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文
田林縣初級中學
興趣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劑”,是汲取知識的開端,也是求知欲的基礎。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受內在動力不斷驅使著,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愛學、想學、樂學的積極情感,主動學習不再是一件困難事,而是常態(tài)。那么,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致,使學生發(fā)自內心地熱愛數學,并產生經久不衰的數學志趣,這是初中數學教師所要探究與鉆研的教學問題。因此,教師要注重整合已有的教學經驗,把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剖析教學規(guī)劃和模式,將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上教學日程,而不是形式上的敷衍和輕視。
數學公式定理背后的高度抽象性、交錯邏輯思維性、實際應用的廣泛性,讓數學學科總是與“難”字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正因如此,一些中學生對數學煩惱不已、興趣不濃,在學習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心理障礙,其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
1.厭倦心理,學習動力不足。由于數學難度較高,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面對各個科目學習任務的堆積,難以均衡數學和各個科目的學習。中學生學業(yè)繁重,長時間持續(xù)性學習活動不免心力憔悴,學習效率就會受到相應的影響,錯誤率的增大也無時無刻打壓著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消極情緒占據主導,學習壓力促使厭倦心理的產生,學習動力不足容易讓學生放棄對數學的學習。
2.畏懼心理,自我能力否定。個別中學生數學基礎不牢固、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方法不恰當、刻苦努力程度不夠等,數學學習進程緩慢、數學練習的高錯誤率、考試結果時常的不盡人意,形成較為嚴重的落差心理;或是與同學數學能力的顯著差距,會讓他們缺乏自信;當付出的努力與實際的收獲不成正比,怕同學打趣、老師輕視,各種焦慮、自我否定等消沉情緒的交織,無形之中就產生了對數學的畏懼心理。
3.急躁心理,急于求成。許多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特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陷入題海戰(zhàn)術,多而不精,知識不內化;有的妄想靠考試前的“沖刺”而快速提升做題能力,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進步便沾沾自喜,松懈下來,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
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與教師的人格魅力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lián),學習不僅是知識傳遞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間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的過程,教師自身的教學吸引力對學生自主學習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1.教學語言的感染力。語言是傳遞教學信息的媒介,表達清晰、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學生聽起來不費勁,才會引起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語言的生動幽默、簡潔明了、富有啟發(fā)性,學生聽起來沒有學究式的枯燥乏味,才會產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如,教師在授課前可設計有趣的“開場白”,充滿趣味的課前可使學生興趣盎然,對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感。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避免講課時毫無起伏的語言基調,積極探究數學教學語言技巧,修煉和提升語言藝術,吸引學生學習的強烈好奇心和興致。
2.尊重學生,耐心引導。初中數學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貫徹“師生平等,共同學習”的理念,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和人格,多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在學習中的困惑、疑問,盡可能地幫助他們走出數學學習的困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反應,發(fā)自內心地敬重教師,促使其以努力學習的姿態(tài)回饋教師的引導。
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已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換,但初中學生的思維大多停留在具體和形象知識的學習中,面對抽象性的概念、公式換算無所適從。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此階段的思維特征,加強對數學概念、法則等知識的直觀形象教學,將教學內容優(yōu)化整合符合學生的認知范疇,以此來降低數學的理解難度,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具體實物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在進行“數軸”的概念教學中,教師可準備幾個實物溫度計,每一小組共用一個溫度計。溫度計上的每一刻度對應著不同的讀數,液面處在不同的位置就可讀出不同的數,從而就可測出所量的溫度,0以上的8個刻度表示8°C,0以下的6個刻度表示-6°C;與溫度計的刻度相似,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出對應的數值和方向,在直線上標出原點0、正方向、負方向和單位長度,具備這些要素的直線叫什么?通過具體事物的觀察、思考和概括分析,在符合學生認知的基礎之上,引出數軸這一教學內容。
隨著初中數學難度的不斷加深,很容易讓初中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畏懼的心理,有的學生則存在急功近利的學習心態(tài),在面對一次一次的打擊,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蕩然無存。教師的悉心教導和耐心引導是學生擺脫消極心理不可缺少的部分,幽默風趣的語言技巧可成為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起點;直觀形象的教學模式可聯(lián)系學生已有認知,激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與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