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垠/蘇州科技大學
2018年,中共中央印發(fā)《中國共產(chǎn)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作為我們黨歷史上第一部關于黨支部工作的基礎主干法規(guī),為全面加強新時代黨支部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是黨的組織體系的基本單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支部建設,要求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推動全黨形成大抓基層、大抓支部的良好態(tài)勢,取得明顯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黨需要具有新氣象新作為,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高?;鶎咏坦h支部作為黨基層組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聯(lián)系教師隊伍的橋梁和紐帶,是高校黨組織開展工作的重要依靠,是高?;鶎狱h建工作的排頭兵。加強高?;鶎咏坦h支部建設,是我黨一切工作在高?;鶎佑行ж瀼芈鋵嵉闹匾h(huán)節(jié),也是高校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根本和源動力。因此,在充分結合新時代高校發(fā)展實際的前提下,以完善黨建為基礎,堅決貫徹落實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全面完善高校教工隊伍的相關黨建工作,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踐行“四個自信”“兩個維護”,切實做到講政治、顧大局、守規(guī)矩。高度重視高校黨建工作,離不開進一步完善高?;鶎咏坦h建,充分發(fā)揮高?;鶎狱h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
《黨章》第三十三條寫到:“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中黨的基層組織,協(xié)助行政負責人完成任務,改進工作,對包括行政負責人在內(nèi)的每個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jiān)督,不領導本單位的業(yè)務工作。”《中國共產(chǎn)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第十二條寫到:“教職工黨的支部委員會要支持本單位行政負責人的工作,經(jīng)常與行政負責人溝通情況,對單位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教職工黨的支部委員會負責人參加討論決定本單位的重要事項。”
對標《黨章》和《中國共產(chǎn)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反觀當前高?;鶎咏坦h支部現(xiàn)狀,不難發(fā)現(xiàn)部分支部在宣傳和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和執(zhí)行黨中央、上級組織和本組織的決議時尚有不積極不到位之處;在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創(chuàng)先爭優(yōu)上還有很多的努力空間;在組織教工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法律和業(yè)務知識時仍然存有許多的不扎實;在嚴格黨的組織生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維護和執(zhí)行黨的紀律時,常有流于形式之態(tài);在教育黨員和群眾自覺抵制不良傾向,堅決同各種違紀違法行為作斗爭方面也缺乏戰(zhàn)斗力。
頭雁勤,群雁就能高飛遠翔;頭雁惰,便會“萬里寒云雁陣遲”。高?;鶎咏坦h支部支部委員會的隊伍建設關系到高校黨組織的工作質(zhì)量,關系到圍繞中心工作發(fā)揮作用的程度,關系到黨員群眾先鋒模范作用的展現(xiàn),更關系到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執(zhí)行,進而影響到高校教育事業(yè)建設的整體提升。然而,當前高?;鶎咏坦h支部支委會隊伍建設仍存有隱憂,主要表現(xiàn)有:
(1)政治不過硬。少量支部委員會委員不能深刻理解領會關于“以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重要黨建思想,存在政治意識不強、政治站位還不高的問題;有同志認為業(yè)務工作是主業(yè),黨建工作是副業(yè),黨建工作干沒干好無所謂,只要業(yè)務工作過硬就行;還有部分支部委員會委員對黨建工作的認識停留在普通黨員的膚淺認識上,與帶頭人身份不符。
(2)示范作用不強、責任意識淡薄。部分支部委員會委員不注重人格修養(yǎng),自我要求不嚴,把自己等同普通黨員、群眾,群眾威望和人格魅力不足,沒有很好地樹立支部委員應有的良好形象。這些問題,直接導致少數(shù)支部委員會委員在黨員群眾中的凝聚力、感召力、號召力不強。同時,支部委員會委員內(nèi)生動力不足,為組織工作、為黨建盡力的光榮感、責任感、使命感亟待提高。還有部分支部委員會委員認為,作為9000多萬黨員、460多萬個黨組織負責人中“微不足道”的一分子,自己的作用發(fā)揮“無足輕重”“無關大局”。
(3)黨建業(yè)務不精通。一是提素強能不夠主動。一方面,高?;鶎狱h支部培訓工作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個人自我學習不夠主動。部分支部委員會委員平時忙于業(yè)務工作,很少主動學習黨建知識。二是黨建要求把握不準。因為兼職和“半路出家”等原因,少數(shù)支部委員會委員的黨建業(yè)務素質(zhì)還比較弱,業(yè)務素質(zhì)與崗位需要還存在明顯差距,工作很吃力、壓力很大。三是推進路徑思路不清。對中央和上級的黨建工作指示精神、政策法規(guī)、指導意見等學習不夠、理解不清、把握不準,對抓好支部建設思考不深、規(guī)劃不夠、方法不多,導致支部建設長期在低水平徘徊。四是創(chuàng)新能力普遍偏弱。部分支部委員會委員習慣于用老思路、老方法、老套路來開展黨建工作,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的意識不強。奉行“有樣照樣、沒樣照書上”,滿足于套用以往的、別人的、書本上的方法套路,不肯開動腦筋、不愿更新思維、不懂創(chuàng)新手段,支部工作朝氣不足、暮氣有余。
部分教工黨支部支部委員會的主體責任壓得不夠到位,“第一責任人”的政治意識樹得不夠牢。少數(shù)領導干部只是抓業(yè)務工作的專家能手,不是抓黨建工作的行家里手,抓黨建工作往往是“講起來重要、抓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容易導致業(yè)務工作定“實調(diào)”,黨建工作定“虛調(diào)”。
一些高校對于基層教工黨支部的工作重視程度不夠,上級黨組織真正樹立起“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還需要一個過程,把建好支部委員會隊伍這個關鍵少數(shù)擺上重要位置來思考、謀劃和推進還需要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在全面從嚴治黨的當下,高校基層黨務干部面臨大量的工作、如山的壓力和責任,卻難以享受相對應的政治、經(jīng)濟待遇和工作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基層黨務干部“辛苦心不苦”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黨建業(yè)務“不懂”“不會”“不學”的問題,是導致基層支部建設水平不高、黨建業(yè)務融合不力等問題的重要因素。一來部分同志在黨建業(yè)務學習上自覺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對黨務知識滿足于淺嘗輒止,抓得不緊、學得不深、鉆得不透,個人學習主動性不高。二來高校素能培訓不系統(tǒng),高校內(nèi)部對于支部委員會委員的選用還在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使用、輕培養(yǎng)的思想,對黨務干部缺乏組織必要的培訓學習。
為加強高?;鶎咏坦h支部隊伍的建設,中共教育部黨組于2017年發(fā)布了《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意見》,為當前我國高?;鶎咏坦h支部建設指明了方向。針對如今高?;鶎咏坦h支部建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結合從嚴治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等要求,提出如下對策思考。
以抓好《中國共產(chǎn)黨支部工作條例》的宣傳解讀和學習培訓為著力點,使教工黨支部和廣大黨員深入領會《中國共產(chǎn)黨支部工作條例》精神,全面掌握《中國共產(chǎn)黨支部工作條例》內(nèi)容,增強貫徹執(zhí)行《中國共產(chǎn)黨支部工作條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提高抓好黨支部工作、推動黨支部建設的本領。同時,強化學習《黨章》和《中國共產(chǎn)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等黨內(nèi)重要法規(guī),進一步明確基層黨支部的神圣職責和使命,練好基本功,唱響主旋律。
當前高?;鶎咏坦h支部戰(zhàn)斗力薄弱、隊伍渙散,歸根結底是因為支部缺乏足夠的權力和基本的保障來凝聚和影響教職工黨員,這也是輕黨務、重業(yè)務的問題根源所在。所以,要切實加強基層教工黨支部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必須讓支部參與到一線行政、教學、科研等相關工作的決策中,切實深化基層黨建工作與日常業(yè)務的關聯(lián)。同時,在教職工的提拔任免、職稱評選、評獎評優(yōu)、科研獎勵等方面,加大支部的話語權,使得基層支部更具有組織能力。另一方面,對于從事支部管理工作的教師,給予一定量的額外補助,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者進行精神、政策、物質(zhì)等方面的獎勵,為支部的良好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每一名支部黨員干部,都需要克服抓思想教育太虛,抓具體工作才實的想法,真正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并把知責之明轉化成履責之行,在黨建工作上傾注心力,既堅持落細落小落實,也注重“常、長”二字,做到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定期的支部班子換屆時,要從政治素養(yǎng)、黨務工作能力、業(yè)務水平、群眾基礎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優(yōu)中選優(yōu),為基層黨支部選配精兵良將。同時,各高校需加強基層支部支委會的定期培訓,引導支部班子成員高效貫徹落實上級工作安排,積極完成各項工作,更好的奉獻和服務廣大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