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連貫
魯智深上五臺山當了和尚,入禪堂,倒頭便睡,禪和子說:“使不得!”智深道:“灑家自睡,干你甚事?”禪和子道:“善哉!”智深擼袖道:“團魚灑家也吃,甚么鱔哉?”禪和子道:“卻是苦也!”魯智深便道:“團魚大腹,又肥甜了,好吃,哪得‘苦也’?!保ā端疂G》第四回)魯智深上山前大魚大肉吃了無數(shù),此時獨獨想到團魚,可見團魚這道美味在他舌尖上的記憶之深,當了和尚,仍然勾起他的饞蟲。
團魚即甲魚,學名鱉,荊楚人呼為腳魚,它還有個雅稱“黿”。黿早在春秋時期就是美味?!蹲髠鳌分杏涊d了一個小故事。鄭國大夫子公與子家同去上朝,忽然子公的食指無緣無故動了起來,子公就對子家說:“但凡我的手指顫動,必有美味等著我,看來今天又有好吃的啦!”入朝,果見庖廚在殺黿,二人相視大笑。朝廷上,鄭靈公問何以發(fā)笑?子家把子公的“特異功能”告訴了鄭靈公。黿燒好后,鄭靈公將肉分食眾臣,唯獨不給子公。這本來是開玩笑,可是子公覺得大傷顏面,一氣之下,就“染指于鼎”,手指伸進盛黿的鼎里蘸上點湯汁,吮吮指,也算嘗到了美味啦。事情沒完,因這鍋鱉湯,結(jié)果鄭國引起一場內(nèi)亂,鄭靈公被弒。但鱉是無辜的,鱉的美味依然令天下吃貨垂涎,自古及今,食鱉者眾。
吃鱉宜配雞。京劇大師梅蘭芳赴某地演出,演出結(jié)束,東道主宴請。席間有一道菜,白瓷盆里,一只鱉浮在湯上,四爪張開,盆底是雞塊。用筷子一拈,鱉肉即行分離,食之既有鱉的滑嫩,又有雞的清香。梅先生不覺連吃幾筷,問侍者此菜何名?答曰:“霸王別姬(雞)?!弊兄T客莫不拍案叫絕?!鞍酝鮿e姬”正是“梅八出”中的經(jīng)典劇目,梅蘭芳頷首微笑,對這道菜大加贊嘆:“美味莫若鱉??!”鱉配雞,堪稱絕配,饌中經(jīng)典。
鱉的滋味鮮美不僅在鱉肉,更在鱉甲四周的柔軟部分,它下垂似裙,故名鱉裙,又名裙邊、飛邊,是鱉身上最香美的部分。其膠質(zhì)濃濡,不肥不膩,入口細嫩鮮香,食后回味無窮。五代時有位叫謙光的和尚,不忌酒肉,精于飲食,曾戲言:“但愿鵝生四掌,鱉留兩裙?!笨梢婛Z掌、鱉裙皆為食中珍品,不可多得。明、清皇宮御膳中常提到“水八珍”,鱉裙即其中之一珍。鱉性平味甘,入肝、脾經(jīng),具有養(yǎng)陰、涼血、散結(jié)、清熱及滋補肝腎等作用,一直被民間視為食補佳品。
鄂地青蓮酒家專治甲魚,其“黃燜腳魚”名動四方,與朋友光顧過一回。我曾踅到后廚,一看究竟。其做法:先將甲魚和雞塊下鍋煮,旺火燒沸后,改用小火煨。熟后撈出,入炒鍋,下油、花椒、蔥姜、八角,然后淋以醬油,澆以煮過甲魚和雞的原湯,放紹酒,燜燒片刻,最后勾芡,裝盤上桌,香氣四溢。我等飲酒吃肉,大快朵頤。
甲魚還有一種吃法,清燉,我妻的拿手菜。那年過節(jié),妻弟提來一只老鱉,二斤多重。妻將香菇、冬筍、黑木耳、姜,與鱉、雞入鍋清燉。一會,鍋上“突突”冒出三尺高的熱氣,伴著鮮香,直往鼻孔里鉆,箸未動,先把人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