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秀
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第三小學
數學作為一種無時無刻都出現和使用的一門學科,它的核心素養(yǎng)無不體現在這使用數學時所表現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舉止。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fā)展,當今社會逐漸數字化,數學這門學科所占比例越來越多,所以,當代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教導學生學習和運用課本上的數學知識,更要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數學文化水平。
對于處于互聯網發(fā)展迅速的時代,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日漸多樣化。然而處于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無論是思維能力還是創(chuàng)新能力都還在提高,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多種不同教學方式,多方面、多角度的提高和鍛煉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讓教師摒棄舊的教學理念,將多媒體教學結合學生課本教材教導學生,從而達到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的運用。[1]
比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運算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教導學生“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時,455-15/3=450運算過程時,由于混合運算中遇到的數值較大,學生剛剛接觸混合運算,學習思維定向于學習的加減運算和乘除運算,教師對于這個知識點教學時應該改變老舊教學方式,不要告訴學生計算規(guī)則后就直接讓學生進行運算,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由于錯誤率加大從而導致自信心的丟失。之后,通過運用3*4-2=10,4+6/3=6等簡易題型進行訓練鞏固。學生熟練掌握學習要領,教師在進行數量型的訓練,也可以通過課堂是搶答解題的小游戲或者是“數學計算能力知識競賽”小比賽和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并且對于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學生不會在枯燥無味的計算訓練感到疲憊,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勝負欲,以此提升學生運算能力。再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逐步教學法,如“二班有50人,三班比二班少10人,三班多少人?一班是三班的一半多五人,一班多少人?二班加一班一共有多少人?”等有針對性學生單向思維發(fā)展的問題,讓學生依次練習鞏固,從而達到學生思維能力由易到難的訓練。
對于數學教學,教師的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達到能獨立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教學成果。然而數學核心素養(yǎng)也是要讓教師的教學內容能回歸生活,明確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生模仿能力極強,教師在教學過程可以通過將生活實際帶入課堂并且結合數學教材,將數學帶入生活,讓生活充滿數學,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下,不斷提高自身數學能力。
例如:在“長方形面積”的學習時,讓學生對教室后的固定區(qū)域內地面瓷磚進行測量計算,并且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如果我們要給新教室進行裝修需要出多少塊瓷磚。再比如,在應用題的教學時,如:甲車從A城到B城,一分鐘開了50千米,一共開了一小時,兩城相距多遠?教師通過將這類題目轉換成小明每天早上騎自行車到學校,一分鐘騎了10米,小明騎了10分鐘后到學校,小明家離學校多少米?這樣貼近生活的簡單問題,讓學生由簡入繁,不斷推理計算,培養(yǎng)數學邏輯思維。讓學生在學習時可以由簡單的知識點出發(fā)不斷拓展數學思維,開闊眼界,達到知識點的相互結合和運用。
對于小學教學階段的學生,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應該是一味地傳授教學方法和課本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會導致學生思維單向,只會死讀書,讀死書?;钴S的教學課堂,不僅僅讓學生處于一個放松的學習氛圍,而且也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拓展學生自身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更使學生達到了可以獨立學習的一個教學效果。
如:給學生一段16cm鐵絲,如何分長和寬讓它成為一個長方形,可以分成幾種?將問題拋給學生,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思維發(fā)展能力強,教師應該給予一定的思考時間,而不是在問題拋出沒有多久后就進行解答,這個問題有的學生說可以分成長7cm寬1cm的長方形,有的學生說可以分成長6cm寬2cm的長方形,有的學生則說可以分成長5cm寬3cm的長方形等等各種各樣的答案。教師在教學過程時可以通過用紙條代替鐵絲和同學們一起進行探索解答,學生在與教師的交流探討時得到了一定的肯定,從而更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只要對于學生缺漏的答案進行補充解答即可。在數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過程中,遇到困難題目時要學會將題目轉為簡易題型進行理解,適當時候可以結合畫圖,不斷培養(yǎng)學生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給予學生一定自我思考的時間。
對于處于小學學習階段的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從而達到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教師也應該多于學生進行交流探討,讓學生處于輕松愉悅豐富,從而達到學生自己不斷開拓思維發(fā)現數學問題、解答數學問題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