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昭金,杜熙茹
當今社會環(huán)境下,殘障人群的體育鍛煉已經成為社會極為關注的話題之一。殘障人群參與體育訓練,可有助于增強體質,提高和改善平衡能力1。日常生活中的站立,行走和跳躍等運動需要平衡才能實現,影響平衡能力的因素有前庭器官、視覺、肌肉本體感覺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其中前庭器官的機能穩(wěn)定性是影響平衡能力的重要因素2。聽障學生作為殘障人群之一,前庭器官由于受到破壞致使平衡能力和神經肌肉的協(xié)調配合能力與健全人有所差距,故該人群平衡能力的缺陷在殘障人群中最具代表性。在日常生活中方向感差,致使無論是站立、跑、跳躍等行為,都特別容易失去平衡,姿勢控制能力也相對較弱。為加強特殊教育的針對性、補償聽障學生的缺陷,對平衡能力訓練進行針對性的運動干預。體育課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渠道3。一方面為推動和促進青少年文化教育和體育鍛煉兩者的協(xié)調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使特殊體育教育課程突出特教的特色,針對性地改善聽障學生平衡能力使教學達到1+1>2的教學效果,進而提高該群體的情感表達能力、生活技能、社會適應能力。
以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為研究對象,以廣東省特殊學校的領導、教師、家長共計104名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國內互聯網數據庫、廣州圖書館查詢書籍等途徑,對文中“平衡能力”“聽障學生”“聾啞學生”“前庭器官”“功能性訓練”“體育教學”等關鍵詞進行整理、歸納、分析,為論文撰寫提供借鑒和參考。在理論研究方面,近幾年關于平衡訓練研究頗多,與健全學生體育教學的研究相比,研究對象主要集中于普通人群和運動員,針對殘障人群尤其是聽障學生的平衡性訓練方法研究較少,目前處于薄弱環(huán)節(jié)。檢索文獻從2005年開始對聽障學生進行初步的理論研究與探討,至2021年發(fā)文文獻共計13篇4-16(見圖1)。由此可見,聽障人群的平衡能力研究空間較大,在研究視角上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
圖1 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發(fā)文趨勢圖(檢索日期2021年4月1日17:21分)
1.2.2 專家訪談法
通過微信、電話、QQ等形式對相關專家進行訪談,其中包括:廣州體育學院特殊教育專家、廣州市殘疾人體育運動中心領導、特殊學校的高級教師等,根據訪談提綱征求意見和建議,以期深入了解聽障學生的平衡能力培養(yǎng)現狀等。
1.2.3 問卷調查法
表1 問卷的回收情況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通過Microsoft Office Excel將問卷調查、專家訪談中所獲取的信息和數據進行歸類和匯總。
2.1.1 特殊學校領導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的認知
特殊學校領導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發(fā)展的態(tài)度和認可,將決定著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的培養(yǎng)質量,其重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平衡能力培養(yǎng)工作的開展效果。在對特殊學校領導問卷調查中得知:聽障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分別為38.46%、30.77%,而平衡能力的概念“比較了解”占據53.85%(見表2)。
表2 特殊學校領導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的認知(N=13)
2.1.2 特殊學校領導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的態(tài)度
聽障學生平衡能力教學的有效和順利開展需要領導的支持與重視,通過調查我們得知:在聽障學生平衡能力培養(yǎng)的態(tài)度上(見圖2):30.77%的領導“非常重視”和“比較重視”。在體育課通過平衡訓練改善聽障學生的平衡能力(見圖3):61.54%的領導持“非常支持”,38.46%的比例持“比較支持”。
圖2 領導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的態(tài)度
圖3 領導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的支持度
2.2.1 教師學歷
師資是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前提與保障17。建立一支數量且質量合格的特殊教師隊伍是辦好特殊教育的關鍵18。通過對聽障學生體育教師學歷的調查中得知(見圖4),61.67%是大學本科學歷,33.33%是碩士研究生學歷,3.33%是博士研究生學歷,1.67%是高中學歷。
建筑行業(yè)要想快速實現產業(yè)化,其中極其關鍵的辦法就是預制裝配式建筑,因為它能合理解決傳統(tǒng)建筑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預制裝配式建筑應用的各種用來組裝的零部件都是在工廠車間內部進行生產和加工的,然后再通過運輸工具將這些零部件輸送到項目現場,進行組合和裝配,相比較于傳統(tǒng)的項目施工技術手段,這種預制裝配式建筑項目能夠科學合理地提高項目的進度,提升建筑的施工效率,為完成高品質的項目工程保駕護航,減少了施工過程中資源的消耗,降低了炭的排放量,因此這項技術在環(huán)保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圖4 聽障學生體育教師學歷的調查
2.2.2 特殊學校體育教師對平衡能力的認知
改善和提高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的運動干預手段主要集中在體育課,體育教師作為聽障學生平衡能力教學的具體實施者和組織者,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的了解、學科專業(yè)知識的積累、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維均是缺一不可的。在體育教師對平衡能力的認知中(見表3),“非常了解”的教師占據少數,大多教師停留在“一般了解”和“比較了解”的階段,甚至“完全不了解”聽障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占比為3.33%、對平衡能力的概念的了解為3.33%,10%的教師“完全不了解”平衡類動作的教學。要想對聽障學生體育課堂因材施教,進行針對性的體育教學訓練,教師應對相關學科知識,如聽障學生的身心發(fā)育、平衡能力的理論與實踐、平衡能力對聽障學生的影響等要求高度重視,停在片面的教學與教法將會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的發(fā)展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表3 體育教師對平衡能力的認知情況(N=60)
2.2.3 特殊學校體育教師平衡能力培養(yǎng)情況
特殊學校聽障學生的個體差異很大,學校課程在開發(fā)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個體間差異和個體內的差異,保證特色課程的內容如訓練量、訓練負荷、訓練方法與手段能適應各個層次的學生。課程的實施能否保障課程目標的有效實現,特殊學校體育教師是關鍵者?!耙淮涡越逃币巡贿m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終身教育在全世界悄然興起19。體育教師必須不斷地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鞏固知識結構、重視知識更新、提高綜合素質20。在進行調查中,參加過體育培訓的教師為35%(見圖4)。對平衡類動作設計編排中,71.65%沒有創(chuàng)編過平衡類訓練課程,28.33%以體育游戲的形式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進行訓練(見圖5)。以上調查可知,廣東省特殊學校體育教師在課程的創(chuàng)新與編排能力上還有待提高。
圖5 體育教師培訓情況(N=60)
圖6 體育教師平衡類動作設計編排的比例(N=60)
2.3.1 家長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培養(yǎng)的認知
家長對聽障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特點處于“非常了解”的比例為:22.58%,對于平衡能力的概念“非常了解”占比:38.71%,關于平衡能力動作的訓練方法“非常了解”占比:22.58%。部分家長在平衡能力的訓練方法上:25.81%的家長處于“完全不了解”。對平衡能力的概念上:22.58%的家長“完全不了解”(見表4)。聽障學生僅在學校接受平衡能力培養(yǎng)是遠遠不夠的,加大家長對孩子平衡能力的關注度與參與度,使家長掌握平衡能力的訓練方式,才能真正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雙向融合。
表4 聽障學生家長對平衡能力的認知情況(N=31)
2.3.2 家長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培養(yǎng)的支持
在進行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的培養(yǎng)計劃中,家長的支持是對特殊學校平衡能力課程展開的前提。調查結果可知(見圖7):在家長對平衡能力培養(yǎng)的態(tài)度上,“非常支持”的家長占比例70.97%,“比較支持”和“一般支持”占比例12.90%,“不太支持”占比例3.23%(見圖8)。
圖7 家長對平衡能力的態(tài)度情況(N=31)
圖8 聽障學生平衡能力培養(yǎng)方式(N=31)
近年來,為推動和促進青少年文化教育和體育鍛煉兩者的協(xié)調發(fā)展,各地、各政府不斷推出強化學校體育的政策和措施,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進校園,學校體育取得積極地進展和變化。文件的頒布一方面加大了政府及教育部門對特殊學校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強了特殊學校領導對學生體育發(fā)展的重視。故特殊學校領導在教學培養(yǎng)模式上更加注重聽障學生與健全學生兩者的體質水平差異,充實和豐富聽障學生的體育課程,對體育課程的管理采取“因材施教”和“區(qū)別對待”。聽障學生的平衡能力是綜合素質發(fā)展的短板,改善和提高聽障人群的平衡能力的同時,對前庭器官的改善與強化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特殊學校領導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發(fā)展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平衡能力的培養(yǎng)持肯定態(tài)度,支持推廣和開發(fā)適合聽障學生的體育教學資源,從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當下教育信息現代化,只有不斷對教師的知識庫進行更新,結合授課對象特點和教育發(fā)展的要求,逐步形成新的技能和教育思想,才能在傳統(tǒng)體育課程中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編排,對授課對象設計出更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的方法與手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聽障學生與健全學生的不同,根據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發(fā)展的特點同時補償其缺陷,在培養(yǎng)學生方面則需要教師多維度、多要求和多標準,促進聽障學生體育課程的多元化、實用化和科學化。故聽障學生平衡能力改善,對教師的學歷及專業(yè)的需求更為迫切。非體育專業(yè)或對體育領域積極性不高的教師,在進行聽障學生教學時,對平衡能力的認知和教法會產生片面的理解。學校體育教師對平衡能力培養(yǎng)的認知(平衡能力的概念、平衡動作的訓練方法)匱乏,對平衡能力的教學內容和訓練手段上容易出現偏差,嚴重則會出現教學事故。因此在體育課程中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的改善,學校體育教師在課程的編排與創(chuàng)新、學習與培訓等方面還有待提高。
在聽障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者均是不可缺失的部分,家長是聽障學生平衡能力有效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課堂的教學只是聽障學生得到平衡能力提升和改善的途徑之一。家長作為聽障學生長期的陪伴者,在其中的參與和教育非常重要。家長提倡學校與家庭共同合作方式培養(yǎng)聽障學生平衡能力,共同指導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機制。
相關教育局及事業(yè)單位應提高特殊教育的招聘門檻,積極引進優(yōu)秀教練員、國家退役運動員、社會體育指導員,提高特殊學校體育教師專業(yè)化程度。建立教師考核制度,激勵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與素質。引進以“知識型”體育教師和“實踐性”體育教師為主,重視特殊學校體育教師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加深港澳臺聽障學生的交流活動、加強特殊學校的國際合作。
培訓作為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積極引進相關特殊教育領域的專家及學者進行講座講解,普及理論化知識,同時開展關于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的科研與培訓,包括采用定期、不定期、短期、中長期等多種培訓方式,充分利用網絡培訓等現代遠程教育手段,通過網絡教學組織專家、學者,開展專家座談會等形式,注重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理論素質的培養(yǎng)。幫助教師更新教師觀念、促進知識更新、形成專業(yè)化于一體的體育教師。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者不可分割。在聽障學生的平衡能力提升計劃中,學校教育要積極創(chuàng)造和家庭教育雙向交流溝通的機會,使家校形成合力。一方面定期開展家長進學校培訓,加強家長對平衡能力的認識,明白平衡能力對聽障學生的重要性,并掌握其訓練手段,另一方面定期開展親子平衡訓練的實踐活動,設置專門的課程,遇到個別難點和疑點,可通過專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以期進一步提高家庭教育中家長對聽障學生的平衡能力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
發(fā)展聽障人群的平衡能力有助于促進殘障人群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在廣東省聽障學生平衡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下,首先學校領導對聽障學生平衡能力發(fā)展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這將為平衡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良好的基礎,能加強特殊教育的針對性,進一步提高聽障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在聽障學生體育教師學歷上大學本科占據多數,對平衡能力的概念和訓練手段以及在課程的創(chuàng)新與編排能力上亟待加強;最后聽障學生的平衡能力培養(yǎng)得到家長的支持,家長提倡“家庭和學校共同合作”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