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要:當代教育要求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中學語文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高的語文能力。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和閱讀分不開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入,課外閱讀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然而在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的調查中,卻發(fā)現(xiàn)閱讀課外書的時間對于中學生來說,無論是從客觀上還是從主觀上都是少得可憐。本論文主要探討初中生語文課外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引導他們如何正確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品位。
關鍵詞:初中生;語文課外閱讀 ;現(xiàn)狀與反思
歌德說:“讀一本好的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比欢趯ξ覀兊膶W生的課外閱讀現(xiàn)狀的調查中,卻心痛地發(fā)現(xiàn):閱讀課外書的時間對于中學生來說無論是從客觀上還是從主觀上都是少得可憐。
那么學生大把的時間又哪里去了呢?有80%的同學把課外的時間沉迷在網(wǎng)絡中,在網(wǎng)上的時間也不是閱讀,而是游戲或者聊天;還有50%的同學課外的大量時間用在冗長的電視連續(xù)劇上;還有一部分同學將時間消弭在不恰當?shù)腻憻捝希撼掷m(xù)三、四個小時的籃球、桌球上。當問到:課外你閱讀一些什么書籍嗎?回答更讓人吃驚,在學生的最感興趣的課外書的調查中,學生將不合年齡的網(wǎng)絡小說放在首位,對一些血腥、暴力、情色的日本漫畫尤其衷愛。概括起來就是林語堂先生痛心指斥的“所讀非書”(消遣娛樂的書刊不夠算真正的書)、“無書可讀”(學校不提供,學生也不買)、“不許讀書”(家長不讓看課外書)及“書讀不好”(閱讀能力嚴重委縮)四大弊病,在我們中學生身上無一例外地體現(xiàn)出來。
我們的禁錮政策不僅沒有把學生牢牢束縛在課本上,反而把他們趕向了那些宣傳暴力、淫穢、墮落的庸俗世界中去。面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不能一味地責怪他們的不懂事,我們更應該反思我們自己的教育方式。浙師大王尚文教授認為,語文界數(shù)十年高舉語文的工具性,致使語文學科的人文價值、人文底蘊嚴重流失,應當掀起以突出人文性為基本特征的第三次浪潮。正是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的忽視,才使得我們的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上偏移真正文學越來越遠,使得我們的學生對本應該是趣味橫生的語文課卻是呵欠連天,甚至一部分教師還高舉“文科理科化”的大旗而自鳴得意。卻不知我們的學生在反復地講、練、背、默中已對語文喪失了僅有的一點耐心。其實課外本應該是對枯燥的語文課堂的一種有力的補充,是把學生重新拉回語文課的法寶,可悲的是我們對這個法寶卻是棄如敝帚。對課外閱讀的忽視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兩大硬傷:無趣和貧乏。
經(jīng)典作品的魅力在于,能夠讓人感受到純正的人文趣味,體會人類文化的積累,在潛移默化中滋養(yǎng)閱讀者的靈魂!然而當前由于現(xiàn)代媒體的沖擊,部分學生樂于簡單的,不費勁的從各種媒介中獲得膚淺的、零碎的知識,樂于從帶有濃厚商業(yè)色彩的節(jié)目中去直接感受喜、怒、哀、樂,而不愿對記載和蘊涵著人類幾年文明歷史和知識精華的書籍進行閱讀和思考。語感的喪失直接帶給學生閱讀能力的整體退化。因而我們?yōu)槿藥熣呔透鼞械郊缟系膿邮呛蔚鹊闹匕?!我們應當伸出溫情的、智慧的雙手來幫助學生重拾對經(jīng)典書籍的興趣,來制止那些庸俗文化對學生幼小稚嫩心靈的沖擊。
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我把學生的閱讀品位作為重點來抓。具體操作分以下四方面。
一、 要有高層次的導向
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首先要對學生施以正確的指導。為此,專門在班級活動課上對“閱讀品位”做了一次大討論,引出“閱讀品位”這個概念來。明確告訴學生:何謂高品位的東西?就是能夠引起你精神愉悅的,并帶給你某種美感的事物。席勒曾說過:“一種美的音樂會給我們留下生動的感覺;一首美的詩篇會給我們留下活躍的想象力;一幅美的繪畫和一座美的建筑會給我們留下明晰的知性。”毋庸置疑,這些美的東西都是高品位的,高品位的東西使我們感性的人充滿了理性。而低品位帶給了我們什么呢?不是墮落,便是毀滅。
讀書就是和許多人對話,讀高品位的書或文章,就是和眾多高尚的人談話,收獲頗豐;而讀一些平庸低級之作,卻是和那些膚淺的人進行無聊的閑談,只是為了消磨時光,甚至會被引入歧途。初中階段讀書主要是為了提高修養(yǎng)、存儲學識,增強自身的文學鑒賞能力,所以選擇書的品位尤其重要。經(jīng)過慢慢的引導,大部分學生再讀書就有了—定的選擇性,在一定程度上就避免了濫讀或消遣式的閱讀。
二、 要有選擇的眼光
除去正確引導外,對學生所要閱讀的書刊,預先開出一些目錄,先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且學生感興趣的文章,同時還發(fā)動學生推薦,把共同認為好的文章,集中印發(fā)給學生。就大大節(jié)省學生們選擇的時間,使得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多接觸一些文化精品。
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的閱讀品位提高之后,再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自己。那時候只要不定時的觀察學生的閱讀情況就可以了。
三、 深入發(fā)掘作品的文化底蘊
文學作品有其獨特的魅力與芬芳,學生閱讀品位的迷失,關鍵在于還未被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底蘊所打動。學生們所接觸的某些文化精品,如果不去探究其中的文化底蘊,而僅僅是作為學習知識的范例,便失去其閱讀的價值與意義。不僅枉為讀書人,更辜負了那些古今中外的那些文化精品。
四、讓學生去思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應該成為學生思考的王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文藝鑒賞理論,并引導學生大膽闡發(fā)自己意見,在一次古詩詞閱讀課上,我講了一些田園詩的有關知識,并對陶淵明大加贊賞。此后有幾個學生在周記上發(fā)表了與我相左的意見,我隨后就在全班宣讀了這些文章,并大加贊揚。學生們受到鼓勵,在周記上就可以暢所欲言了。
參考文獻:
[1]席勒[德].美育書簡(中德雙語·附文本解讀·典藏版)[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2]劉波.淺談中學語文課外閱讀現(xiàn)狀及教學指導[J].海峽科學,2014(12):97-99.
[3]徐艷.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5(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