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人的民間崇拜

        2021-11-11 01:57:01樊星
        天涯 2021年5期
        關(guān)鍵詞:崇拜

        樊星

        中國是世俗化傳統(tǒng)悠久的古國。有的人常常是抱著“臨時抱佛腳”的心理去禮佛,這樣就很難談得上是虔誠。中國其實也不乏玄奘、弘一法師那樣真正無私、令人敬仰的信佛者,只是為數(shù)不多。而信仰儒家的人們不是也常常留了后路嗎?一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幻滅,就退而“獨善其身”——在聽書、看戲、養(yǎng)花、養(yǎng)生、釣魚、斗雞、斗蛐蛐、畫畫、練書法……各種娛樂中打發(fā)時光,自得其樂。真能夠像王陽明、曾國藩那樣踐行儒家理想、矢志不渝的“完人”也如鳳毛麟角。

        當(dāng)今之世,有些人狂熱地投入到發(fā)財?shù)睦顺敝?,不就是信奉了“商品拜物教”嗎?中國人信仰財神,源遠(yuǎn)流長。

        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中有“中國是倫理本位的社會”“以道德代替宗教”等論述,認(rèn)為:“中國缺乏宗教,以家庭倫理生活來填補(bǔ)它。但我們假如說中國亦有宗教的話,那就是祭祖祀天之類……不以拜天而止,不能稱之曰拜天教;不以拜祖先而止,亦不是宗法社會的祖先教。它沒有名稱,更沒有其教徒們的教會組織。不得已,只可說為‘倫理教?!贝苏f相當(dāng)深刻地揭示了中國信仰的復(fù)雜性、混融性、微妙性。既拜天地,也拜祖先,還拜各路神仙,也信外來的佛陀、基督、真主,可謂什么都信、什么都拜。由此顯示出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的普泛性、多元性、隨意性。

        1970年代末,思想解放大潮再度沖開了個性自由的廣闊空間。因此,一方面是商品經(jīng)濟(jì)浪潮中人欲橫流的來勢洶洶,有人試圖不斷突破法制與公德的底線,使人憂心忡忡,將“沒有信仰”作為現(xiàn)實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思潮此起彼伏的格局中,康德主義、存在主義、虛無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以及新儒家……分別提出了“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開拓生活意義新探索、研究社會問題的新路徑,只是各路思潮的彼此沖撞與交匯呈現(xiàn)出多變、甚至轉(zhuǎn)瞬即逝的局面,因此也必然帶來各取其用、難以達(dá)成共識的疑惑,這樣就產(chǎn)生了如何達(dá)成共識、特別是在共同的信仰之上展開對話的問題。

        問題還在于:有信仰就會消除各種精神困惑嗎?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狂熱地信仰“拜上帝教”,到頭來仍然沒能逃過自相殘殺的“天京事變”。這是信仰與殘酷權(quán)力斗爭泥沙俱下、混融一氣的證明。義和團(tuán)相信神功附體,“刀槍不入”,結(jié)果狂熱的拳民死于非命。這是狂熱理想與輕信、盲從一拍即合的教訓(xùn)。也就是說,再神圣、再純潔的信仰,一旦變?yōu)榭駸岬倪\動,都可能成為災(zāi)難。因此,如何保持清明的理性,至關(guān)重要?!拔逅摹睍r期“科學(xué)”與“民主”的新潮激蕩,“文革”結(jié)束后“新啟蒙”運動高漲一時,都體現(xiàn)出反思?xì)v史的理性精神。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重返歷史的云煙,回眸中國民間信仰的萬千氣象……

        在中國民間信仰譜系中,天地崇拜是最古老的信仰。有沒有“天道”“天命”“天意”“天理”?雖然《荀子·天論》就認(rèn)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飽讀詩書也飽經(jīng)滄桑的張元干亦發(fā)出過“天意從來高難問”的長嘆!如果蒼天真有意志,為什么古往今來還是有那么多好人沒有得到好報、惡人沒有得到報應(yīng)?就像關(guān)漢卿在《竇娥冤》中寫到的那樣:“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quán),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biāo)拼?。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睆纳碳q王、石敬瑭、侯景、安祿山、史思明、秦檜、汪精衛(wèi)留下千古罵名,到屈原、關(guān)羽、岳飛、曾國藩、林則徐、秋瑾青史留名,都能表明歷史還是自有公論、公道自在人心。歷史的玄機(jī),就閃爍在惚兮恍兮的混沌煙云中。正所謂:“善惡茍不應(yīng),何事立空言!”(陶淵明)“蓋析理固疑天道之為無,而慰情寧信陰騭之可有,東食西宿,取熊兼魚,殆人心兩歧之常歟?!保ㄥX鐘書《管錐編》第一冊,第307-308頁。)

        所以,“天道酬勤”才成為無數(shù)有志者堅定的信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才譜寫出許許多多驚天動地的篇章;各行各業(yè)都有無師自通的“天才”,證明了天賦英才的難能可貴,以及聰明才智的深不可測;“替天行道”才成為一代代英雄好漢高舉的旗幟;“蒼天有眼”“有如天助”才成為正義伸張時令人感慨的心聲;“天時地利人和”才成為無數(shù)機(jī)緣巧合、大功告成的經(jīng)驗之談;而“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則是于無聲處炸響的驚雷;“天亡我也”是壯士盡力拼搏后壯志難酬的浩嘆。結(jié)婚時夫妻必須“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可見敬天地是高于敬父母的;密謀時“天知地知”,則是一種剖白之辭,以表誠意。而“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一直是“惡有惡報”的另一種表述。還有“青天”,一直是清官的代稱?!疤煜隆币恢笔鞘澜绲拇~。而“奉天承運”也常常是帝王們自信滿滿的昭告之辭。中國歷史上,不止一位帝王以“天啟”作為自己的年號,如南朝梁末代皇帝蕭莊、明熹宗朱由校。為了什么?是希望借天意延續(xù)王朝的運祚?古代帝王,亦稱“天子”。可見對上天是存有敬畏之心的。遇上天降災(zāi)異,帝王也會下“罪己詔”,顯然是有所忌憚的。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就在晚年危機(jī)四伏的形勢下發(fā)布過“輪臺罪己詔”,“深陳既往之悔”,盡管難免有作秀之疑,仍不失為一種敬畏的姿態(tài)。天啟天啟,多少在迷途上一意孤行的人真心信之?歷史的教訓(xùn)高懸在那里,可多少人視而不見。蒼天無言!因此,也才早就有了“天不可信”(《周書·君奭》)、“人強(qiáng)勝天”(《逸周書》)、“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論》)的古語,也有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子》)的感慨,以及“天翻地覆”的成語和“大鬧天宮”的傳說。

        也因為蒼天無言,祖先才創(chuàng)造了充滿神秘色彩的巫文化。先民渴望知曉“天意”,“每個人都幻想自己能通過交感巫術(shù)來影響他的同伴或自然的過程”(弗雷澤《金枝》)。而那些擅長占卜、解卦、祛邪的巫就被認(rèn)為是預(yù)知“天意”“吉兇”的先知,進(jìn)而成為王者。陳夢家指出:“王者自己雖為政治領(lǐng)袖,同時仍為群巫之長。”又因為能夠占星而引領(lǐng)出最早的天文學(xué),因為能夠祛邪治病而導(dǎo)引出最早的醫(yī)學(xué),加上為取悅神靈而能歌善舞,也帶出歌舞的風(fēng)俗,延綿至今。也是為了感悟天命,才有了伏羲感悟天機(jī)、推演八卦的傳說,繼而有了“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傳說,以乾、坤、震、巽、坎、離、艮、兌象征天、地、雷、風(fēng)、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xiàn)象,猜想天地與人生的無窮奧秘。多少人從中感悟到天機(jī),順時應(yīng)勢,有所作為或急流勇退。從據(jù)說戰(zhàn)國時孫臏行軍布陣的“八卦陣”到杜甫在《八陣圖》中寫諸葛亮“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一直到諸葛亮的后代在浙江蘭溪建起諸葛八卦村,漸漸成為歷史文化名村,還有新疆特克斯的歷史文化名城——八卦城,連同陜北神奇的自然奇觀——乾坤灣,都可見八卦文化的神奇影響。

        盡管如此,司馬遷還是在《史記》中寫出了“究天人之際”的主題。中國的士大夫是相信“天人感應(yīng)”的。在屈原的《天問》中充滿了詩人的浩渺之思,幾千年來雖然科學(xué)日益發(fā)達(dá),可關(guān)于宇宙的起源、國運的興衰(“厥嚴(yán)不奉,帝何求?”),依然是歷代士大夫揮之不去的憂患意識。董仲舒努力以《春秋》中記載的自然現(xiàn)象來解釋社會政治衰敗的根由,認(rèn)為人君為政應(yīng)“法天”、行“德政”,“為政而宜于民”,否則,“天”就會降種種“災(zāi)異”以“譴告”人君。如果人君仍不思悔改,“天”就會使人君失去天下。這樣的學(xué)說顯然寄托了希望帝王敬畏天意、行“仁政”的政治理想,也招致過漢武帝的大怒,卻與現(xiàn)代史學(xué)界關(guān)于農(nóng)民起義常常爆發(fā)于災(zāi)年的研究結(jié)果悠然相合。

        敬天,因此成為中國信仰的起點。那是老祖宗敬畏大自然的精神所寄,也是社會理想的可貴想象。

        可是,孔子也說過:“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笨追蜃訛槿藴厝岫睾?,與這種敬畏之心很有關(guān)系。在中國民間廣有影響的《菜根譚》里也有這樣的告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這是善意的告誡:做人不可狂妄。“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薄皾M招損,謙受益?!比欢?,銳意改革的王安石在遇到重重阻力時,還是以“天變不足畏”的勇氣自勵,顯示了士大夫精神的另一面——“狂者進(jìn)取”(這也是孔子的話)。這也是古往今來許多改革家的堅定信念。只是,在強(qiáng)大的保守勢力圍攻下,無所畏懼的改革家常常難得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fù),甚至落得悲催下場(如死于非命的吳起、商鞅,死后被抄家的張居正,為參與變法而被殺頭的譚嗣同,為推行憲政而被暗殺的宋教仁等等),是否也從另一個側(cè)面昭示了高不可測的天意難違?說到改革,一個傳神的比喻不就是“補(bǔ)天”么?這說法來自“女媧補(bǔ)天”的神話。女媧是傳說中摶土造人的圣母。后來在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的不周山大戰(zhàn)中,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致天崩地裂。女媧為此煉五彩石補(bǔ)天,才恢復(fù)了乾坤的穩(wěn)定。《紅樓夢》的第一回即引用這個故事,導(dǎo)出“無才可去補(bǔ)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的偈語,為一個大家族從“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漸漸發(fā)展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興衰故事涂上了一層惹人遐想的神秘之思:賈寶玉真是那顆空懷了補(bǔ)天的夢想,卻無力補(bǔ)天的頑石嗎?他成天沉溺于溫柔富貴鄉(xiāng)的迷夢,何曾有“補(bǔ)天”之想?而如果《紅樓夢》真是曹雪芹本人的“情場懺悔”,那么,曹雪芹也許是真有過“補(bǔ)天”的夢想?只是時運不濟(jì),才蹉跎了一生?富家子弟中多醉生夢死之人,也不乏有心“補(bǔ)天”的英雄好漢,從屈原、韓非、張良、孫權(quán)、譚嗣同,均可見一斑。

        與敬天崇拜緊密相連的,是日月崇拜、北斗崇拜。中國早有太陽女神,名叫羲和,是帝俊之妻。《尚書·堯典》記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笨梢娞柹褚彩菚r間的掌控者?!叭粘龆鳎杖攵ⅰ?,是幾千年農(nóng)耕生活的不變規(guī)律?!叭f物生長靠太陽”,是太陽象征著光明、希望的證明?!盀踉普诓蛔√枴?,則是人間有正道的生動比喻。在中國廣為流傳的道教,其中真人取名,也常用陽字,如純陽真人呂洞賓、紫陽真人張伯端、鐵拐李本名李凝陽、全真道創(chuàng)始人王重陽等等,可見陽氣充沛。雖然,時光輪回中也常有驕陽似火的時候,還因此產(chǎn)生了“羿射九日”的神話,可這取代不了太陽崇拜的永恒情感。

        然后就是月亮崇拜。中國的月神是嫦娥,據(jù)說她是帝俊的女兒。關(guān)于嫦娥奔月的故事,傳說不一。有說是成仙心切,也有說是抗議丈夫的花心,不一而足。登月以后入住廣寒宮,有玉兔為伴。那玉兔后來居然有了“兔兒爺”的稱號,成為百姓供奉的神靈。而祭月、拜月的禮俗也源遠(yuǎn)流長。女子拜月的傳統(tǒng),集中體現(xiàn)在“七夕”的乞巧風(fēng)俗中。在一年一度的牛郎織女相會的晚上,女孩們會對著天上的明月,擺上時令瓜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靈巧的雙手、良好的姻緣。因此,可以說,“七夕”也是漢族的女兒節(jié)。中秋節(jié)更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jié)日。祭月是中秋節(jié)最主要的活動。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晚上,千家萬戶都會供上月餅、瓜果等,待月亮升起時,女子依長幼順序,一一叩拜月亮。然后,全家人一起賞月,分享月餅、瓜果。中秋節(jié)是闔家團(tuán)圓的時節(jié)?!昂I仙髟拢煅墓泊藭r”,“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些家喻戶曉的名句,使團(tuán)圓的情感代代相傳。而闔家團(tuán)圓的美好情感,也在多災(zāi)多難的時世,或者各自忙碌生活的氛圍襯映下顯得格外珍貴。

        除了太陽崇拜和月亮崇拜,就是星辰崇拜了,例如北斗崇拜。天上群星都朝北斗,《論語》中因此談?wù)撊耸拢骸盀檎缘拢┤绫背?,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庇纱丝芍倍窞楸娦侵鳌!稌x書·天文志》論北斗七星:“斗為人君之象,號令之主也?!北睒O星又稱紫微星,位在北斗七星的頂處,因此是帝王之星?!斗馍裱萘x》中周文王長子伯邑考就被姜子牙封為中天北極紫微大帝。而“泰山北斗”也成為受人景仰的權(quán)威代稱。在道教崇拜的神仙中,也有斗母女神。因為是北斗眾星的母親,故得斗母之名。道教宮觀多建有“斗母殿”“斗母閣”“斗母宮”,以供奉斗母,體現(xiàn)出道教極其古老的女神崇拜,一如基督徒崇拜圣母、佛教徒崇拜觀音娘娘。北斗星中,就有主管文運、功名的文曲星。“文曲星下凡”也就成為人們對文運昌盛的文章高手的敬語。《三國演義》中,神機(jī)妙算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已力不從心,乃設(shè)七星燈,終日步罡踏斗以禳之,也寫出了古人禮拜北斗以祈求延年的風(fēng)俗?!端疂G傳》開篇“洪太尉誤走妖魔”,將梁山好漢神化為“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他們風(fēng)風(fēng)火火闖九州,還是體現(xiàn)出星辰崇拜的傳奇。此外,民間“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的說法也由來已久,顯示出人們對天人之際的遐想。“電影明星”“球星”“歌星”“將星”“新星”“童星”“文曲星”等,這些稱呼都體現(xiàn)了人們仰慕那些出類拔萃的幸運兒的心態(tài),而“巨星隕落”也就成為名人去世的代稱。那些流星也因此足以引發(fā)人們的傷感之情。還有“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的這一名句則體現(xiàn)出人生久違的悵然喟嘆。至于彗星,也就是俗稱的“掃帚星”,更與災(zāi)難的恐懼相連。人們根據(jù)星座選擇愛情、運勢,與古人根據(jù)生辰八字選擇婚配如出一轍。當(dāng)然,盡管如此,從太陽崇拜、月亮崇拜到星辰崇拜,顯示了中華民族敬天心理的恢弘與神奇。其中,有多少浪漫的想象,又有多少奇異的猜想!

        偏偏又有《西游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無法無天成為叛逆精神、狂放情緒的文學(xué)渲染。“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是多少無所畏懼的造反者的精神所系!

        那么,有沒有“天命”“天注定”?“人之初,性本善”,口口相傳,表達(dá)了人們相信好人多的信念。有人命中注定,經(jīng)歷過再多的不幸也善良如初;甚至有人寬以待人、以德報怨,對仇人也寬大為懷,相逢一笑泯恩仇。據(jù)傳帝舜從小受父親瞽叟、后母和后母之子象的迫害,屢經(jīng)磨難,卻以德報怨,孝敬父母,愛護(hù)弟弟,因此深得百姓贊譽(yù),成為圣賢。還有春秋時期齊桓公與管仲的那段佳話: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國君之位,管仲為了支持公子糾,居然用暗箭射公子小白,幾乎奪命。沒想到公子小白登基,成為齊桓公后,竟然不計前嫌,禮遇管仲。君臣精誠合作,譜寫了一曲稱霸天下的歷史華章。還有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戰(zhàn)國時期,居功自傲的大將軍廉頗看不起后來居上的藺相如,而藺相如深明大義,每每禮讓,最終使廉頗感動,登門負(fù)荊請罪。這個故事不僅錄于《史記》,流芳后世,還被改編為京劇《將相和》廣為流傳。這樣的故事在普遍講究“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的中國社會,并不多見,也因此顯得難能可貴,為人傳誦。儒家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皆可為堯舜”,善意充溢天地間;道家講“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以柔為本;佛家講“普度眾生”,甚至“唾面自干”“舍身飼虎”,悲憫浩蕩感乾坤。無數(shù)普通人、慈善家一生行善,不求回報??梢膊环μ焐膼耗В瑹o惡不作,不怕天譴,不信報應(yīng)。尤其是,當(dāng)惡魔作惡并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懲罰,而行善的人也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褒獎,甚至有的死于非命,還有多少人相信“蒼天有眼”?還有,那天生的善良與邪惡來自哪里?孔子堅信“天生德于予”,與康德的關(guān)于“道德律”名言悠然相通,那道德律令何以根深蒂固、深不可測?佛家認(rèn)為“佛魔一念間”,那一念又為什么因人、因時而迥異?《論語》中有“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之說,廣為人知,是不移之論?可那“命中注定”又與怎樣的奇特機(jī)緣、與一系列偶然緊密相連?而陳勝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喝問又曾經(jīng)激勵過多少不甘認(rèn)命、不愿隨波逐流的人們投袂而起,躍入時代的激流,為改變命運而拼死搏擊!還有,同一父母所生,同一家中長大,為什么兄弟姐妹的性格常常很不一樣?魯迅與周作人,一母所生,一個憤世嫉俗,另一個淡泊玄遠(yuǎn),同為文學(xué)大師,卻為何突然絕交,留下不解之謎。茅盾(沈雁冰)與沈澤民,同時投身革命洪流,一個謹(jǐn)慎穩(wěn)重,世事洞明,終于度過一重重激流險灘,成就文學(xué)大業(yè);而另一個熱情似火,意志堅強(qiáng),在艱苦卓絕的戰(zhàn)爭中一病不起,壯烈犧牲。其中,有多少陰差陽錯,又有多少命中注定?更常見的是,有的人天生喜歡理科,卻學(xué)不好文科;有的人語言天賦極高,能夠熟練掌握多門外語,而有的人怎么用功,也學(xué)不好外語;有人天生經(jīng)商的才干,有人則生就讀書的愛好……真可謂:人各有命。所謂“天命論”,絕非欺世之談。這么說來,“認(rèn)識你自己”,這句刻在古希臘德爾斐神殿大門上的箴言,與《老子》中“自知者明”的名言不謀而合,真有發(fā)人深思的感染力。不論何人,都會早早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這個問題。從這個角度看,一個人走運與否,與其能否正確認(rèn)識自己的“天命”,以揚長避短,顯然至關(guān)重要。

        中國有許多關(guān)于命運的說法——有道是“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qiáng)求”,“命里只有八斗米,走遍天下不滿升”,其中有多少是飽經(jīng)滄桑的嘆息,還有多少是無意進(jìn)取的托詞?可是,同樣流行的,不是還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警句,還有“少年心事當(dāng)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李賀),“算事業(yè)須由人做”(劉克莊)的名言,一直砥礪著寒門子弟奮發(fā)圖強(qiáng)、改變命運嗎?也的確有無數(shù)少年通過讀書、科舉,“一舉成名天下知”;或者通過沙場鏖戰(zhàn),“贏得身前身后名”;或者通過商海闖蕩,“富甲天下”“富可敵國”“競豪奢”。有多少英雄的故事因此鼓動起自強(qiáng)不息的激情,改變了命運,直至改變了歷史。如此說來,何謂“天命”?何為“天意”?就像老子說的那樣:“道可道,非常道”,“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似有若無,也正與民間所謂“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俗語相吻合。莫道“天時地利人和”難占全,常有勇氣決定一切、毅力決定一切、機(jī)緣決定一切的事情屢見不鮮。世界因此而精彩紛呈,人生因此而多變不定。

        說去說來,一切都在不可知、不確定中。所以,才有了“盡人事,聽天命”的豁達(dá),也才有了率性而為的種種活法吧!

        再來看大地崇拜。大地養(yǎng)育萬物,如永恒的母親一般,故民間有“地母崇拜”。那是與女媧崇拜并存的母性崇拜,道教中尊為執(zhí)掌生育、護(hù)佑萬物的大神,與玉皇大帝齊受祭拜。許多道觀都設(shè)后土殿。民間也有建后土娘娘祠以祭祀的?!盎侍旌笸痢币虼顺蔀槎\告的成語。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并舉的,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一邊自強(qiáng)不息,積極進(jìn)取,一邊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兼而得之,才臻于剛?cè)峒鏉?jì)的理想人格。有趣的是,與“地母崇拜”同樣受到人們尊敬的,還有一位土地神,俗稱“土地公公”。他是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級別最低的,也因此而給人以隨和、謙卑的印象。因為供奉土地公公的常常是小廟,所以有俗話說“別拿土地爺不當(dāng)神仙”。加上《西游記》中,從土地神對孫悟空畢恭畢敬,唯恐得罪的描寫,可見他在眾神中的地位之低了,大約相當(dāng)于普通的村官吧。在崇拜大地母親的同時也供奉小心翼翼的土地爺,是可以看出民間敬神心理之多多益善的吧。

        除了地母、土地爺,還有眾多的山神與水神(包括海神、河神、湖神)?!抖Y記》中就記錄了山神的由來:“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fēng)雨,見怪物,皆曰神?!敝袊钣忻拇笊匠绨莓?dāng)推昆侖山。相傳掌管不死藥、懲罰惡魔、預(yù)警災(zāi)害的女仙之首西王母就住在昆侖山上的瑤池。那里的蟠桃有長生不老的神力,每年一度的蟠桃會是眾神仙的盛會?!段饔斡洝分芯陀邢嚓P(guān)的描寫,為人熟知。后羿射日的傳說,也發(fā)生在昆侖山上。后羿從王母娘娘那里討得“不死藥”,也是在昆侖山上。《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修仙之地也在昆侖山的玉虛峰。因此,昆侖山也就有了“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后來,昆侖還漸漸成為巨人的代稱。如譚嗣同的詩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倍珴蓶|也在青年時代就有過“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fēng)掃寰宇”的雄心壯志。長征途中,他還寫過《念奴嬌·昆侖》,表達(dá)了改造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的浪漫理想。

        許多名山都有名山的守護(hù)神,如泰山就供奉有“碧霞元君”(即泰山老母),還有青帝太昊,是主生死、壽夭、貴賤,保國佑民的泰山山神。華山有西岳廟,供奉山神金天王。恒山供奉北岳大帝。衡山的山神是火神祝融,南岳衡山的最高峰就叫祝融峰。還有嵩山中岳廟,供奉的是崇圣大帝。此外,莽莽神農(nóng)架供奉神農(nóng)氏,巍巍武當(dāng)山供奉真武大帝,加上各地大大小小的山神廟,不一而足,都寄托了民間祈求山神保佑的虔誠心愿?!端疂G傳》中“林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一回也使一座破舊的小廟長久留在了讀者的心中。此外,宋玉的名篇《高唐賦》寫巫山神女熱情奔放、大膽追求愛情的性格,“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充分表達(dá)了初民愛情欲望的本真,是未曾受到禮教束縛的質(zhì)樸人性的表現(xiàn)?!拔咨皆朴辍币惨虼顺蔀槟信詯鄣闹复髞泶呱觥耙恢t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李白)、“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鹊让洹S腥さ氖?,在《神女賦》中,宋玉筆鋒一轉(zhuǎn),寫神女拒絕與夢主交合的微妙變化,“懷貞亮之絜清兮,卒與我兮相難”,與《高唐賦》中的神女迥然不同,其實也寫出了女神情感變化的欲迎還拒,可謂細(xì)致入微。

        山神常常與水神相離不遠(yuǎn)。民間的水神信仰多為龍王,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守護(hù)神。《西游記》中就有幾位龍王的身影:東海龍王、西海龍王、南海龍王、北海龍王,還有涇河龍王、井龍王?!斗馍裱萘x》中亦有東海龍王的一段故事。唐傳奇《柳毅傳》中也通過洞庭龍女的婚姻奇緣,寫出了洞庭龍君的神話。只是,洪水泛濫的悲劇也常常發(fā)生。所以,大禹治水的傳說才盡人皆知。各地都有龍王廟,也多有大禹廟,形成相映成趣的文化景觀。龍王之外,還有河伯、洛神。屈原《九歌》中就有《河伯》一篇,謳歌了河神與女神暢游的壯觀場面:“與女游兮九河,沖風(fēng)起兮橫波。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薄妒酚洝分小拔鏖T豹治鄴”的故事也記錄了古人祭祀河伯的舊跡。河伯的配偶是洛神,她本名宓妃,是司掌洛河的水神。值得注意的是,在屈原的《離騷》中,對于這位河神,頗有批評:“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游。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币馑际谴松衩裁赖湴翢o禮,成天放蕩尋歡作樂。到了曹植寫《洛神賦》,則以浪漫的筆觸抒發(fā)了與洛神的恍惚相遇、彼此愛戀,終因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不能結(jié)合,因此飲恨,無限感傷。其中真義,注家多解,一言難盡。此篇令人想到屈原的《河伯》,還有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都顯示了人神相戀的特別神思,明顯透露出與一般人敬神情感很不一樣的仙風(fēng)道骨:女神可以親近。詩人也渴望與女神親近。人與神之間,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

        值得注意的還有:鄱陽湖還有饒娥的故事,是孝女成神的例證。柳宗元曾在《饒娥碑》中記載了民女饒娥的事跡:父親打漁落水,饒娥痛哭三天三夜,直至氣絕,眾人深受感動,立廟祭祀。在饒娥之前,會稽也有孝女曹娥的感人事跡:其父溺亡后,少女曹娥沿江號哭,尋父不得,十多天后投江而亡。此事一直為人傳誦,那條江也因此得名曹娥江。《后漢書》中亦有《曹娥傳》,記載此事。曹娥,還有饒娥,加上福建沿海因救人而犧牲的民女林默被民間尊為媽祖,共同形成了中國神祇譜系中“民女之神”的醒目系列。由此可見,民間造神,是有著敬重仗義女神的特色的。民女因為不凡的義舉而成為人們膜拜的神靈,也是人可以成神的有力證明。

        此外,天上還有雷神(俗稱“雷公”)、風(fēng)神(俗稱“風(fēng)婆婆”)、風(fēng)伯(即飛廉,一說是蚩尤的師弟,一說是紂王的大臣,因善于施展呼風(fēng)喚雨的法術(shù)而有名,而伏羲也姓風(fēng),是否也是風(fēng)神之一呢?)、雨神(有名號“赤松子”)、雪神(亦有名“滕六”),均各司其職。人們相信作惡會遭雷劈,可見雷神信仰是有一定的道德約束力的。明朝永樂年間,皇宮曾遭雷殛,致使金鑾殿被焚毀,性格暴虐的永樂皇帝也驚恐萬狀,被迫下詔“求直言”,可見“天威”之力。只是重建宮殿,勞民傷財,腐敗更厲,又昭示了苦難的深巨。生活中常常發(fā)生的雷殛事件、颶風(fēng)災(zāi)害、雪災(zāi)、洪災(zāi),其實與道德沒多少關(guān)系。另一方面,自然災(zāi)害的頻發(fā),也與人類對自然無節(jié)制的掠奪密切相關(guān)。如此說來,天人之間的神秘感應(yīng),也不是沒有深刻關(guān)聯(lián)的。

        地上則有各種樹神的傳奇。那些高大、魁梧的老樹早就是幫人們遮風(fēng)擋雨的天然保護(hù)傘,后來常常成為村莊的中心。英國人類學(xué)家弗雷澤的名著《金枝》一書開篇就是“森林之王”,第九章“樹神崇拜”,都介紹了歷史緣起于神樹崇拜的奇異文化:“在原始人看來,整個世界都是有生命的,花草樹木也不例外。它們跟人們一樣都有靈魂……”

        山西洪洞大槐樹,就成為海內(nèi)外無數(shù)移民后人心中的神樹。有歌謠為證:“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边@歌謠,明朝起就代代相傳,證明著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尋根”情結(jié)。據(jù)《明史》《明實錄》《日知錄之余》等各種史料記載,洪洞大槐樹移民分布廣泛,直至海外。據(jù)傳凡是從山西洪洞縣老鸛窩底下遷來的人,最小的那個腳趾甲中間都有一道棱,那是離開故鄉(xiāng)時人們用刀留下的紀(jì)念。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都會有“思鄉(xiāng)鳥”“吉祥鳥”紛紛飛來,繞樹鳴叫。人們說這些鳥兒代表移民的子子孫孫,回老家來看望親人來了。其勢壯觀,到清明節(jié)后才會消失,堪稱奇觀?;睒湟驑潺g長、根深葉茂而呈吉象,自古引人膜拜。歷代文人喜植槐,也與求吉心理有關(guān)。因為古代宮廷槐樹下曾是議事好地方,也是讀書人聚會之地,所以槐樹也有了為官、科舉的美好寓意。民間俗語“門前一棵槐,不是招寶就是進(jìn)財”,當(dāng)然寄托了發(fā)財?shù)膲粝搿!赌峡绿貍鳌芬驗橹v述了人生如夢的故事而為人熟知。黃梅戲《天仙配》中老槐樹開口把話提,董永與七仙女結(jié)良緣,也寓意深長。有俗語說:“院有古槐,必是老宅?!币嗄腿藢の?。

        再看古老的桃樹崇拜?!短接[》記載:“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門,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門以壓邪,此仙木也?!庇锰夷景瀹嬌祥T神作為驅(qū)邪的神器,后來漸漸變作畫有門神的年畫或?qū)懹星蠹脑傅拇郝?lián),是古老的風(fēng)俗,正所謂“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桃生長旺盛,花色艷麗,掛果早而多,正好象征人丁興旺、祥和幸福。所以在《詩經(jīng)》中有《周南·桃夭》這首賀婚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北磉_(dá)了姑娘出嫁,會像桃樹那樣,給家庭帶來興旺與吉祥?!对娊?jīng)》中還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名句,表達(dá)了禮尚往來的美德。而《史記》中記錄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成為品德高尚的人用不著宣傳,自有美譽(yù)的成語。“桃李”還是學(xué)生的代稱。“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眲⒂礤a的詩句表達(dá)了無數(shù)為師的夢想:桃李滿天下。壽桃寄托了期望老人長壽的祝福。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則通過描繪桃花源遠(yuǎn)離塵囂、安寧自由的生活,表現(xiàn)了作者遁世的心愿,也成為許多渴望逃離現(xiàn)實煩擾的人們的夢想。還有《三國演義》中劉、關(guān)、張?zhí)覉@結(jié)義的故事,也那么浪漫!

        還有楓樹崇拜。苗族就將楓樹視為蚩尤的化身,因為史傳“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為楓木”(《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故苗族崇尚植楓、護(hù)楓、祭楓,就很能惹人遐想。杜牧的名詩《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寫的就是岳麓山風(fēng)光。到毛澤東寫《沁園春·長沙》,其中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冥冥中穿越時空、呼應(yīng)了杜牧的名詩。后來,畫家李可染畫《萬山紅遍》,作家黎汝清寫長篇小說《萬山紅遍》,也都呼應(yīng)了毛澤東的詞句,表達(dá)了那一代人的革命情懷。當(dāng)代詩人牛漢寫下的那首《悼念一棵楓樹》,則記錄了在湖北咸寧“五七干?!眲趧又械谋瘺龈锌阂豢脳鳂浔豢车挂院螅谩懊靠脴?,每根草/每一朵野花/樹上的鳥,花上的蜂/湖邊停泊的小船/都顫顫地哆嗦起來……”其中感時傷懷之情,濃烈綿長。二十多年后,湖南作家韓少功在長篇小說《馬橋詞典》中也寫了一章“楓鬼”。其中寫道:“馬橋的中心就是兩棵楓樹。沒有哪個娃崽不曾呼吸過它們的樹蔭,吸吮過它們的蟬鳴,被它們古怪的樹瘤激發(fā)出離奇恐怖的各種想象?!薄胺Q之為楓鬼,據(jù)說是很多年前一場山火,坡上的樹都燒死了,唯這兩棵樹安然無恙,連枝葉都不損分毫,讓人越看越有目光虛虛的敬畏。關(guān)于它們的傳說從此就多起來了。……曾經(jīng)有人鋸取樹枝,掛一塊紅布插于門上辟邪,或者取樹木雕成木魚,用來祈神祛災(zāi),據(jù)說都十分靈驗。”沒想到在革命年代,干部們要破除迷信,蠻橫砍樹,結(jié)果樹砍倒后,男男女女都渾身瘙癢不已,而且醫(yī)藥都無能為力。這是“楓鬼”的神奇報復(fù),還是不可思議的集體癔病?上述這些作品都顯示出南方古老也常青的楓樹情結(jié)。

        還有葫蘆崇拜。葫蘆也是最古老的吉祥物之一,人們常掛在門口作為避邪、招寶的神物。因為葫蘆外形與女人哺乳時的飽滿乳房相似,其外形也與孕婦的體型相似,加上葫蘆多籽,易于繁殖,正好與人們多子多孫的心愿相合,而葫蘆又諧音“護(hù)祿”“福祿”,所以具有多重吉祥寓意。《莊子·逍遙游》中也記錄了莊子與惠子關(guān)于葫蘆之用的不同思考,在惠子看來大而無用的葫蘆,到了莊子眼中,卻可以用作漂浮江湖的大樽。葫蘆與莊子的浪漫奇思,就這樣悠然相聯(lián)?!段饔斡洝分?,太上老君的紫金紅葫蘆法力無邊。八仙神話中,鐵拐李就擅長醫(yī)術(shù),有“藥王”之名。而他的藥就裝在隨身的葫蘆中,所以民間有歇后語:鐵拐李的葫蘆——不知賣的什么藥。而《紅樓夢》中“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取的是糊涂之意,顯然也有不明就里的深意。

        此外,福建、廣東、海南還有榕樹崇拜和樟樹崇拜,人們相信那些枝繁葉茂的古樹是保佑一方平安的神靈,“樹盛則人盛,樹衰則人衰”。還有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銅器神樹也展示了古蜀人的樹神崇拜,令人為各種神樹崇拜浮想聯(lián)翩。

        至于大自然中那些酷肖生殖器的山峰、洞穴也成為民間生殖器崇拜的風(fēng)景,更能顯示造化的鬼斧神工:四川鹽源的公母山、貴州貞豐的雙乳峰、廣東丹霞山的陽元石、江西龍虎山的羞女巖等等,都成為人們生育崇拜的自然偶像,也成為民間“性啟蒙”的生動形象。

        神奇的自然,與人類神奇的想象力,共同造就了五光十色的傳說與信仰。

        拜天拜地拜自然之外,民間還特別尊敬列祖列宗。中國人講孝道,“百善孝為先”,不僅體現(xiàn)在孝順父母,還體現(xiàn)在對祖宗的尊崇上。中國民間多有宗祠,是同宗祭祖、修譜、議事、聯(lián)絡(luò)情感的場所。山東曲阜孔廟、安徽績溪胡氏宗祠、廣州陳家祠、福建晉江丁氏宗祠等,都是規(guī)模宏大、歷史悠久、建筑精美、文化底蘊(yùn)深厚的著名祠堂。中國家庭祭拜祖宗,一年內(nèi)有多次盛典,從除夕到清明,加上中元節(jié),還有先人的忌日,可謂重視有加。修族譜、家譜,也常常慎終追遠(yuǎn),一直上溯到十多代乃至傳說中的始祖,彰顯出非常深厚的歷史意識。能夠“光宗耀祖”“光耀門庭”“光前裕后”,一直是古往今來人們引以為傲的榮耀。這些成語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給男孩起名的常用詞,寄托了長輩對于晚輩的殷切期望。

        還有合家平安的守護(hù)神——到了日常生活中,最有名的當(dāng)推灶神(灶王爺),即廚房之神。由此是否可以看出民間對飲食的特別注重?相傳此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員,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會上天向玉帝匯報。百姓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因此,供品中必須有麥芽糖,以圖粘住灶神之嘴,使其不會向玉帝說壞話。灶神以外,還有門神、財神、井神,甚至廁神,都得一一敬到。其中,又尤以廁神顯得特別。一種流行的說法是冤死的紫姑,因被妒婦殺于廁所而成廁神。蘇東坡《子姑神記》就曾錄此事。上述神靈,加上主婚姻的媒神月下老人、和合二仙(有一種傳說,二仙的原型是寒山和拾得),還有負(fù)責(zé)送子的送子娘娘,以及袒胸露腹、笑容可掬、量大福大的彌勒佛,可謂一切都有諸神保佑了。特別值得一說的,還有民間喜聞樂見的八仙傳說。八仙來自凡間,都有多彩多姿的人間故事,得道后與超凡脫俗的神仙就很不一樣。如鐵拐李蓬頭垢面;藍(lán)采和穿著破爛,一只腳穿靴,一只腳赤足;呂洞賓放浪形骸;韓湘子行為怪異;鐘離權(quán)袒胸露腹;等等。八仙很有三教九流的民間風(fēng)格,所以深受民眾喜愛。加上八仙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貴貧賤,也堪稱全民代表。所以,許多道觀都有供奉八仙的八仙宮,年畫、刺繡、瓷器、花燈上也常見八仙形象,“八仙祝壽”也是民間祝壽的吉祥彩頭。民間戲曲也經(jīng)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壽》等“八仙戲”。此外,“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是婦孺皆知的幽默成語。八仙帶有人間煙火氣的喜慶風(fēng)格,相當(dāng)?shù)湫偷伢w現(xiàn)出民間的趣味:渴望成仙不老又不失自家人生樂趣、個性本色。

        家中平安了,各行各業(yè)還得有必須敬拜的行業(yè)神。

        造字的圣人是倉頡。教師的神靈當(dāng)然是孔夫子。道家為煉丹,首創(chuàng)冶煉術(shù),太上老君就成為鐵匠的保護(hù)神。木匠的保護(hù)神是魯班,因為據(jù)說木匠用的工具都是他老人家發(fā)明的。裁縫的祖師是黃帝軒轅氏,因為他的妻子嫘祖是養(yǎng)蠶的發(fā)明者,而他則曾教大家用骨針縫衣,成為衣服的發(fā)明人。染坊布店的保護(hù)神是梅福和葛洪二仙,因為他們發(fā)明了染料。酒業(yè)神靈是發(fā)明釀酒的杜康。茶圣則是著有《茶經(jīng)》的陸羽。醫(yī)神是華佗,醫(yī)圣是張仲景,藥王是孫思邈。中國各地多有藥王廟,可見人們對健康和神醫(yī)的膜拜。戲班供奉的祖師爺是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因為他酷愛戲曲,曾設(shè)“梨園”供樂工演奏樂曲,宮女習(xí)舞歌唱。而求財就得拜趙公元帥和關(guān)公,因為趙公明是中國民間傳說中主管財源的神明,關(guān)公是講義氣、主持公道的神人。由兩位武將作為財神,很有意思。不止于此?!皠⒑蚪痼浮钡膫髡f也因為金蟾助劉海成仙,進(jìn)而有了“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之吉言。因此,劉海也就成了又一位財神。民間財神之多體現(xiàn)出人們盼望發(fā)家致富、一夜暴富、金玉滿堂。儒家“重義輕利”“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的說法其實阻止不了人們對于致富的渴望。

        有趣的是,人們對行業(yè)神,多虔誠膜拜,而對灶神,則多有糊弄之意。對廁神,也由同情演變?yōu)椤耙圆穼硇Q桑,并占眾事”了(《荊楚歲時記》)。關(guān)于各路神仙崇拜的傳說不斷增添新的內(nèi)容,以至眾說不一,也可以看出在造神的進(jìn)程中傳播者隨心所欲的添油加醋、集體加工。就如同茅盾先生指出的那樣:“中國最古代的無名史家,沒有希羅多德那樣的雅量,將民間口頭流傳的神話一字不改收入書里,卻憑著自己主觀的好惡,筆則筆,削則削……”(《神話研究》)特別值得注意的還有:上述各路神靈中,不乏來自民間的能人巧匠。人能成神,人能成仙,就體現(xiàn)出中國文化的人神之思——神,常常具有人情味。

        此外,還不應(yīng)該忘了動物崇拜——如蛇仙,就與傳說伏羲和女媧都是人首蛇身的神人有關(guān)。而蛇也常常被認(rèn)為是龍的化身。還有白蛇與許仙的愛情故事也流傳甚廣。成語“靈蛇之珠”也指代的是無價之寶。再看玄鳥(燕子)崇拜?!妒酚洝ひ蟊炯o(jì)》記載,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玄鳥之卵而懷孕,并生下契的。玄鳥因此被認(rèn)作商族祖先,所謂“玄鳥生商”。自古以來,燕子就是報春的鳥,代表著吉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都是詠燕感懷的名句。亦有鳳凰崇拜。鳳凰有“百鳥之王”的美名,更有“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莊子》)的高潔品行?!峨x騷》中就有“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的句子,表達(dá)了日夜奮飛的豪氣?!对娊?jīng)》中也有名句:“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比喻高才幸逢盛世。成語“鳳鳴岐山”也成為周朝興盛的吉兆?!傍Q岐”“鳳鳴”一直是人們?nèi)∶募橹x?!褒堷P呈祥”也一直是民間的吉慶之語。

        “天馬行空”是個性解放、才氣橫溢的絕妙象征。漢武帝渴求西域天馬的往事令人感動。杜甫有歌頌天馬的名句:“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薄度龂萘x》中關(guān)于赤兔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描寫也令人神往。到了當(dāng)代,甘肅武威漢墓出土的馬踏飛燕成為中國旅游標(biāo)志,可謂經(jīng)典之選,眾望所歸。中國人為男孩取名,多見“家駿”“驍飛”“家驥”“家駒”“家駟”“家驊”等,也可見駿馬崇拜心理。

        更多的,是“牛崇拜”。相傳炎帝神農(nóng)氏就是牛首人身。商州青銅器上也多有牛頭、牛角形狀,已經(jīng)顯示了牛崇拜的古老悠久。老子出關(guān),傳說騎的就是一頭來歷不凡的大青牛。“中國人十分崇拜或重視牛。‘犧牲二字俱從牛,‘大牢是最隆重的祭獻(xiàn)?!薄啊1巨r(nóng)神而兼為水神,所以有鎮(zhèn)壓、厭勝水怪的法力?,F(xiàn)在頤和園昆明湖畔的銅牛本來就是為鎮(zhèn)水而設(shè)。江淮流域堤防上每見鐵牛、銅牛、石牛,其意全在鎮(zhèn)水?!保ㄊ挶吨袊幕木ⅰ罚┤龒{黃牛峽有黃陵廟,古稱黃牛廟,為紀(jì)念黃牛助大禹開峽平江的功德而建。桂林也有黃牛峽,因周邊群山狀如牛頭而得名,其風(fēng)光之美,曾得到徐霞客的贊許,認(rèn)為“幾埒巫峽……數(shù)逾匡老”,“赤壁、采磯,失其壯麗矣”。山西永濟(jì)黃河邊有唐代鐵牛,江蘇徐州、河南漯河也都有鎮(zhèn)河鐵牛,湖北江陵長江邊也有鐵牛,可見神牛崇拜分布之廣。牛的埋頭苦干、忍辱負(fù)重,都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美德。在羌族、苗族、壯族、回族、瑤族、侗族、仡佬族、土家族地區(qū),都有隆重的“敬牛節(jié)”“祭牛節(jié)”。羌人有“生我的是父母,養(yǎng)我的是?!币徽f。在羌區(qū)有“牛王會”,當(dāng)天會給牛擦上酥油、舉行“掛紅”儀式。苗族會在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傳說是牛的生日)為牛祝壽,讓牛得以休息,并敬以糯米飯。壯族則是在秋后給牛喂食好料,焚香祭拜,向牛神禱告?;刈逡矔凇芭I窆?jié)”于牛欄旁設(shè)案祭祀?,幾逶诰磁9?jié)會給牛喂上彩色的糯米飯,有的還灌上米酒,以慰其勞。侗族也會在祭牛節(jié)以黑色的糯米飯敬牛,感念牛的辛勞。仡佬族則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給牛過“牛王節(jié)”,盛情款待。漢族陜北一帶亦有歷史悠久的“牛王會”,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三至十五舉辦,熱熱鬧鬧,祈求“牛王菩薩”保佑。由此可見牛神崇拜之廣,可與龍圖騰媲美。在漢族的文化傳統(tǒng)中,“孺子?!薄袄宵S牛”“拓荒?!背3J浅钥嗄蛣凇㈨频Z奮發(fā)的精神化身(可“牛脾氣”又意味著倔強(qiáng)、固執(zhí))。古代邢臺、汴京(開封)、徐州因地勢而有“臥牛城”之名;河南的伏牛山氣勢雄偉,是淮河與漢水的分水嶺;江蘇南京、河南信陽、山東淄博、湖南漢壽、安徽廬江、遼寧大石橋都有金牛山,南京還有佛教圣地牛首山,四川成都也有金牛區(qū),或因山勢,或因神奇?zhèn)髡f得名,都可見牛崇拜的文化遺風(fēng)。民間給男孩取名“鐵牛”“大?!薄昂谂!薄鞍⑴!保布耐辛私阎狻_B“牛市”也成為來自西方的股市中行情向好的代稱,“牛人”亦成為網(wǎng)絡(luò)時代“厲害之人”的同義詞。至于說到牛頭馬面、牛鬼蛇神,還有《西游記》中的牛魔王這些負(fù)面形象,與閻王、惡人聯(lián)系在一起,也是有著各種傳說的。

        許多民族都有虎圖騰。漢族尊虎為“百獸之王”。風(fēng)水中講“左青龍右白虎”,其中青龍主喜慶吉祥,白虎主戰(zhàn)禍血光,可見其兇,必須敬畏。《周易》也有“云從龍,風(fēng)從虎”“龍鳳呈祥”之外,還有龍虎相對、龍騰虎躍,或龍虎相爭、龍虎斗,都是雄奇的氣象。而古人所謂“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也表現(xiàn)的是氣勢恢弘?!盎①S”是勇士的代稱;“虎將”是名將的別號;“虎符”則是古代帝王調(diào)兵遣將的令符;“虎膽”是無所畏懼的美譽(yù)?;缀醭蔀榱酥袊鴳?zhàn)神的象征?!懊突⑾律健睔v來是大戶人家正堂懸掛的畫卷,具有辟邪、肅穆之意。而民間的兒童用品“虎頭帽”“虎頭鞋”則寄寓了辟邪、希望孩子長得虎頭虎腦的愿望。古代巴人認(rèn)白虎為本民族的祖先,土家人至今崇拜白虎。彝族則崇拜黑虎,至今保持了跳虎節(jié)的風(fēng)俗,并與土家族崇拜白虎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很多地方,還有狗圖騰。狗的勇猛、忠誠,早就為人看重。所以,藏族、珞巴族、佤族都有尊狗的習(xí)俗,敬若神明。古代西北有“犬戎”一族,彪悍善戰(zhàn),曾滅西周。古羌族崇拜白犬。在東北,滿族和赫哲族都將狗看作守護(hù)神。廣東雷州一帶至今流行石狗崇拜,人們立高大威猛、常常帶有碩大生殖器的石狗像,求平安,也求生男,還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雷州人有向石狗“祈雨”“祈豐收”“祈送子嗣”的習(xí)俗,常有稱小孩為“昵狗”“狗仔”“狗生”“狗保”的,與內(nèi)地許多地方給男孩起名“狗娃”“狗?!薄敖鸸贰毕嗤?。民間多有“走狗”“喪家狗”“狗腿子”“臭狗屎”“狗仗人勢”“豬狗不如”“狼心狗肺”“蠅營狗茍”“狗急跳墻”“狗眼看人”“狗血淋頭”“雞鳴狗盜”“掛羊頭賣狗肉”“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之類的詛咒、貶義詞,遠(yuǎn)多于“犬馬之勞”“兔死狗烹”之類的感人的成語,卻并不能沖淡狗的忠義形象。當(dāng)代作家楊志軍的小說《藏獒》曾經(jīng)風(fēng)靡一時,為藏獒的忠勇和俠義精神譜寫了一曲頌歌。

        最不可思議的,當(dāng)數(shù)老鼠崇拜。十二生肖,鼠居第一,據(jù)說與“鼠咬天開”的傳說有關(guān):是老鼠最先將混沌天地咬了一個口,才有元氣流通和宇宙生成。

        如此多的動物都成為崇拜的偶像,可見“萬物有靈”的信仰流傳之廣,不僅活在口口相傳的民間,也一直與百姓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

        在眾多的神靈崇拜中,集中體現(xiàn)出人們的觀念。

        最突出的,是平安祈求、長壽渴望。因為知道“人生苦短”,才更看重活得長久?!叭f壽無疆”,是對帝王至高無上的祝愿。“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這是士大夫一向的浪漫渴望。普通人家從孩子一生下來,就在起名上用心思,看看命中五行缺啥,缺金就取“鑫”,缺木就取“森”,缺水就取“淼”,缺火就取“焱”,缺土則有“垚、城、坤、堅”等等,為的都是“缺啥補(bǔ)啥”,讓生命豐滿。更奇怪的是,取小名常用“狗?!薄肮吠蕖薄柏堊印薄把蜓颉薄鞍⑴!薄榜R拉”“鐵蛋”“土生”等,取這些動物命賤,器物硬實,“賤名好養(yǎng)活,小鬼不來拿”。這樣的思維,又與取大名時常用“福、祿、壽、喜”“書、貴、財、寶”“平、安、順、利”形成有趣的對比。男女定親時,非常注重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千萬不能相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有了這樣的講究:“自古白馬怕青牛,羊鼠相交一旦休,蛇虎配婚如刀錯,兔子見龍淚交流,金雞玉犬大不宜,豬與猿猴不到頭。”屬相的相生相克好像都是命中注定,聽起來頗有道理,也不可深究。有多少有緣相愛的男女因此被迫分手?

        帝王渴望“長生不老”“萬壽無疆”,為此煉丹、補(bǔ)陽,以求長生不老,甚至到處搜求靈丹妙藥,卻常常因為錦衣玉食、縱欲無度而短命。平頭百姓也希望“祛病延年”“長命百歲”,為此有了各種健身法和養(yǎng)生術(shù),而道教關(guān)于長壽的傳奇也廣為流傳——從呂洞賓和張三豐都活了兩百多歲到《西游記》中孫悟空的不死神話,都體現(xiàn)出長壽的追求。任何一種據(jù)說可以祛病強(qiáng)身、益壽延年的功法都可以迅速傳播開來,從“氣功熱”到“打雞血”、喝“符水”、喝“紅茶菌”“綠豆湯治百病”……花樣翻新,綿綿不絕。但是另一方面,不是也有“壽則多辱”的說法不脛而走么?人到老年,多病多災(zāi),生活質(zhì)量下降,難免會產(chǎn)生屈辱感。

        盡管如此,只要能夠長壽的神,就都得拜。道教修煉成仙,當(dāng)然得拜;佛教保佑來世,與生命的延續(xù)相關(guān),也得拜。所以,有“見廟燒香”一說,講的是盡那份心。至于那些神靈有什么來歷,那些偶像有什么講究,倒不那么重要。這樣,便造成了多神共處一山,甚至共處一廟的奇觀。泰山上既有多處佛寺,也有多處道觀,還有關(guān)帝廟、文廟、城隍廟、財神廟、觀音堂、火神廟、馬神廟、藥王廟和奎星樓等等,有道是:“處處廟宇步步景?!焙馍接兴?、廟、庵、觀二百多處,是道教和佛教共同的圣地。五臺山是佛教名山,山內(nèi)也有道觀。西安有多處佛教寺院,也有八仙宮、湘子廟、東岳廟等道宮,還有大清真寺。一切都體現(xiàn)出兼容并包的恢弘氣度,一切也都經(jīng)歷過歷史的滄桑,延續(xù)至今。中國多地有三教寺,或文廟、佛寺、道觀共處于彈丸之地(如北京通州三教廟),或同一座廟內(nèi),供奉佛祖、孔夫子、老子神位。在歷史上三教的碰撞與融合的基礎(chǔ)上,明代還產(chǎn)生了林兆恩創(chuàng)建的三一教(以儒教為主體,吸收道教和佛教的思想與修行方法,使三教合一。所謂“道一教三”。

        事實上,在心胸開闊的哲人那里,人生從來就不止一條路??追蜃印翱思簭?fù)禮”,失意時也會感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已顯道家出世之心。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的生活方式,也與莊子“御風(fēng)而行”的境界多么相通!老子亦然。當(dāng)他談?wù)摗盁o為而治”、“絕智棄辯,民利百倍”“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政治思想時,也就與儒家“民為貴”的政治思想有了悠然相通之處。歷代士大夫都以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的格言作為人生進(jìn)退的座右銘,也可以看出儒家與道家的精神通道。錢穆還認(rèn)為:“佛教來中國,最先乃依附于莊老道家而生長?!薄胺鸾淘谄湎麡O方面,既可與中國道家思想相接近,在其積極方面,亦可與中國儒家思想相匯通”,因為“佛氏‘慈悲乃與儒家之‘仁,同以一心為應(yīng)世之宗師”(《國史大綱》)。儒、道、佛三教,為人生的出入、進(jìn)退提供了多元的、靈活的思想依據(jù)。謝靈運以隱居為樂,縱情山水,也對佛經(jīng)深有研究,寫下過大量佛禪詩文和《辨宗論》那樣的佛學(xué)名著,得到后來士大夫推重。錢鐘書《管錐編》言謝靈運“既尊‘佛道為最高又推老、莊為‘最有理”,是“從佛而未棄道”的證明(《管錐編》第四冊,第1291頁)。王維有過功名,也敬仰莊子,還參禪禮佛,有“詩佛”之名;蘇東坡號“居士”,喜歡與僧人交朋友,也寫出過《水月寺》那樣的禪詩;王陽明在融匯儒家“性善論”與禪宗“本心清凈”的基礎(chǔ)上闡發(fā)心學(xué),有詩為證:“但致良知成德業(yè),漫從故紙費精神?!老壬鷮W(xué)禪語,此言端的為君陳。”(《示諸生詩》)康有為尊孔也崇佛。章太炎從排佛到研究佛教,在革命年代倡導(dǎo)“新宗教”。李叔同(弘一法師)從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到佛家律宗大師,感人至深。一直到當(dāng)代,毛澤東欣賞禪宗六祖慧能思想的大眾化特色,也關(guān)注任繼愈的佛教研究。

        更富有創(chuàng)意的,還有禪宗對于佛教的重塑。佛教傳入中土,將慈悲情懷、平等理念、出家決斷、來世夢想、嚴(yán)格戒律傳遍神州,也與中華民族的儒家傳統(tǒng)發(fā)生了一些矛盾。中土百姓,可以接受慈悲情懷、來世夢想,但常常不愿意割舍家庭親情、世俗樂趣。于是產(chǎn)生了不拘泥戒律、而注重“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宗,“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任何條件下,都可以‘悟道,它具有極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李澤厚《漫述莊禪》),這樣就使佛教富有了人情味、個性化。由此可以看出國人對于外來宗教的調(diào)適能力與改造能力,也看出中國人的文化個性:“自心是佛”“本心即佛”。中國的士大夫一方面注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另一方面也追求“特立獨行”“飄然思不群”“我有迷魂招不得”“一任群芳妒”的高遠(yuǎn)境界。因此才有了無數(shù)浪漫、風(fēng)流的人生佳話。而這一類的佳話又常常與政治的黑暗、社會的紛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從長期接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主義教育到飽經(jīng)磨難后遁入“幽深清遠(yuǎn)”的小天地,忘情山水田園之間,是多少士大夫的人生歸宿!

        信天命,信地獄,信因果報應(yīng),信巫鬼神靈,信“左眼跳財,右眼跳災(zāi)”,信“十羊九福全”或者“十羊九不全”,信“口大吃四方”“手大掌乾坤,腳大江山穩(wěn),臉大好打粉,臀大好坐凳”“人中深長,必有兒郎”“人無三寸高,肚里藏把刀”“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酸兒辣女”,還有“南人北相,北人南相”,也信“人不可貌相”“吉人自有天相”,還信“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人旺財不旺,財旺人不旺”“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惡人自有惡人磨”“要得法,不離‘八”“女大三,抱金磚”,還有“喜鵲叫喜,烏鴉叫喪”“雞窩里飛不出金鳳凰”“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諸如此類,有的國人什么都信,甚至常常并不靈驗的預(yù)測也半信半疑,因此常常會被引入歧途,產(chǎn)生莫衷一是的困惑,甚至不可思議的悲劇。

        《史記》中“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就表明,早在兩千多年前,西門豹治理鄴縣時,了解到當(dāng)?shù)毓偌澓臀灼爬仟N為奸,以“為河伯娶婦”之名聚斂錢財、危害百姓,便設(shè)計破除迷信,使百姓安居樂業(yè)?!捌瞥孕拧钡闹黝}因此與神秘信仰的流行相伴相隨。

        郭沫若曾在《李白與杜甫》一書中專章論《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就披露了李白謫仙風(fēng)格的另一面:“他的精神異常,發(fā)生幻覺了。他所見到、所聽到的東西,在正常的人認(rèn)為是幻,而在他自己卻是真——他是真正看到,真正聽到的。這樣就使他的迷信,維系了相當(dāng)長遠(yuǎn)的歲月?!碧菩谝裁孕诺澜?,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迷戀于“長生術(shù)”,在宮中筑五十米高的望仙臺以煉丹藥,終致朝政荒廢,奸佞當(dāng)?shù)馈_€聲稱自己夢到了“玄元皇帝”,醒后就命人尋找,畫出老子的像,分發(fā)到各地道觀,令男女道士迎候、朝拜。一時多有道士升官晉爵,而有了“終南捷徑”的譏諷,意為欲作官最好先入終南山作道士。更有甚者,連道士犯法,地方官都無權(quán)過問,許多道士因此有恃無恐,大搞欺詐勾當(dāng)。直到安史之亂爆發(fā),仍執(zhí)迷不悟。

        梁武帝蕭衍佞佛的悲劇也廣為人知:他為長生不老迷信煉丹,又因從前殺生太多、企圖得到超度而信佛,乃至幾度舍身出家,竟有“菩薩皇帝”之名。他因此顯得特別怪異。雖有生活樸素的佳話流傳,后來卻終于荒廢朝政,大肆浪擲國家財力,多建寺廟,造成國力衰退;另一方面對奸佞之徒也竟然往往慈悲為懷,以致姑息養(yǎng)奸,貽害無窮。由此可見信仰迷狂之禍。

        民間捕風(fēng)捉影的驚恐也曾造成惡劣的后果。美國漢學(xué)家孔飛力的《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shù)大恐慌》一書就對乾隆年間一個可怕的妖術(shù)傳言突然爆發(fā),傳遍江南多個省份,興風(fēng)作浪的術(shù)士們居然可以通過作法,使人發(fā)病甚至死去的大恐慌展開了研究。這樣的恐慌一直影響到皇帝介入,層層追查,最終才發(fā)現(xiàn)是子虛烏有的捕風(fēng)捉影。這本書令人想起唐代詩人陸龜蒙的詩句:“江南多事鬼,巫覡連甌粵??煽谑茄?,恣情專賞罰。良醫(yī)只備位,藥肆或虛設(shè)?!保ā斗畛暌u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

        至于日常生活中那些奇奇怪怪的禁忌,更是匪夷所思——從家中鏡子禁止照到床,到女人經(jīng)期不能祭拜神靈、從“寡婦年”到“犯太歲”,一直到“旺夫相”“克夫痣”,還有“照妖鏡”“紋身辟邪”等等講究,以及“母雞打鳴,家有不幸”“烏鴉頭上過,無災(zāi)必有禍”“老鴉叫,禍?zhǔn)碌健钡鹊瓤謶?。諸如此類,令人成天生活在唯恐冒犯神靈的沉重氛圍中,不勝其煩。

        中國傳統(tǒng)信仰的根基,其實還是敬祖重家的儒教、長生不老的道教和敬畏眾神的原始薩滿教之類本土信仰。慈悲為懷的佛教、平等博愛的基督教,作為外來信仰,其實都是在中國傳統(tǒng)信仰的根基上嫁接成功的新枝!的確,有相當(dāng)一部分人因為皈依了佛教、基督教而舍棄了儒教和道教,但更多的人還是遇神便拜的。為了“萬事如意”,為了“十全十美”吧!而事實上,哪有“萬事如意”“十全十美”的人生?“世事多艱”“不如意事常八九”“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乃至“人旺財不旺,財旺人不旺”“官場得意,情場失意”或“情場得意,官場失意”,還有“塞翁失馬,焉知非?!薄笆е畺|隅,收之桑榆”……這些老生常談,人人都懂。世事難得一帆風(fēng)順,人生常常充滿缺憾??傻筋^來,人們還是什么都信,什么都拜,什么都求。多數(shù)國人對虛無主義有免疫力,也許與此有關(guān)。另一方面,什么都信,什么都拜,什么都求,也就意味著什么都可以不信,什么都可以放棄吧。

        于是,一邊是當(dāng)代學(xué)者對于神秘文化的研究碩果累累,一邊是眾多思想家、文學(xué)家呼喚重建人文精神、“宗教觀念回歸”(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的聲音,而另一邊,也有邪教滋生、人性變態(tài)、危機(jī)頻發(fā)的嚴(yán)峻現(xiàn)實。還有在人類學(xué)視野中對于各民族宗教的深入研究與保留,其勢影響深遠(yuǎn)。如何在保護(hù)傳統(tǒng)神秘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推動神秘文化研究的深入拓展的同時,警惕邪教的擴(kuò)張,破除種種迷信,就成為當(dāng)代人面臨的恒在挑戰(zhàn)。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充滿了泛神論的色彩,以萬物有靈、神靈眾多為根本特色,人們的信仰心理是多多益善。這樣的信仰更因為天災(zāi)人禍的頻頻發(fā)作、猝不及防而得到了不斷的強(qiáng)化。另一方面,“信則有,不信則無”,或者“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靈活心態(tài)也在相當(dāng)程度上弱化了狂熱的迷信崇拜,而給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個性和不同生活習(xí)性的人們隨意選擇的靈活度。中國人講“靈活”“變通”“方便”“盡心”,各地的習(xí)俗、講究也常常千變?nèi)f化,呈現(xiàn)出千差萬別的多樣性,都使得理性沒有被那些迷信窒息。

        中國人的民間信仰問題,因此相當(dāng)復(fù)雜。其中閃爍著中華民族的社會心理奧秘,混茫而微妙。

        (本刊發(fā)表時有刪處)

        猜你喜歡
        崇拜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古蜀國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條“龍”
        西夏天崇拜研究
        西夏學(xué)(2017年1期)2017-10-24 05:31:18
        我最崇拜的人
        論阿勒泰烏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我們那一代人都崇拜毛主席
        崇拜
        父母必讀(2016年3期)2016-09-13 08:03:37
        古埃及人的圣甲蟲崇拜
        大眾考古(2015年9期)2015-06-26 07:58:32
        古代突厥文碑銘文獻(xiàn)中所反映的原始崇拜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69视频|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字幕|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免费高清日本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门卫又粗又大又长好爽| 欧美熟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999| 亚洲av熟女传媒国产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91色国产熟女| 国产精品嫩草99av在线| 最新国产日韩AV线|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蜜臀av| 最新国产熟女资源自拍| av中文字幕潮喷人妻系列|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 亚洲区精选网址| 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怡春院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熟妇无码AV| 国产午夜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性色av 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观看www| 精品人妻av中文字幕乱|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百度| 黄 色 人 成 网 站 免 费|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亚洲天堂久久午夜福利|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官网第二页 | 精品久久日产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欧美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av三级精品车模| 亚洲综合网站久久久| 亚洲男人天堂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