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瑋,范家桂
(鎮(zhèn)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針灸科,江蘇 鎮(zhèn)江 212002)
非特異性腰痛(NLBP)是指無明確病因、無確切病理結構改變所引起的腰部疼痛或不適[1]。疼痛范圍位于肋骨下緣至臀橫紋之上及雙側腋中線之間,可伴或不伴有下肢癥狀[2]。生活中約有60%~80%的成年人有過腰痛的經歷,非特異性腰痛(NLBP)約占全部腰痛發(fā)病率的85%左右[3]。盡管許多患者的腰痛具有自限性,不一定需要治療手段干預,但是其高達55%~75%的復發(fā)率卻給很多人帶來了無盡困擾[4]。由于“非特異性腰痛”的病因繁雜,臨床表現(xiàn)多樣,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方法雖多,但缺乏長期有效的治療措施[5]。腰痛是WHO推薦的43種針灸適應癥之一。臨床中,針灸治療腰痛是安全有效的,且國際范圍內逐漸被更多的人群所接受。中國針灸學會于2014年發(fā)布《循證臨床針灸指南—腰痛》[6],確立了針灸治療腰痛的原則,提出了不同類型腰痛的治療方案,并明確了各種治療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由于江南氣候潮濕,加之現(xiàn)代人生活中貪涼飲冷,寒濕型腰痛的患者增多。有研究指出,針灸可立即緩解疼痛,且效果可以維持長達12周[7]。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經皮神經電刺激與針灸相比,在短期或長期疼痛(對緩解疼痛維持時間)改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8-9]。針罐法和溫針灸法是臨床中常用的治療腰痛的方法。本文采用回顧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客觀評價兩種療法對寒濕型腰痛患者的療效差異,以期為臨床提供更多參考。
回顧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1月在鎮(zhèn)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針灸科門診治療的112例寒濕型非特異性腰痛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式將其分為溫針灸組(56例)和針刺配合拔罐法組(以下簡稱針罐組,56例)。溫針灸組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齡(52.61±4.00)歲,平均病程(6.06±2.56)個月。針罐組男29例,女27例,平均年齡(51.62±3.70)歲,平均病程(5.67±4.00)個月。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北美脊柱協(xié)會(NASS)于2020年制定的《非特異性下腰痛的循證臨床實踐指南》[10]:18歲及以上的成年患者;雙側或單側下背部或腰骶部疼痛或不適,可伴或不伴膝關節(jié)以上疼痛或不適;無神經根受壓癥狀。
中醫(yī)辨證診斷標準:參照2014年中國針灸學會發(fā)布《循證臨床針灸指南—腰痛》[6]中寒濕性腰痛的診斷標準:主癥: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或拘急強直不可俯仰,或疼痛牽及臀部及大腿;兼癥:多有腰部受寒史,遇陰雨寒冷疼痛發(fā)作或加劇,臥床休息疼痛不減,時覺痛處發(fā)涼或畏寒。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患者;年齡在18~70歲之間,性別不限;進行治療前未予以其他與本病相關的治療措施。
排除標準:有腰椎手術史者;脊柱畸形、外傷、感染、腫瘤、類風濕或泌尿系統(tǒng)疾病引起的具有確切病因或有明確病理學改變者;合并嚴重內科基礎疾病者,如慢性腎功能不全,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未能按照療程完成治療者;治療過程中同時接受其他藥物或物理治療方法者。
基礎治療方法:患者俯臥位,取腎俞(雙)、大腸俞(雙)、關元俞(雙)、命門、腰陽關、委中(雙)、陽陵泉(雙)、承山(雙)、昆侖(雙)。醫(yī)者消毒雙手,用75%酒精棉球消毒需針刺部位后,使用0.25×40 mm規(guī)格的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華佗牌,蘇州醫(yī)療用品有限公司) 進行針刺,其中昆侖穴直刺0.5~0.8寸,其余穴位直刺1.0~1.2寸。以醫(yī)者刺手沉緊,患者針刺部位自覺“酸”“麻”“脹”“重”感為得氣。得氣后,在同側腎俞和大腸俞連接電針儀(華佗牌電子治療儀SDZ-Ⅱ型,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雙側共2組,選擇連續(xù)波,頻率5 Hz,強度以患者感到針刺部位跳動且不產生疼痛為宜。30 min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出針。
每天治療1次,7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療程間隔2天。
針罐組:起針后,以患者疼痛部位為中心拔罐,留罐8~15 min,具體時間視患者年齡、體型而定,以防時間過長導致皮膚起泡。
溫針灸組:選擇命門、腰陽關、關元俞(雙)為施灸穴位,2穴為一組。留針時,選取長約1.5 cm左右的緊實艾條,置于所選穴位的針柄上,點燃下端施灸。待艾條燃盡后除去灰燼,換另一組穴位繼續(xù)施灸。待兩柱燒完后去除灰燼,將針取出。
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VAS評分為常用的疼痛量化評分表,用以評價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重。
腰椎功能評價:采用JOA評分。JOA是評價腰椎功能改善情況的常用指標之一,分別從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日?;顒右约鞍螂坠δ?方面進行評價。分值0~29分,分數(shù)越低表明功能障礙越嚴重。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若數(shù)據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或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組內治療前后的比較;若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進行組間比較,或采用Wilcoxon符合秩和檢驗進行組內治療前后的比較;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構成比的形式進行描述,并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進行組間構成的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022,P=0.983)。治療后兩組V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溫針灸組低于針罐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3.661,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 例數(shù) V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Z P溫針灸組 56 5.00±0.71 1.45±0.54 -7.350 <0.001針罐組 56 5.00±0.86 2.00±0.62 -7.350 <0.001 Z-0.022 -3.661 P 0.983 <0.001
治療前,兩組JOA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458,P=0.145)。治療后,兩組JOA總評分均有所升高,且溫針灸組的JOA總評分高于針罐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6.171,P<0.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A總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JOA總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Z P溫針灸組 56 12.63±2.19 24.23±2.36 -7.350 <0.001針罐組 56 13.20±2.20 21.23±1.73 -7.350 <0.001 Z-1.458 -6.171 P 0.145 <0.001
治療前,兩組JOA評分中各項指標(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日常活動功能、膀胱功能)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JOA評分中各項指標評分均有所提升,且溫針灸組高于針罐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JOA各項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JOA各項評分比較(±s )單位: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
時段 n 主觀癥狀 臨床體征 日?;顒庸δ?膀胱功能治療前溫針灸組 56 4.00±0.7862.91±0.84 7.43±1.08 -2.20±1.34針罐組 56 4.05±0.86 2.95±0.84 7.54±1.18 -2.09±1.39 Z-0.361 -0.226 -0.487 -0.416 P 0.718 0.821 0.626 0.677治療后溫針灸組 56 7.98±0.84①5.07±0.78① 12.57±1.13① -0.86±1.37①針罐組 56 7.14±0.80①4.50±0.51① 11.73±1.40① -1.55±1.51 Z 4.532 3.977 3.301 2.494 P<0.001 <0.001 0.001 0.01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有明顯不良反應。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伏案久坐、不良體態(tài)、肥胖、體力活動缺乏及運動損傷導致腰痛的發(fā)病日漸增多且有年輕化趨勢[11]。有研究表明,非特異性腰痛的終生患病率為38.9%[12],占所有腰痛患者的85%[13]。在腰痛患者中,約有23%的患者會發(fā)展成慢性腰痛[14]。腰痛雖不危及生命安全,但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運動功能障礙,也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影響,甚至會喪失生活自理能力[15],同時也造成一定的經濟壓力?,F(xiàn)代醫(yī)學常規(guī)治療多使用口服非甾體類鎮(zhèn)痛藥、封閉注射等,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疼痛。但此類藥物治療及手術療法均有較為明顯的副作用,長期使用存在隱患。
中醫(yī)古籍文獻中并無“非特異性腰痛”的病名。根據其臨床表現(xiàn),可歸屬于“腰痛”“痹癥”“腰脊痛”的范疇。腰痛之名,首載于《黃帝內經》?!端貑枴っ}要精微論》:“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提出了腰部疾患與腎的密切關系;《素問·熱論篇》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說明了外邪侵襲可引起腰脊疼痛和活動不利;《素問·刺腰痛論》中提出腰痛與足六經有關,并詳細論述了各類腰痛的臨床表現(xiàn)及針刺方法[16-17]。隨著后世醫(yī)家臨床中不斷實踐和探索,對腰痛的論治體系逐步完善。結合歷代醫(yī)家對腰痛的認識,其病機可概括為三因(內因、外因、不內外因)作用下,腰部氣血運行阻滯而產生的“不通則痛”和腰部經絡失養(yǎng)所致的“不榮則痛”兩種。寒濕型腰痛多為久居濕冷之處、冒雨涉水或汗出后衣著濕冷,致使寒濕交凝留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而發(fā)。承淡安[18]認為:背為太陽經之部分,其強其痛,都為太陽經氣著寒或氣滯。Annett[19]等研究表明:疼痛程度與溫度和濕度有明確相關性。江南地區(qū)冬季濕冷且夏季多雨,濕邪較重,加之現(xiàn)代人工作繁忙、貪涼喜冷,長時間處于空調環(huán)境中,感受風寒濕邪機會增多。故臨床所見腰痛患者中,寒濕型者居多。針罐法與溫針灸法均有散寒止痛的效果,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溫針灸法對于治療寒濕性腰痛療效更佳[20]。
溫針之名首見于《傷寒》,盛于明代?!夺樉拇蟪伞穂21]有載:“其法,針穴上,以香白芷作圓餅,套針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浗j受風寒致病者?!卑~本具純陽之性,有溫經散寒之效。溫針灸將針刺疏通經絡之功與艾灸芳香溫通之性相合,在留針同時將溫熱透達腧穴深部,一舉兩得,共起疏邪滯,理經隧之效。
本研究顯示,針罐法和溫針灸法均可緩解患者的腰痛程度。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均低于本組治療前,溫針組評分低于針罐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JOA評分高于本組治療前,且溫針組評分高于針罐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妼τ诤疂裥匝炊?,在緩解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溫針灸法較針罐法更有優(yōu)勢,且操作簡便,安全性好。本研究缺乏患者的后期隨訪,故需日后在臨床中進一步研究其遠期療效,總結經驗,以期提供更優(yōu)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