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河南機電職業(yè)學院汽車工程學院
電影《喜福會》深得海內(nèi)外影迷學者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為這部影片極大程度的忠實了原著,更是因為該劇中的幾位女性角色,由于受根深蒂固的“物化女性”思想的毒害,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都遭遇了看似不同而實質(zhì)驚人一致的悲慘命運,而該劇中女性角色自我意識最終的覺醒則是此影片深得人心之處。因而,從 “物化女性”角度重新解讀該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主義意義。同時,與中國代女性的自主自強和社會地位平等的現(xiàn)狀做對比,更能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之說,舊社會的婦人總是被丈夫在人前稱為“賤內(nèi)”、“拙荊”。而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則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夏娃在亞伯拉罕諸教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被視為世界上的第一個女人,而據(jù)《圣經(jīng)·舊約》記載,夏娃則是由上帝從亞當身上取下的一根肋骨創(chuàng)造而來,亞當稱夏娃為“我的骨中骨,我的肉中肉”。由此可見,古今中外,在男人眼里,女人只是男性身體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說是一個私人物件,是不能夠獨立存在的,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一切不遵從男性規(guī)則的女性都是為世人所不齒的。即便在21世紀的今天的許多國家里,在男性甚至是大多數(shù)女性眼中,都是以是否美貌、溫柔、持家、是否能夠相夫教子來評判一個女人的優(yōu)秀與否。在文學、影視作品中,女性的價值、家庭社會地位等更是被津津樂道的話題,女性低下從屬的社會家庭地位及其抗爭成為文學藝術(shù)作品永恒的主體。
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女權(quán)運動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他是主體(the subject),是絕對(the absolute),而她是他者(the other)”。女性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做為他者存在而依附于男性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古今中外,以獨立的個體而存在的女性都是被社會和家庭所排斥的。
女性就像是一個物件,好壞優(yōu)劣完全由男人來評判,由此而來的“物化女性”就是指將女性當做物品而非獨立的個人來看待的一種思想。而這種物化又包含有兩層意義,即男性將女性物化看待和一些女性的自我物化。即便是現(xiàn)代世界的女性,也很難逃避被物化的困擾。為了不被視為商品或者物件,覺醒的女性們要不停地為自己的平等權(quán)益作戰(zhàn),因為女性的存在價值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是要像男人一樣成為獨立的個體,絕對的主體(the absolute subject)。正如《喜福會》里的眾多女性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苦痛之后奮起抵抗一樣,有反抗就有流血就有犧牲,但社會前進的腳步卻從未停止。
電影《喜福會》故事正式開始之前,作者口述了一個婦人帶著她的天鵝橫渡太平洋來到美國,雖遭海關(guān)劫掠只剩下了一片羽毛,她依然希望將這片不值錢卻承載著她所有期盼的羽毛送給她未來的女兒:“在美國我將會有一個女兒,就像我一樣。但是,在那兒沒有人會用她丈夫打嗝時聲音是否大這么一個標準來衡量她的價值。在那里,沒有人會看不起她,因為我會讓她學會講標準的美國英語?!庇捌婚_始就直入主題,點名該婦人之前依附于男人生活,所有的人生價值都由男人來評判的悲慘而卑微的前半生。她會讓女兒講標準的美國英語,正是她對女人獨立人格的覺醒與追求,然而,“物化女性”依然在她心中根深蒂固,因為她依然希望女兒通過標準的美國英語來得到周圍人的肯定和接納,依然需要別人的肯定來確定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女性自我意識在覺醒,但是道路依然艱難而險峻。同時,背井離鄉(xiāng),逃往美國,也體現(xiàn)她內(nèi)心的惶恐和逃避。其實,不管去向何處,逃避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有女性自我意識真正覺醒,從內(nèi)心深處把自己看作是獨立人格的個體,才能真正達到內(nèi)心安寧和社會地位平等對待。只有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才能真正解救女性于水深火熱之中。
安美的媽媽被吳清強奸懷孕,做為本來就是新寡的二次受害者,本應得到家人的保護并為其伸張正義,可殘酷的現(xiàn)實卻是連她的親生母親都不相信她被玷污的事實,被家人嫌棄而趕出家門。此刻沒有母女情深,沒有血緣至親,有的,只是三綱五常,有的只是像被人摔碎的物件一般遭人拋棄的命運,而走投無路的安美媽媽又把自己像遭人厭棄的物件一樣親自送上了吳清的家門。當年幼的安美得知真相向媽媽訴說后,安美媽媽忽覺作為一個真正獨立人格女性的重要性,最終選擇以死換取女性最后的尊嚴??墒?,以死換取尊嚴卻又成了她再一次錯誤的選擇。因為只有活著,才會擁有各種可能。
影片中另外一個女性羅絲自從高嫁后就完全失去了自我,是該影片中另一個自我物化的典型?;橐鲋兴龥]有主見,一切以丈夫為中心,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男人眼中完美的家庭女性,而丈夫卻對她的改變和付出熟視無睹,甚至慢慢厭倦,即便后來她生了女兒暫時挽住了丈夫的心,依然逃離不出丈夫出軌被拋棄的命運。如果說女性被男性物化是可悲可憐的,那么女性的自我物化就是更可怕可恨的??蓱z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卑微和示弱,并不能換來想要的安寧生活,內(nèi)心意識的覺醒和自我認可,才能真的將可憐的靈魂拯救出來。
如果說《喜福會》中的女性被物化和自我物化是令人痛心和無奈的,那么,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則是令人振奮的,也正是該劇令人喜愛的一大因素。
安美媽媽的死固然是人生的一大悲劇,可至少她向女性自我意識之崛起邁出了一大步。茵茵面對始亂終棄的丈夫,最初的反應只是在家默默地等待丈夫的歸來,默默承受所有的苦楚,將自己的身段低到塵埃里卻依然換不來丈夫的回心轉(zhuǎn)意,最終以溺死自己兒子的方式結(jié)束了這段婚姻,解除了所有生活的羈絆,尋得了身心的自由。她的行為是令人痛心的,但是女性地位的抗爭、自我意識的覺醒之路從來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雖然茵茵最后終于警醒,但卻是以犧牲自己兒子為慘痛的代價。如果她能生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夠懂得女性本就是獨立自主的個體,她的悲劇可能不會出現(xiàn)。
影片結(jié)尾出現(xiàn)了羅絲與丈夫一起為晶美中國姐妹團聚送行,代表了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勝利。琳達在中國,雖為黃家的童養(yǎng)媳,像家中物件一般在年幼時就許給了黃家,卻是影片中自我意識覺醒最早的女性。與天宇成婚之夜,琳達雖然帶有封建女性的思想,認為即將成婚的丈夫?qū)髟鬃约旱拿\,但在心中卻知道自己是誰,并向自己承諾永不妥協(xié)。最終依靠自己的聰明智慧,脫身黃家,真正成為了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獨立女性。與丈夫平分家庭開支的麗娜,因為丈夫的斤斤計較而幾近崩潰,丈夫甚至將共同翻閱的雜志、一起養(yǎng)的貓的貓糧支出都全部記在麗娜頭上??墒躯惸葹榱艘粋€周圍人都認為女人應該擁有的完整的家而委曲求全,完全失去了自己,痛苦而卑微地生活著。在母親的引導下,她最終向丈夫喊出了自己的憤怒與訴求,從而迎來自己新的人生和戀情,開啟獨立女性人格的新篇章。
《喜福會》中的女性雖然經(jīng)過一系列的苦難,但最終走向了女性自我覺醒之路??墒沁@個自我覺醒之路走的太過艱辛,因為他們被封建女性所提倡的“三綱五?!倍竞μ?,如果不能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意識到封建思想的詬病,簡單的逃離永遠不會換取真正的社會認可和內(nèi)心的永久安寧。我們在評判作品中自我意識未覺醒之時的女性的時候,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她們從小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封建思想深入人心,禁錮了無數(shù)人的思想和生活,也造就了無數(shù)人的苦難人生,不但是女性,也包括男性。封建社會制度和思想的籠罩,即便人們有覺醒的意識,也無異于孤軍奮戰(zhàn),很難贏來勝利的曙光。因此,只有推翻萬惡的舊社會,祛除人們心中的舊思想,才能真正迎來女性的覺醒和解放。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議,給女性真正帶來了尊重和肯定。我國憲法第四十八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jīng)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quán)利。國家保護婦女的權(quán)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yǎng)和選拔婦女干部。”同時,國家還出臺了一系列保護女性的法律法規(guī)。在越來越完善的社會主義制度下,女性真正迎來了身心的解放和崛起。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建國初期就開始對全民,尤其是對女性進行掃盲,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真正使得女性有了與男性同樣的受教育機會。知識是一切進步的源泉,接受了新思想、新理論的當代女性,必定能夠走向一個更加輝煌耀眼的道路。男女的平等,是女性遠離苦難人生的根本原因和動力,這個社會,本就需要男女共同努力,平等相待,才能共創(chuàng)人類的輝煌。
“物化女性”中外皆有之,無論是女性被物化,還是女性的自我物化,都是阻礙社會發(fā)展的絆腳石,都是造成女性悲劇的罪惡根源。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正如社會制度的變革,是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甚至會以死亡為代價而前行。這種覺醒,不但需要解鎖外界對女性的物化,更需要女性對自我物化的摒棄,女性才能真正化繭成蝶,此過程雖然痛苦,卻是迎來女性自我意識覺醒新紀元的必經(jīng)之路。
社會主義制度下當代女性,在越來越完善的社會制度和越來越人性化的教育制度的沐浴下,必然能夠洗盡鉛華,開辟出一條前所未有的女性崛起之路,帶領(lǐng)著全世界的女性,走向一條女性真正自我覺醒的崛起之路,掀開人類社會進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