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蝕》三部曲中對立的女性形象"/>
楚 涵
河北大學(xué)文學(xué)院
《蝕》三部曲中有兩類對比鮮明、性格迥異的女性形象。靜女士、方太太、陸女士同屬于安靜、沉穩(wěn)、內(nèi)斂一型的,而慧女士、孫舞陽、章秋柳則是活潑、性感、浮浪、充滿生命活力的一型。這兩類女性都是經(jīng)歷了“五四”解放思潮洗禮過的新時代女性,她們不再是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藏于深閨的女性,她們都選擇走出閨房,走向社會,奔向革命的洪流。關(guān)于這兩類女性形象,前人已論述頗多,但以往的研究僅僅將這兩類女性視為保守型與解放型,或是是僅從東西方審美意識差別角度淺層分析探討,而并未注意到這兩類女性形象在文本中的對立與沖突。曹偉《沖突與抉擇——談茅盾筆下兩類小資產(chǎn)階級女性的歷史內(nèi)涵》一文,雖然略提及《蝕》中兩類女性的沖突,卻忽略了靜這一類女性形象身上的先進性,把兩類女性形象的沖突簡單歸結(jié)為審美情趣、封建禁欲主義理性與資產(chǎn)階級縱欲主義的對峙。本論則詳盡地分析了這兩類女性形象在文本中的沖突與對立,梳理了作者不同的描寫筆觸,并深入挖掘這兩類女性形象背后的深刻內(nèi)涵。
與靜女士、方太太類的女性相比,慧女士、孫舞陽、章秋柳一類的女性更為熱烈張揚,她們散發(fā)著生命的活力和肉欲的荷爾蒙,她們在兩性關(guān)系上開放、不拘小節(jié)、視男子為排遣欲望或捉弄的對象。她們恰如火一般的熱情,烈艷,是“火質(zhì)”女子。而與她們在書中形成對比的靜女士、方太太一類的女性,恰如冰一般溫婉雅靜,她們愛惜自己處女的身體,不肯輕易戀愛,躲在莊嚴(yán)、圣潔的帷幕之后。她們珍惜或向往平靜幸福的家庭生活。當(dāng)然這并不是說靜女士、方太太一類的女子是古代“冷若冰霜、艷若桃李”的形象,靜女士、方太太并不刻意冷落疏遠(yuǎn)旁人,她們對自己的愛人和家人也柔情似水,只是因為她們的形象與同在書中出現(xiàn)的似火般特質(zhì)的女子相對立,故稱其為“冰質(zhì)”女子,只是此“冰”不是冷漠之“冰”,而是雅靜之“冰”。關(guān)于《蝕》三部曲中這兩類女性形象,歷來眾說紛紜,本文則通過分析《蝕》三部曲中對立的“冰質(zhì)”與“火質(zhì)”的女性形象,從而探討這兩種分裂的形象背后所蘊含的作者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徘徊與動搖。
茅盾在描寫“冰質(zhì)”與“火質(zhì)”兩種女性時,運用了兩種不同的描寫方式。寫“火質(zhì)”女子時是立體的描述,從聲音、嗅覺入手,并著重強調(diào)女性的身體曲線的勾勒;這些“火質(zhì)”女性,還都熱衷于革命事業(yè),不僅性格是火的,連對革命的態(tài)度也是火熱的。而茅盾描述“冰質(zhì)”女子時,則是簡單的平面勾畫,從外貌、氣質(zhì)入手塑造人物形象,不強調(diào)她們的身體曲線和性吸引力。從“冰質(zhì)”與“火質(zhì)”女性的形象塑造可以得知,“火質(zhì)”女性蘊含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性吸引力,她們是欲望的化身;而“冰質(zhì)”女性則是典雅、端莊、幽靜的形象,作者的描寫也是去欲望化的書寫,“冰質(zhì)”與“火質(zhì)”女性,正恰如張愛玲筆下對紅玫瑰和白玫瑰的描述,“一個是圣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
《蝕》三部曲中,“冰質(zhì)”與“火質(zhì)”兩類女性,不僅在性格上對立相反,互為映襯,在感情上也總是處于對立的狀態(tài),雖然作者并沒有讓這兩類女子陷入正面的沖突和交鋒,但卻總讓“冰質(zhì)”與“火質(zhì)”女子處于情敵的尷尬關(guān)系?!痘脺纭分械哪凶颖叵仁菍o女士心生喜愛,后來心意又逐漸轉(zhuǎn)向慧女士。三人在電影院觀影時,抱素的心意發(fā)生了明顯的轉(zhuǎn)折,“他近日的奔波,同學(xué)們都說是為了靜,但他自己覺得多半已變做為了慧?!薄痘脺纭分械哪凶颖卦凇氨迸c“火”的抉擇中選擇了“火質(zhì)”女子?!秳訐u》借助胡國光的視角勾勒出方太太的形象特征:溫雅和易,撫育孩子,照料家庭。男性角色方羅蘭在小說中一出場,就在胡國光的自白中恍惚分神,“火質(zhì)”女子孫舞陽的艷影如蒼蠅般勇敢頑固,揮之不去。獨處的方羅蘭甚至把南天竹幻想為孫舞陽的綠衣。但此時的方羅蘭還能控制住自己動搖,在方太太的溫柔鄉(xiāng)里抹去孫舞陽的艷影。手帕風(fēng)波在方氏夫妻之間種下不安的種子,方羅蘭不肯在太太面前承人自己對孫舞陽確有愛慕,只一味辯解清白,埋怨妻子思想過于保守封建。當(dāng)方太太下定決心要與方羅蘭離婚時,他又因喜歡維持現(xiàn)狀的性格不肯離婚。孫舞陽在他面前袒露了發(fā)光的胸脯更衣時,方羅蘭又對孫舞陽表白,決定離婚愿意犧牲一切愛她。被孫舞陽拒絕后的方羅蘭又不斷地改變主張,真是契合小說的題目《動搖》,轉(zhuǎn)眼間回到家中,面對方太太的負(fù)氣中的哀怨和拒絕中的留戀,方羅蘭又短暫地逃離了彷徨,將妻子擁入懷中。小說結(jié)尾中,逃難中的方氏夫婦與孫舞陽相遇,“冰質(zhì)”女子方太太和“火質(zhì)”女子孫舞陽同時出現(xiàn)在方羅蘭眼前時,“火質(zhì)”女子旺盛的生命力令方羅蘭禁不住心跳神馳。方羅蘭將太太放置一旁與孫舞陽熱烈探討,在“冰”與“火”的抉擇中,他也選擇了“火”。到了《追求》中,則是男性角色張曼青在“火質(zhì)”女子章秋柳和“冰質(zhì)”女士朱女士之間抉擇。曼青看到章秋柳欲與昨日告別從今開頭的文字時,他也想過切實做人的秋柳或許接近自己理想女性的形象。但這想法只有短暫的停留,曼青最后還是選擇了沉靜緘默的朱女士。由此可見,《蝕》前兩部曲中,當(dāng)小說中的男性面對“冰”與“火”的抉擇時,更傾向于選擇活力四射的、熱衷于革命的“火質(zhì)”女子,而在第三部曲《追求》中,“火質(zhì)”女子的活力和熱烈已經(jīng)滑向了注重感官享受的縱欲主義深淵,男性角色最終選擇了“冰質(zhì)”女性。
茅盾賦予“火”類女子們性感的身體、攝人的誘惑力和充沛的生命力,她們在書中吶喊著身體的欲求,蔑視傳統(tǒng)道德,放蕩不羈,是西方的價值觀念的化身。有論者將“冰”類女子比作傳統(tǒng)閨秀型女性形象,并認(rèn)為“從《蝕》中的靜女士、方太太開始,傳統(tǒng)閨秀型女性形象與時代麗人型女性形象一道,在茅盾的作品中相伴相依,占據(jù)了極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茅盾小說中的愛情序列里,總是扮演著‘白玫瑰’與‘紅玫瑰’式的角色,代表了東方式女性與西方式女性在新時代思潮中的碰撞”。誠然,茅盾筆下的“冰”類女子溫婉靜雅,更符合傳統(tǒng)的審美意識,她們確有傳統(tǒng)閨秀女子的縮影,但在充滿張力的文本之中,如果說“火”類女子的深層內(nèi)涵映襯著西方思潮,那么“冰”類女子的內(nèi)涵則直指傳統(tǒng)的、中國本土的價值與倫理觀念。那么作者將這兩類女子處于對立之中,并不厭地描寫男性角色在這兩類女子之間的抉擇,更為深層次的內(nèi)涵可理解為是作者在西方與東方,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之間的抉擇。19世紀(jì)20年代的中國正處于變革之中,各種思想激烈碰撞交鋒,茅盾曾這樣描述那個時代,“那個時候是一個學(xué)術(shù)思想非?;钴S的時代,受新思潮影響的知識分子如饑似渴地吞咽外國傳來的各種新東西,紛紛介紹外國的各種主義、思想和學(xué)說?!蔽鞣娇萍及l(fā)達(dá),各種新思潮層出不窮,“西強東弱”,廣大知識分子從西方的新思想中汲取營養(yǎng)思求救國富強之道,再加上五四啟蒙思想的洗禮,以西方思想為利器打破封建思想的枷鎖,西方的價值觀念,自由民主思想深深地吸引著中國的知識分子,茅盾也不例外。因此,《蝕》三部曲中的前兩部,男性角色在“冰”與“火”的抉擇中往往選擇代表著西方價值觀念的“火”類女子,而到了《蝕》三部曲的《追求》,男性角色在“冰”與“火”的抉擇中選擇代表傳統(tǒng)審美意識和倫理觀念的“冰”類女子。西方的自由、人性解放觀念走向極致后便是縱欲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深淵,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作者最終還是選擇了傳統(tǒng)。處于新舊交替時代之中的茅盾,也有著深厚的舊學(xué)積淀,茅盾曾說:“我從中學(xué)到北京大學(xué),耳所熟聞?wù)呤恰畷蛔x秦漢以下,文章以驕體為正宗’。涉獵所及有十三經(jīng)注疏,先秦諸子,四史即《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漢魏六朝三百家集》、《昭明文選》、《資治通鑒》、《昭明文選》曾通讀兩遍。至于《九通》,二十四史中其他各史,歷代名家詩文集,只是偶爾抽閱其中若干章段而已。”在對待西方文化上,茅盾也并非盲目追隨,也擔(dān)憂在西方新文化沖突之下中國如何自立,“在一九一八年,自歐美新文化傳播以來,全球風(fēng)靡,后進之國,莫不效之。我國自改革以來,舉國所事,莫非模擬西人。然常此模擬,何以自立?!庇纱丝芍?,在《蝕》中,茅盾讓男性角色不斷的處于“冰質(zhì)”、“火質(zhì)”女性的抉擇中,并最終選擇傳統(tǒng)色彩更濃郁的“冰質(zhì)”女性,這一安排的背后體現(xiàn)著茅盾文化記憶中不可磨滅的傳統(tǒng)烙痕。
處于新舊變更的20世紀(jì),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沖突是在所難免的,《蝕》三部曲中傳統(tǒng)并不與封建思想直接對等,這種傳統(tǒng)浸潤了西方思想又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倫理和價值觀念。比如《蝕》三部曲中象征著傳統(tǒng)倫理和審美意識化身的“冰”類女子靜和方太太,她們也是受了新思潮影響的時代女性,她們在革命中或許沒有“火”類女子積極,并不是因為她們木訥冷漠,而是因為形式變化的太快,各方勢力交錯雜亂,她們才成為旁觀者,一旦方向確定,革命的道路正確光明,她們是會參與其中的。封建倫理強調(diào)夫為妻綱,承認(rèn)一夫多妻,男子移情合法。但是靜默溫婉的方太太得知丈夫傾慕孫舞陽時便堅決要求離婚,打算離婚后出去工作養(yǎng)活自己,她身上也體現(xiàn)著時代女性的獨立和決斷,因此可以說“冰類”女性是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并保存中國傳統(tǒng)倫理觀念和中國審美意識的化身,作者最后安排男性角色在“冰”與“火”中選擇了“冰”,也是意寓著作者的思想傾向,在西方觀念的沖擊下,最終還要回歸傳統(tǒng),但最終回歸的傳統(tǒng)并不是等同于封建倫理和封建道德觀念的傳統(tǒng),這是一種新的傳統(tǒng),是一種汲取了西方先進思想而又保留本民族精粹的傳統(tǒng),是一種從本民族內(nèi)部打破的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