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凱
貴州省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阿市鄉(xiāng)教育管理中心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時經驗并不足,還處于摸索決定,無法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導致學生仍然只會認字、組詞、造句,無法自主的朗讀和背誦文本內容,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嚴重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重點在于幫助學生掌握簡單的字詞和基本的語法,讓學生能夠對古詩有一個深刻的了解,語文評價方式也是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所構建的,但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嚴重傾向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評價。在課堂上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很少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導致學生只會讀死書、死讀書,這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極為不符,無法落實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方針。
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更新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愛護。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思比較敏感,如果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關心學生的話,那么學生就好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影響教學效率的提升。對此,教師就必須要鼓勵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在平等、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的改變自己的語言和行為,以便學生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溫暖,從而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學生表現優(yōu)異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他們肯定,以激發(fā)他們探索和求知的熱情,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要正確地引導,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進而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升學習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讓學生在相關的場景當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多媒體教學可以借助圖片、視頻、音頻等現代化的傳播手段將枯燥的文字信息變得直觀生動,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游戲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學習,從而打開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由討論的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對于學生提出的觀念,教師不能一味地指責對錯,需要肯定學生大膽的想法,讓學生感受到課堂學習所具有的樂趣,這樣才能夠營造出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在此過程中引入自主學習,教師要加強課前的導入,可以通過影視片段或者是歌曲演唱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想要了解后續(xù)的學習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可以抓住學生這一時期的心理特征,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活動,可以是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等活動,在活動當中教師需要做好一個引導者、參與者以及評判者的工作,不能在活動當中袖手旁觀,也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展活動,這樣才能夠發(fā)揮教學活動的真正作用,讓學生在活動當中感受到語文學科所具有的魅力,能夠對語文學科感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學校不能只看重學生最后的成績,更多的是應該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教給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面,讓學生在脫離了教師的幫助之后還可以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使用學習工具,以便學生能夠自主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給學生留出充分的空間,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質疑問題,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自學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進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主動的探究知識,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