愛與歡迎,演出團隊也是相當高興的。
二、加強上下間的文化互動。區(qū)域間的文化互動雖好,但經常搞交流也只能是維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對一個縣范圍來講,節(jié)目大多相差不大,演出水準基本相近。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的渴求,一般的演出質量已難以適應人們的多文化需求,特別是農村的新一代青年,他們大多走出去過,見多識廣,眼界開闊,加上現(xiàn)在外來文化如電視、網(wǎng)絡的沖擊,一般水準的演出很難適應人們對高水準文化的欣賞需要。因此做好文化的上下互動是勢在必行,確有必要。
從去年起,我縣主動適應群眾需求,把做好上下文化交流作為一項重要民生抓上手。在我市,江蘇省淮劇團是響當當?shù)膶I(yè)藝術團體,該團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淮劇《小鎮(zhèn)》還獲得了第十五屆國家文華大獎。團隊的整體演出水平達到國家一流水準,劇團擁有兩名梅花獎、白玉蘭獎和具備多名國家一二級演員。劇團在群眾中的知名度也非常高。我們在得知該團每年都有文化惠民演出任務的固定場次,為此我們就主動出擊,與省淮劇團進行洽談,從而雙方答成了互惠演出的擬向,即由我們全力提供好場地,并安排專人進行跟蹤服務,群眾進行點菜邀請劇團送戲。去年在疫情結束的九月份,經我們聯(lián)系,是省淮劇團專程來我縣的三個鄉(xiāng)鎮(zhèn)送了36場淮劇折子戲。委婉流暢的淮腔淮韻,高水準的一流演出質量,演員們的精彩表演都讓每一個演出現(xiàn)場成為觀眾的文化盛宴。過去經常在收音機上收聽唱段,在電視臺淮劇大舞臺專欄看到的熟悉面孔,如今這些優(yōu)秀的演員就來到身邊為自己演唱,群眾的感受是反映特別強烈。不少地方出現(xiàn)演員臺上演唱,下面觀眾跟著哼唱的盛大場景。不少團隊組織地方演員跟專業(yè)演員演唱、學表演活動,文化互動也無形之中成為了互教互學的大課堂。國家一級演員陳澄更是人們心中的明星,為傳承好淮劇,陳澄往往在演出之余主動向地方團體的業(yè)余演員教唱,現(xiàn)身說法的傳授自己的演技,讓眾多的團體演員受益匪淺,也普遍提高了當?shù)匚乃囮犖榈乃健?/p>
三、加強藝術品種間的互動。文化需要多姿多彩,藝術呼喚不同的品種相互交融。在組織送戲下鄉(xiāng)演出中,我們還感到藝術之間的文化互動相當必要。這幾年送戲的主體是戲劇和折子戲,還有一些小戲,這些的確深受群眾喜愛。戲劇的最大特點是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一波三折,讓人跟著劇情產生喜怒哀樂,產生種種聯(lián)想,同時戲劇的唱腔唯美,那不少堪稱經典的唱段更是耳熟能詳,膾炙人口。聽一出好戲也是過一把戲癮,讓人有一吐為快之感。正由于此,這些年文化下鄉(xiāng)的主打節(jié)目基本上都可以看到以戲劇為主,是常演不衰。但就像的一個人經常去吃海生宴席一樣,久而下來就會泛味了,因而在送戲下鄉(xiāng)中,增加藝術品種,豐富藝術式樣就顯得十分的必要了。今年春我們在組織送下鄉(xiāng)演出中還同時引入了口哨吹奏,多品種的器樂演奏,還有一些數(shù)來寶,少兒相聲等,這些眾多藝術品種與戲劇、歌舞演唱等共同組成一臺豐富的文藝演出,讓我們的演出更加異彩紛呈,成為新農村文藝演出最為靚亮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