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軒隨錄》記載,清代文學(xué)家袁枚任江寧縣令時,有一年的五月十日,“天大風(fēng),白日晦冥,城中女子韓姓者,年十八,被風(fēng)吹至銅井村,離城九十里”。村民們問明她的姓氏,次日送其還家。韓姓女子本與江寧縣東城李秀才的兒子訂婚,李秀才“疑風(fēng)無吹女子至九十里之理”,想必是兒媳婦與銅井村中某人有奸情,找個借口跟奸夫約會去了,便到縣衙告狀,要求退婚。
袁枚說:“古代還有風(fēng)吹女子至六千里者,你知道嗎?”李秀才不信。袁枚拿出元代著名學(xué)者郝經(jīng)所著《陵川集》示之,書上果然記載著有個吳地女子被風(fēng)吹了六千里來到一戶梁姓人家。袁枚說:“郝文忠(郝經(jīng)謚號‘文忠)一代忠臣,豈肯誑語?只是當年那個吳門之女旺夫,嫁給梁家后,梁家大富大貴,恐怕你的兒子沒這個福氣嘍!”李秀才趕緊撤銷了訴訟,“兩家婚配如初”。
李調(diào)元著《淡墨錄》中亦記載一事。袁枚任沐陽縣令時,有個女人出嫁五個月就生下一個兒子,在今天看來這不過是早產(chǎn),但古人卻以為那女人必定是婚前就與人有奸,“先孕后嫁”。丈夫忍受不了鄉(xiāng)里鄉(xiāng)間的嘲笑譏諷,一紙狀子告到縣衙。
第二天公審時,“觀者如堵”,袁枚“盛服而出”,向原告祝賀,那人“色愧俯伏座下”,以為縣令是在嘲諷自己,但袁枚卻說:“你實在愚昧,可謂得福而不自知也!”“自古生育之事,有速有遲,皆屬正常,在史書上有很多記載,過了產(chǎn)期才降生的‘感氣之厚生而主壽,早于產(chǎn)期而降生的‘感氣之清生而主貴。前者比如堯和舜,后者比如本知縣,也是母親懷孕五月即生下,雖然才疏學(xué)淺,卻也入選詞垣,出司民牧,為一縣之宰,不信,問問我的母親即知?!?/p>
言罷,讓那女子抱著孩子進入縣衙后堂,片刻,“兒系鈴懸鎖,花紅繡葆而出”。眾人看得目瞪口呆之時,婦人跪在地上哭泣道:“蒙太夫人優(yōu)賞,已經(jīng)認了我兒做孫子?!痹兑宦?,立刻嚴肅地對原告說:“這么說,這個孩子就是我的義子了,我會好好教導(dǎo)他,讓他將來的功名一定在我之上?!碧孟碌娜藗凖R聲歡呼,“于是兩家之羞盡釋”。(摘自《作家文摘》 呼延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