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萌/吉林動畫學院
藝術類學生由于其獨特的學科特征,因此有異于其他普通學生的培養(yǎng)方式;據其學科特點,要求藝術類學生思維發(fā)散、自由、不能被固定的思維模式所限制。因此,在進入到大學之前,許多藝術類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并非在校園中度過,而是在相關的培訓機構中度過;而大部分培訓機構相比較于高中校園而言,管理松散,紀律性差,且管理并不成體系;每家培訓機構的水平和管理差別也較大。以上因素都導致大部分藝術類學生紀律性較差,自我約束能力也因人而異。
近年來,根據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如SCL-90)測評結果的顯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峻。研究顯示,藝術類考生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獨生子女,良好的家庭背景,優(yōu)質的經濟支持,使許多藝術類學生比較自我;父母多重的保護讓藝術類學生設防能力較差,離開父母的保護進入大學后,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在他們的腦海中產生了激烈的沖突,但因為他們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使這種內部沖突加??;(2)另一方面,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隱藏掉自己的悲傷和辛酸,表現出樂觀開朗,人們很難找到他們背后存在隱藏的問題。他們渴望獨立,自由的同時又渴望友誼,內心封閉又渴望親密的人際關系。上述種種因素使得藝術類學生心理素質脆弱,心理問題逐漸顯現。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接受了更多的思維訓練。大多數學生思維靈活,對新事物更具敏感度,追求新事物。這種類型的人格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這類學生具有新鮮的想法和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這對他們的專業(yè)學習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但另一方面,學生則比較抵制一成不變的規(guī)則和制度,同時與他人打交道時也容易出現問題。
藝術不僅僅要求學生有著豐滿的藝術思維,同時亦是一項要求實踐技能操作較強的學科,藝術生長期在外進行學習和培訓,思想自主性強,同時在長期的培訓以及集訓過程中獨立生活的過程中,鍛煉了良好的實踐動手能力。
輔導員的工作定位不清晰,許多輔導員在負責對學生學業(yè),生活等各方面瑣碎事務同時,也要負責大工作量的事務性工作。這就造成了其常?;煜似涔ぷ鞫ㄎ?。其次,輔導員隊伍素質也存在著參差不齊的現狀?,F階段,各高校中,輔導員的基本要求基本上均為碩士以上學歷。但在民辦高校中,由于學生素質的參差不齊及其他相關因素,使得許多碩士畢業(yè)的思政類專業(yè)學生,瑣碎的工作、迷茫的發(fā)展空間以及較低的薪酬不愿意到民辦高校,尤其是藝術類高校中擔任輔導員。因此,這些導致了輔導員隊伍更替快,而不穩(wěn)定的管理隊伍對于學生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穩(wěn)定輔導員隊伍,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思想觀念。一方面,網絡信息化的普及為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對學生的管理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網絡的包容性和虛擬性使網絡促使某些有害信息的衍生,而網絡的特性可以使這虛假和不健康的信息得以迅速傳播。而藝術類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理性思考和判斷分析的能力又較弱;因此,一些學生沉迷于網絡中,有些甚至不能辨別網絡信息的真假而思想上飽受荼毒;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藝術類學生管理的難度。
相關調研顯示,當前在民辦高校中,學生出現抑郁癥、雙向情感障礙、社交恐懼等問題的數字顯著提升。追溯原因,其中有大部分受到不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所影響;例如父母離異,一方或者雙方都不能用正確的方式和態(tài)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例如家庭暴力,致使孩子性格特別敏感等等,這些導致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而這些學生在處理問題時,也常常表示缺乏意志力,責任感和集體意識。另外,由于他們抗挫折能力較差,因此在出現問題時容易采取極端的方法。而在與這些學生家庭的家長進行溝通時,溝通也十分不順暢。因此,許多藝術類學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加大了學生管理的難度。
現階段,我國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思想健康教育,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藝術類學生具有獨特的行為方式和性格特點,因此,僅僅采用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并不能有效契合學生特征,效果甚微。這些要求教育管理者對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和引導。而教師的不穩(wěn)定和流動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因此,民辦高校必須首先改變用人機制,改善師資隊伍的晉升空間和用人環(huán)境,吸引更多思想政治體制的專業(yè)人才進入到校園中;另一方面也加強和提升隊伍的穩(wěn)定性。其次,思政政治工作需要有針對性,因此應該對隊伍有選擇性地培訓,有效提高思政政治隊伍團隊的綜合素養(yǎng)。
目前,隨著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加劇,各所高校都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每所大學都設有心理咨詢部門,配合有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老師。但是,數量上卻不能夠滿足和解決日益嚴重的大學生心理問題。尤其是藝術類學生,他們敏感細膩,更容易叛逆,更容易產生心理偏差;經歷了與自己的想法不同的生活后,他們更有可能產生消極的情緒,例如悲觀,焦慮,沮喪;而在解決此類問題時,他們更有可能考慮極端的方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是刻不容緩的。
首先,對學生建立系統(tǒng)完善的心理健康檔案,定期跟蹤和輔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并整體開展集體心理活動和咨詢。建立家庭背景信息檔案庫,根據前人大量的調研和研究,許多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其背后有一個不健全的家庭環(huán)境。因此,對其家庭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有助于了解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對癥下藥。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教育者,往往并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但他們是接觸學生最多也是最接近的人,因此,加強思政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知識素養(yǎng)對做好學生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良好的利用可以使網絡成為學生學習的良好工具,化不利為有利。所以高校的思政工作者,應重視和利用網絡技術,提高自己對網絡敏感性,完善網絡的教育功能。此外,加強網絡監(jiān)管工作,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使網絡成為了解學生的渠道,同時也成為教書育人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