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彩霞/呼和浩特職業(yè)學院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逐步推進,我國每年畢業(yè)的高校畢業(yè)生人數(shù)逐步遞增,高職院校的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yè)壓力,因此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和外語應用水平將有利于他們的成長發(fā)展,也為培養(yǎng)高水平的專項技術人才奠定基礎。高職院校學生往往忽略文化課,特別是英語學科的有效學習,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因素總的來說與社會各界資源分配的不公、學校和教師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力度不夠、以及學生自己的消極懈怠的心理有關。因此引入積極心理學為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英語提供積極的心理力量,產(chǎn)生自主學習的動力,進而提高外語水平十分重要。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與高等院校英語應用能力相比較薄弱,反映在教學方法上,大多數(shù)高職英語課還是沿用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不厭其煩地灌輸詞匯,語法,背誦句型,課文。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的授課和講解都是使用中文,學生無論從聽力還是口語表達上都相對落后于高等院校的學生,學生自己運用英語的環(huán)境幾乎沒有。如果想從根本上改變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的現(xiàn)狀,就要先分析其形成因素,有針對性地對教材選擇,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習方法上進行策略分析。
全國大部分高校從2003年起實行擴招,很多高職院校通過多種方式加大擴招力度,熱衷于辦萬人或超萬人院校,但招生上來的學生素質水平參差不齊,總體質量不高。綜合各方面得出數(shù)據(jù)顯示,高職院校生源的質量在逐年下降,隨之而來的后果就是大多數(shù)學生聚集在院校并不是為了努力學習進入下一階段,學生學習提不起興趣,動力不足,影響了教學效果;還有一方面社會因素是源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與社會聯(lián)系相對密切,有些不好的風氣被帶到校園里,例如聚毆打架、遲到早退、考試作弊等違紀行為較多。這就是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學生的現(xiàn)狀,使得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學生素質相比,顯得更為落后。而教育新課改后,許多高等院校已經(jīng)與世界一流教學理念接軌,教學設施和條件也十分可觀,反觀高職院校社會資源分配仍存在不公。任職的教師帶著教學難度和壓力,又往往被認為僅是技工型的教師。社會地位認知度的降低,這樣教師任職的時候就沒有職業(yè)成就感,面對課堂和學生也無法提供積極的心態(tài)。這些因素都直接間接導致了學生在高職院校內(nèi)進行學習的時候心理充滿得過且過,自暴自棄的心理,十分不利于英語學習水平提升。
學校在面對生源質量下降這一現(xiàn)狀時,并未積極采取措施嚴格把關學生入校資格,而是為了擴招和應對教改需求盲目擴大招生數(shù)量,不重視招生質量。學校對于國家給予的教育基金,不能有效地利用在每個班級和課堂,源于很多教育理念的落后,例如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時還未使用過多媒體設施,不得不說這也是學校在購置教學用具時的疏忽,教師在這樣的條件下更加消極授課,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高職教師不能順利應對教學工作,這樣的課堂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態(tài)度的負面消極心理。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水平和素質也存在參差不齊,普遍現(xiàn)象是父母從小無暇顧及孩子學業(yè),孩子成績下降無法完成高等院校就讀,從而被迫選擇高職院校,這類孩子的心理是比較叛逆的,對于自己不擅長和處理不好的知識難點,不是選擇克服學習,而是視而不見。假如他們的自身素質不高,抗壓能力不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差,學習目標不明確,那么就很容易產(chǎn)生消極的學習心理。還有一類學生認為專科專項培養(yǎng)為主的院校,只需要學好自己擅長的一門技能就好,對于英語語言的學習從不上心,學生的個人素質和智商都很高,但一提起學英語就連連搖頭,因為他們并不想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不想全身心投入。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的現(xiàn)狀雖然不容樂觀,但是正是由于一些先進的教學改革措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讓我們看到了進行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希望,例如積極心理學,運用心理學知識來進行干預。1998年,馬丁·塞利格曼確定積極心理學為他的研究主題。他被譽為“積極心理學之父”,也正是他的大力推動,才有積極心理學在21世紀的繁榮局面。簡單來說,過去心理學家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研究人類痛苦上,卻忽視了人類與生活積極與有價值的一面。積極心理學是一門關注幸福,滿足,興奮,快樂,追求幸福和生活的意義的學科,它把人類的注意力從“人類心理最黑暗的房間”拉回到“陽光燦爛的高地”積極心理學領域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把積極心理學納入課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幸福感,還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進步。
前面提到的教師面對高職院校學生消極負面的學習態(tài)度,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的現(xiàn)象,并非雪上加霜,而是面臨這樣的考驗,對高職院校的教師便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對英語教學要求靈活性,生活化,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不應再拘泥于照本宣科,而應努力適應新變化,接受積極的教育思想和方式。
高職院校學生對新鮮事物仍然充滿好奇心,教師應該積極開發(fā)英語課堂的靈活性和互動性,利用學生創(chuàng)造力、好奇心和幽默感等品格優(yōu)勢進行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情景互動,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有利于開發(fā)學生思維,調(diào)動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模式都應引入進英語課堂。再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比起懲罰和制定規(guī)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同學之間互相鼓勵和表揚其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加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手段。當通過利用積極心理學中積極的方式引導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時,學生很有可能會在以后的學習行為中發(fā)揮驚人的實力。
每個人都有固有的“消極情緒偏見”。比起積極情緒,人們更容易關注并記住消極情緒。這是人類生存進化的本能。我們的祖先因為能夠觀察環(huán)境威脅而得以生存繁衍。但是,為了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幸福感,高職院校的教師需要意識到,自己可以幫助學生通過關注積極的事件去克服消極情緒偏見。在英語教學課堂中,老師會問學生“What did you learn today that was great?”這種積極的提問方式會鼓勵學生更多去關注英語課堂上學習到掌握得了的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幸福度。當然,這并不是說消極的情緒就不重要。所有的情緒都是正常且必要的。只是在一天學習結束的時候,注意不要用“今天還有哪些問題不會”這樣的負面問題來開頭就行,以同樣的方式問一下孩子們“今天哪些事情做的很棒?”
高職院校教師很容易產(chǎn)生一個教學誤區(qū),就是這個階段的孩子不需要再過多溝通,以為學生自己都懂,不想學就學不來了,其實許多學生不愿意面對自己英語學習困難,成績倒退等事實,一旦涉及幫助他們改進就出現(xiàn)逆反心理。當教師利用積極心理學知識去分析學生厭學英文的心理時會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有家庭原因,有經(jīng)濟負擔,還有的是因為自我認識和評價過低等因素,如果教師不能因人而異,就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的積極力量。不管是什么心理成因,教師都要肩負起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的職責,只是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只關注學生學習成績?nèi)绾翁嵘碌慕虒W改革和創(chuàng)新任務要求高職院校學生應對特殊學生應使用積極心理學進行干預,必要時提供幫助,以建立和學生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有助于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高職院校學生承受的心理負面情緒可能積壓已久,如果學校相關部門不予以重視可能很難讓學生的心理發(fā)生變化,應該有針對性地建立適合本院校的心理健康機構,如心理輔導室、心理健康測評室等,定期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測評,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正確認識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迅速走出英語學習瓶頸,充滿對英語學習的自信,提高英語水平和質量。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是將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歸因于學生進行自我滿意的學習活動,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增強他們的內(nèi)在動力,在課堂設計和教學方法上提供給他們外在動力。當激發(fā)和強化了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后,也就提升了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改善了教學質量和效果。高職院校教師自身職業(yè)壓力較大,容易產(chǎn)生倦怠感,面對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心有余而力不足,倘若掌握了積極心理學的內(nèi)涵和優(yōu)勢,并能設計出切實有效的英語課堂,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教學水平將更上一層樓,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也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