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鴻,李秀麗,戢小梅,陳 鎮(zhèn),樂有章,翟敬華,趙志遠,陳志偉
(武漢市農業(yè)科學院林業(yè)果樹研究所,武漢 430075)
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是獼猴桃科獼猴桃屬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原產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霧渡河鎮(zhèn)。獼猴桃枝繁葉茂,花美且香,是作為庭院公園觀賞植物的上佳選擇,獼猴桃的果實素有“水果之王”之稱,果實含有豐富的獼猴桃堿、單寧、糖類以及大量的氨基酸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1],此外獼猴桃還能治療壞血病,提高人體免疫力。獼猴桃種植收益高,已經成為中國多個地區(qū)的扶貧產業(yè)。傳統(tǒng)果樹授粉采用的方式是昆蟲授粉,獼猴桃是半蜜源性植物,當花期相同時蜜蜂會優(yōu)先選擇其他的蜜源植物,另外,當花期不遇、花期氣候條件差、昆蟲數(shù)量較少時往往很難達到優(yōu)質高產的目的,因此,生產中常需要利用人工授粉來提升果園的產量[2]。人工授粉則需要考慮花粉采集的時間、處理方法和貯藏條件等因素對花粉活力的影響。果樹花粉的生活力能直接影響授粉、受精和坐果,最終決定產量和品質,因此,在人工授粉之前對花粉活力進行檢測尤為重要。目前,對于獼猴桃花粉采集時間、花藥分離時間、干燥方法、貯藏條件、測定方法等方面均有研究[3-6],但是在獼猴桃花粉制作、不同方法和濃度配比方面的報道比較較少。本研究從花粉制作、檢測方法、濃度配比這3 個方面對獼猴桃花粉活力進行分析,以期對提高獼猴桃的結實率和坐果率、促進獼猴桃產業(yè)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
供試試驗材料取自武漢市農業(yè)科學院林業(yè)果樹研究所基地,位于武漢市黃陂區(qū)武湖街道。收集開花前1 d 的中華獼猴桃雄花于廣口瓶中,在室內摘掉花瓣,用剪刀剪下花藥,室溫條件下(25~28 ℃)平鋪于紙上(1 d),使其自然陰干?;ㄋ幜验_后,過細篩篩出花粉并裝于青霉素瓶中,放于4 ℃冰箱保存。
本試驗用于測定活力的花粉有兩種,一種是過細篩之后的純花粉,另一種是花粉殼粉碎過篩后將純花粉和花粉殼按照1∶8 的比例混合[7],現(xiàn)配現(xiàn)用。不同制作方式下的花粉活力用離體萌發(fā)法進行測定。
1.3.1 TTC 法 稱取0.5 g TTC(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用少量95%乙醇將其溶解,然后加去離子水定容至100 mL,避光保存。在2 mL 離心管中加入2~3 滴TTC 溶液,用棉棒蘸取少量花粉于離心管中混勻,放入35 ℃恒溫箱中,15 min 后取1 滴溶液至有凹槽的載玻片中,蓋上蓋玻片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每個視野選擇100 ?;ǚ塾涗浕ǚ蹱顟B(tài),重復3 次。若花粉被染成紅色,則生活力強,無色的為生活力弱的花粉。
1.3.2 I2-IK 法 I2-IK 溶液依據(jù)IK 濃度的不同分為5 個水平,各濃度梯度配比見表1。分別稱取不同質量的IK 和I2,溶解后定容至100 mL,避光保存。在2 mL 離心管中加入2~3 滴I2-IK 溶液,用棉棒蘸取少量花粉于離心管中混勻,室溫下孵育30 min 后取1滴溶液置于有凹槽的載玻片中,蓋上蓋玻片,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每個視野選擇100 ?;ǚ塾涗浕ǚ蹱顟B(tài),重復3 次。若花粉被染成藍紫色,則生活力強,黃褐色的為生活力弱的花粉。
表1 IK 的濃度梯度 (單位:g)
1.3.3 離體萌發(fā)法 對離體萌發(fā)法蔗糖濃度、硼酸濃度和氯化鈣濃度進行了探索,蔗糖濃度為0、5%、10%和20%,硼酸濃度為0、0.05、0.10 和0.20 mg/mL,氯化鈣濃度為0、0.05、0.10 和0.20 mg/mL,共計3 個處理4 個水平,為了使試驗設計達到最優(yōu),采用“3414”試驗處理,組合情況見表2。
表2 “3414”試驗各處理組合
按照表2 稱取蔗糖、硼酸和氯化鈣溶于水中,加入0.5%瓊脂,pH 調整為6.5,加熱待瓊脂溶解后在培養(yǎng)皿中倒入薄薄的一層。待培養(yǎng)基凝固后用棉簽蘸取少量花粉灑落在培養(yǎng)基上,蓋上培養(yǎng)皿蓋,在25 ℃恒溫箱中黑暗處理4 h 后,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花粉萌發(fā)情況,當花粉管長度大于花粉粒直徑時認為花粉具有生活力。每個視野選擇100 粒花粉記錄花粉狀態(tài),重復3 次。
用離體萌發(fā)法對花粉活力進行檢測,不同制作方法對獼猴桃花粉活力的影響見表3。在不同培養(yǎng)基中,純花粉萌發(fā)率最高為44.6%,混合花粉萌發(fā)率最高為77.9%。在大多數(shù)培養(yǎng)基中,混合花粉的萌發(fā)率比純花粉普遍高20~30 個百分點,最高可達37.7 個百分點(處理6)。
表3 不同制作方法對獼猴桃花粉萌發(fā)率的影響(單位:%)
TTC 與活細胞內的琥珀酸脫氫酶產生紅色反映,從而判斷細胞的活力。經TTC 染色后的獼猴桃花粉幾乎呈現(xiàn)無色的狀態(tài)(圖1A),此方法測定的獼猴桃花粉活力幾乎為0,因此,此方法不能如實反映獼猴桃花粉活力的真實情況。
活細胞經I2-IK 染色會變成藍色,經I2-IK 染色的獼猴桃花粉呈現(xiàn)黃褐色(圖1B),無論染液濃度的高低,染色效果均無變化,此方法測定的獼猴桃花粉活力和TTC 一樣幾乎為0。因此,I2-IK 染色法同樣不能如實反映獼猴桃花粉的活力。
離體萌發(fā)法測定的獼猴桃花粉活力結果見表4,在暗培養(yǎng)2 h 時有部分花粉管萌發(fā),培養(yǎng)4 h 時萌發(fā)基本趨于穩(wěn)定(圖1C)。由表4 可見,處理6 測定的獼猴桃花粉活力最高,為77.9%,其次為處理7 的69.7%。對混合花粉的萌發(fā)結果進行單因素分析和多重比較,除處理7 以外,處理6 的花粉管萌發(fā)率與其他處理具有極顯著差異。處理6和處理7的不同在于硼酸濃度不同,處理6 的硼酸濃度為0.1 mg/mL,而處理7的硼酸濃度為0.2 mg/mL。從節(jié)省費用、提高測定效果方面考慮,離體萌發(fā)法測定獼猴桃花粉活力最佳配比為10%蔗糖+0.1 mg/mL 硼酸+0.1 mg/mL氯化鈣。
表4 離體萌發(fā)法各處理獼猴桃花粉萌發(fā)率
圖1 不同方法測定獼猴桃花粉活性
生產上在進行人工授粉時常用花粉輔料與花粉混合授粉,好處在于提高辨識度,減少花粉用量[8],同時可以為花粉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pH 環(huán)境保護花粉活性。目前,對花粉輔料相關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分別測定了添加輔料與否的花粉活力,結果表明,添加輔料后有助于花粉管的萌發(fā),因此,花粉輔料可能為花粉萌發(fā)提供營養(yǎng),花粉輔料對花粉的作用還需要通過研究來判斷。
花粉活力測定方法較多,TTC 法、I2-IK 法和離體萌發(fā)法較為常見。對于野生毛花獼猴桃而言,I2-IK 能有效檢測花粉的活力[9]。通過TTC 法測定的大蕾期花粉活力可達82.3%[3]。本研究結果表明,TTC法和I2-IK 法不適用于本研究供試材料活力的檢測,可能原因是獼猴桃花粉內琥珀酸脫氫酶和淀粉的含量較低,不能被染成相應的顏色。離體萌發(fā)法測定的花粉活力為77.9%,因此,離體萌發(fā)法更能反映花粉的活性。
“3414”試驗設計吸收了回歸最優(yōu)設計處理少、效率高的特點[10],本試驗將“3414”試驗設計應用于獼猴桃花粉活力的測定,大大減少了試驗處理的組合數(shù),效率高、處理少。當蔗糖濃度為10%、硼酸濃度為0.1 mg/mL、氯化鈣濃度為0.1 mg/mL 時,花粉管萌發(fā)率最高。在相關研究中,利用離體萌發(fā)法測定獼猴桃花粉活力,采用的配方是10%蔗糖和100 mg/L硼酸,這可能與品種、花粉采集時間等不同有關。人工創(chuàng)造的萌發(fā)環(huán)境和柱頭上的萌發(fā)環(huán)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本研究的結果只能反映花粉活性的大小,最理想的萌發(fā)條件還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