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忠
寫作之于我,不僅可以拓展靈魂的深度與寬度,還可以增強生命的溫度和韌度。這何嘗不是一種垂暮之年的生活態(tài)度,更是一種清閑人生的享受。
轉(zhuǎn)眼之間,步入老年。開始發(fā)現(xiàn),年輕時候很多習以為常的能力慢慢喪失了。耳朵漸背,說話得用吼了。眼睛暈花,得戴上老花鏡了。腿腳不濟,上了樓梯就沒勇氣下來了。身上不是這兒疼就是那兒酸,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了,不愿吃這個不敢吃那個……不覺自嘆:真的是老了啊。
渴望健康,是每個老年人的共性。因為,擁有健康,晚年生活才有質(zhì)量;擁有健康,才能益壽延年;擁有健康,幸福才會相伴終生。沒了健康,一切無從談起。然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寫作倒不失為有益身心健康的一劑良藥。
誠然,人一旦步入晚年,情緒波動無常。一種是不良的、不愉快的情緒,包括緊張、恐懼、憂郁、煩惱、看不慣等,從而導致百病叢生。另一種是良好的、愉快的情緒,給予人體適當?shù)?、良好的引導,包括快樂、舒暢、和悅、恬靜、好感、自信等。一個情緒開朗的人,就會聰明地調(diào)整心態(tài),就能向長壽靠近一步。
寫作,則是掌控情緒、打開心結(jié)的鑰匙。它能夠使人寧靜、開悟、智慧,能夠撫慰孤獨的靈魂,治愈受傷的情感,引發(fā)淺薄者思考,釋放亢奮者激憤,反省明志,回歸未泯童心。
墨香歲月,意到筆隨。寫你,寫她,寫自己,將文字融進自己的靈魂深處,將自己的靈魂滲進平仄不一的文字里。隨著筆尖在紙上移動,我們可以撥開心中迷霧,擊退內(nèi)心恐懼,鏟除煩惱與憂郁的根源。這時,愜意健爽,文字間的精華便能穿越肌容,滲入筆者之風骨,既可隱于眉宇,又若藏于心間。嗔念去了,怨念也去了,只有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美好與憧憬。落筆,涼過的,熱過的,喜過的,悲過的,也都淡淡的去了,不怨不悔。
寫著寫著,你或許會豁然開朗,在你“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時,給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和幸福。你會漸漸感受到一份海闊天空的豁達,一份陽春白雪的美妙,一份山明水凈的寧靜。頓時肺腑晴朗,塵俗皆散,精神矍鑠,自賞自美,擁有著自己獨特的馨香。
想起已107 歲高齡的當代老作家馬識途,現(xiàn)仍堅持每天閱讀。家來客人時,他還能走過來打招呼,沒拄拐杖,且精神奕奕。去年7月才宣布封筆。他從事寫作60 多年,發(fā)表和出版了大量傳世佳作。馬老經(jīng)常說:“作文先做人?!彼褜懽髋c自己的身心修養(yǎng)結(jié)合起來,知行合一,筆耕不輟,有效地保證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由此可見,馬老的健康長壽,與寫作密不可分。
當然,寫作對健康絕非靈丹妙藥,也要因人而異,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運動健身、興趣愛好等相關。但我覺得,寫作的“醫(yī)療效果”,一定會給暮年生活帶來諸多的快樂和愉悅,最終獲得身體與心靈的雙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