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蘭
梅花從南朝開始,或在冰雪鋪天蓋地的時候昂首怒放,清香裊裊,冰清玉潔;或在詩人墨客的筆下超凡脫俗,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梅是大自然的精靈,是人們心中的美神。梅花在歷代遷客騷人的筆下寓意眾多,各有其獨(dú)特的韻味,需細(xì)品深思,且聽我娓娓道來。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痹娙水?dāng)年流放夜郎,途經(jīng)武昌的黃鶴樓,聽見黃鶴樓上吹奏的笛聲,感到非常凄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梅花本是寒冬里開放,景象雖美,但不免給人凜然生寒的感覺。笛聲吹來,梅花這一視覺形象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心境相吻合的蒼涼,又展現(xiàn)了清新俊逸、豪邁奔放的詩風(fēng),給人一種淡淡的憂傷。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yáng)州。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痹娭小靶也徽蹃韨麣q暮”化用了“折梅相贈”的典故,怕面對折梅鄉(xiāng)愁繚亂感慨萬千,居住的草堂前,浣花溪畔的梅花逐漸開放,好像朝朝暮暮,仿佛在催人老去。詩人借”梅”抒情,抒發(fā)老去之悲、失意之愁、思鄉(xiāng)憶友之情,傷時感懷,此頭安能不白?
梅花自古就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早在柳宗元《龍城錄》里就記載了一個梅花的動人傳說,隋開皇中,趙師雄于寒冬時節(jié)在羅浮山中見一淡妝素服的美人,此女就是梅花所化。此后詩人就愛將梅花比成“虞美人”“雪美人”“冷美人”。這是由于梅花本身具有美人姿態(tài),有清冷淡雅的美。使人不由得將其看作是“客來驚起曉妝勻”的女子,是忽然發(fā)現(xiàn)的驚心動魄的“空谷佳人”。
寒霜季節(jié)盛開的梅花傲雪耐寒,獨(dú)人清香,與懷才不遇的文人墨客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于是托梅抒懷,表達(dá)一種孤高絕俗、貞潔自愛的君子情操。最有名的是陸游《卜算子·詠梅》,先多方面描寫梅花悲慘遭遇:生不逢時,風(fēng)雨凄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末句“只有香如故”振起全篇,卓人月在《古今詞統(tǒng)》中說“末句想見盡節(jié)”。詞人借梅表現(xiàn)自己品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輩為伍,表露堅貞自守的嶙峋傲骨。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梅詩詞達(dá)160 多首。詩人愛梅成癖,人梅合一,高標(biāo)遺韻,表現(xiàn)自己冰清玉潔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