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浩 王晟珉 黃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226
【活動目的】
1、培養(yǎng)中小學生審美價值觀,不斷提升中小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2、陶養(yǎng)學生的感情,為中小學生樹立美好人生價值觀。
活動準備:
1、為學生準備照相手機、筆記本,尋找身邊一切美的人與事物,通過日記、手抄報、拍照等方式記錄下來。
2、在生活與學習中尋找不美的現象,并想辦法去改善,教師在這一過程準備一些小小獎品,獎勵給那些創(chuàng)造美的同學。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美育在中小學發(fā)展過程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出學生對美的興趣,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在素質教育下,美育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小學進行美育教育時,應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其具有審美興趣、審美精神以及發(fā)現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美育課程內容應包括文化藝術美、自然環(huán)境美、人文社會美、科技美等。教師可以對美育課程內容進行實際應用的相關調整,加入具體的生活實際例子:
例如:在初中美術課本《形體的世界》中,小李同學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的雕像涂抹成一片黑,他說這個看著不雅觀,我要把它涂抹掉。小李認為一件藝術品看成是一個不雅觀的現象,他要怎樣改變這種看法,去發(fā)現和欣賞其中的美呢?
例如:小劉同學從小就有一個壞習慣,就是走到哪里都想要留下他的名字,上周天他跟著爸爸媽媽去了動物園,在動物園的墻上寫下了“到此一游”四個字,但是他的爸爸媽媽沒有就此教育他。你認為他的這種做法正確嗎?對我們的環(huán)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例如:小學六年級的小張同學在上周末出去玩時,他和一位老人同時上了公交車,但是公交車上只剩下了一個座位,他立馬沖過去自己坐下了,并沒有給老人進行讓座。這樣的教學案例來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啟發(fā)學生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會做出怎樣的表現?
【活動的具體途徑】
(一)打造校園文化,提升學校文化品格
由于中小學生在心理與思維發(fā)展都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在中小學校園中,打造良好的美育氛圍,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長期處在一個整潔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中,不僅可以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對美的理解,還有助于幫助學生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要大力開展美化校園的活動,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進來,在校園中如果發(fā)現有垃圾,要及時地把它丟進垃圾桶,針對于案例中所說的有的學生還喜歡在墻上進行亂涂亂畫,發(fā)現這種行為要及時的進行制止,并告誡他們這種方法是不對的,這嚴重影響了美麗的校園文化,從而提高小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同時,在學校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美的訓練,在對中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中,注入美育教育,不斷激發(fā)出美育中的“以美引善”、“以形悅目”、“以情感人”的作用。利用課余時間,學校還要定期開展多樣化的課外活動,不斷使校園文化美變得更加具有魅力,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這不僅對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美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還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
(二)轉變教育觀念,突出人性化教育過程
通過這種實際生活當中美育的缺失案例,教師要發(fā)揮美育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力量,它直接影響著美育的質量,教師要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就必須履行社會教育、教學、育人的使命。面對美育教學,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教學手段,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想使美育更好地滲入到我們教學中來,就必須轉變錯誤式的灌輸教學模式。并不是讓學生機械地記憶知識,獲得所謂的知識,而是要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美育教學方法,實現靈活的教學模式,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活動,使教學環(huán)境和諧,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美。首先,在教育發(fā)展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文化體驗和參與。其次,教師要發(fā)揮表率作用,在教學中向學生展示美的想象,讓學生了解美,向教師的良好素質學習,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最后,將美育滲入于各科教學中,比如在語文、數學、美術、政治等學科教學中,包含了大量的美育教育。以語文為例,在教材中有著大量的寫景、敘述、人物形象描寫等,它是一種語言藝術。運用這些文學作品來對學生開展美育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通過在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拓寬眼界、增長知識,并且能夠讓他們的思想感情與個性得到熏陶。
(三)強化中小學校師資力量,突出美育教育地位
素質教育的主要研究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自己能夠得到一個全面的發(fā)展,而美育教育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其作用也是如此。在學校教育中,要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就需要重視美育的地位,擺脫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認識到學生人格培養(yǎng)的重要性,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此外,在實施美育課程時,在美育藝術、音樂等課程的主體地位上真正實施美育,配置相關美育設備,包括藝術室、音樂室、審美用品等。對中小學而言,學校應該在美育教育中給予大力的支持,定期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美育活動,例如,可組織學生對美術館、植物園、博物館及動物園等機構進行參觀,并且要鼓勵教師與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美育活動中,在無形中使學生的審美內心得到熏陶,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在審美師資力量方面,中小學??膳c美育教育資源豐富的院校合作,資源共享,培養(yǎng)美育教育專業(yè)人才,促使中小學教師的審美能力、審美知識得到培育,保證美育教育的一體化與連貫性。
(四)開展家庭美育教育,充分利用美育資源
通過分析影響美育質量的因素,可以了解到家庭教育是影響中小學生美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提高美育質量,一方面必須依靠學校教育和教學活動,另一方面還必須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真正做到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營造良好的美育環(huán)境,為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內外部環(huán)境。所以,對于一個家庭環(huán)境教育發(fā)展來說,要對美育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fā)與利用,構建起學校與家庭互動的美育教育管理機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家庭美育資源,家長可以在節(jié)假日帶學生參觀相關美育機構,不斷開闊視野,通過傳統美德故事讓學生接受美育,從而達到審美情感的熏陶。另一方面,要充分開發(fā)家庭美育資源,構建和諧的鄰里關系,營造整潔的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小區(qū)環(huán)境,對于社區(qū)來說,可以定期舉辦繪畫、朗誦、唱歌等美育活動,在生活中實施美育,讓中小學生積極參與這些審美活動,感受審美情趣。
(五)在美育教育指引下,積極開展課堂教育實踐性活動
當前,中小學美育形式化問題突出,實踐活動形式單一,內容零散,方法機械化,對學生美育教育培養(yǎng)是非常不利的。學校必須要注重美育知識學習與體驗生活的實踐活動相結合,以審美和人文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為核心,注重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青少年善于學習和發(fā)現美、感知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由于青少年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對于身邊的事物總是抱有一種好奇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美育活動,例如像詩歌朗誦比賽、看教育片電影寫出觀后感、清明節(jié)祭掃、制作節(jié)日小報等形式,學生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美育活動中來,對于培養(yǎng)中小學生美育效果是非常有利的。在活動結束之后,教師根據活動的內容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yè)”,使美育教學活動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同時,教師也可利用課外時間將班級內學生建立興趣小組,根據每個學生所具有的興趣、愛好等進行分類,成立不同的興趣小組,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特長,不斷將課內學習活動進行延伸。在興趣小組內,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與愛好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中來,并在活動中體驗感受美、認識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使其自身的愛好、特長等也得到了提高和成長,在某些方面也獲得了更深層次的審美。
【活動總結】
教師通過在課程教學過程當中開展具有生活化、特色化的案例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深一層的理解美育,進而提出更好的改善方法。美育是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分析當前中小學美育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構建新的美育模式,是當前中小學美育面臨的難題。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從美育師資力量、美育發(fā)展教育社會地位及家庭美育教育管理等方面聯合,構建中小學美育教育的新模式,促使中小學美育教育工作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