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杏雯
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我們需注意一個問題:師生對文本的了解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教師難以高效地開展教學工作。對此,我們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讓學生能在閱讀散文的過程中感受到真、善、美,提高散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提高散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鼓勵學生質疑,引導他們自主思考
散文的文體特點是形散神聚。一些學生在閱讀散文的過程中會覺得很困惑,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么,難以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其實,在語文課上,我們可以給學生留下一些空間,鼓勵他們大膽質疑,培養(yǎng)他們主動質疑的精神,讓他們在閱讀散文的過程中白主思考。
以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為例。語文教材只節(jié)選了這篇文章的一部分,對于沒有讀過全文的學生來說,讀懂這篇文章還是有難度的。對此,教師就要為他們留出空間,鼓勵他們自主閱讀、大膽質疑,將自己讀不懂的句子勾畫出來,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在白主閱讀的過程中,他們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
1.作者為什么要寫地壇?
2.地壇是如何幫助作者走出困境的?
3.作者說:“地壇離我家很近?;蛘哒f我家離地壇很近?!边@兩句話有什么區(qū)別?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值得學生思考的,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他們讀得非常認真。在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引導他們自主思考,這種方式比直接為其傳授知識要有用得多。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欣賞美
在閱讀散文的過程中,一些學生無法真正地走進文本,不能很好地感受其中的美,體會作者的情感。其實,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文本的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
還是以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為例。一些學生沒有見過地壇,不知道地壇是什么樣子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有關地壇的圖片,如下:
教師借此創(chuàng)設情境,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作品。
之后,我們再帶領他們細細品味文中的句子:
1.“我看見她沒有找到我;她一個人在園子里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常呆的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p>
2.“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
教師可以讓學生細細品讀這兩個句子,然后思考以下問題:
1.“茫然”和“急迫”都是描寫心情的詞,作者為什么要用它們來形容“步履”呢?
2.路有遠近、寬窄、崎嶇平坦之分,作者卻用“焦灼”來形容“母親”走過的路。這屬于搭配不當嗎?
經過思考分析,學生答道:“根本沒有‘茫然’又‘急迫’的步履,也沒有‘焦灼’的路。其實,‘茫然“急迫“焦灼’都是母親心情的寫照。身體殘疾、心情抑郁的兒子獨自一人到園里去了,母親擔心兒子,怎么會不焦灼呢?到園里去尋找他,一時找不著他,母親怎么會不茫然呢?怎么會不急迫呢?作者用‘茫然’和‘急迫’來形容母親的步履,用‘焦灼’來形容母親走過的路,說明作者體察了母親的苦心,想借此含蓄地表達對母親的感激和愧疚。這種寫法非常巧妙,能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的眷眷深情?!?/p>
在賞析的過程中,學生切實地感受到了散文的語言美,提升了審美鑒賞能力。
總而言之,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留下一定的學習空間,讓他們大膽地質疑,慢慢地走進作家的內心世界;教師要創(chuàng)造相應的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感受文章的美。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更好地帶領學生閱讀散文,感受漢語言文字的魅力。(作者單位:江蘇省邗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