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王惠芬,鄭利媛,葉三霞,左寧玉,劉迎春,戴欣怡
口腔癌(Oral Carcinoma, OC)包括舌癌、頰癌、口底癌、牙齦癌、唇癌、腭癌、上頜竇癌、中央性頜骨癌等[1]。中晚期口腔癌常見術式包括口腔癌聯(lián)合根治術,原發(fā)灶擴大切除及淋巴結清掃后游離皮瓣移植術[2-3]。為了促進切口愈合、預防感染,術后1~2周不能經口進食,需要留置胃管進行營養(yǎng)支持[4-6]。因疾病的特性,常規(guī)留置胃管分為術中與術后2種方式。術中留置胃管為術者于術畢經鼻腔置入胃管;若術中留置胃管失敗,或由于術者不同的手術習慣,或因患者不能按原治療計劃如期經口進食,通常需于術后次日置入胃管。但術后由于患者咽部水腫、傷口腫脹等引起咽腔狹窄,或是術后患者因傷口疼痛而導致胃管難以一次性置入,極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恐懼心理。鑒此,本課題小組于2019年開始對中晚期口腔癌手術患者常規(guī)留置胃管流程進行改進,經2020年應用于30例患者,效果良好,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70歲;②經細胞學或組織學診斷為口腔癌,影像學等診斷屬于中晚期(Ⅲ期、Ⅳ期),擬行口腔癌根治術及淋巴結清掃,或原發(fā)灶擴大切除術及淋巴結清掃后游離皮瓣移植術;③術后經胃管進行腸內營養(yǎng);④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并發(fā)其他腫瘤;②術后轉入ICU者;③存在認知或心理障礙者。按上述標準共納入患者72例,按時間段分組,將2019年6~12月入院的4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2020年6~12月入院的3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 組 一 般 資 料 比 較
1.2方法
1.2.1胃管置入管理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胃管置入操作:①術前準備。由醫(yī)生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口腔癌術式相關知識及術前準備,患者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手術同意書說明術中可能會留置胃管。護士根據醫(yī)囑對患者進行圍術期宣教及術前護理。②術中留置胃管。醫(yī)生根據患者病情及手術方式進行預判,決定是否于術中留置胃管;若術中沒有留置,則于患者返回病房次日由醫(yī)生下達醫(yī)囑、護士置入胃管。③術后次日置入胃管。遵置管、疼痛評估醫(yī)囑,運用NRS疼痛量表進行疼痛評估:若疼痛<3分,按常規(guī)置入胃管;若疼痛評分≥3分,護士按照常規(guī)置管流程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指導患者深呼吸、放松后進行胃管置入;置管后再次進行疼痛評估。觀察組采用改進方法,包括制訂胃管置入標準化流程,置管前風險評估,術后次日置管時疼痛控制等。具體如下。
1.2.1.1成立醫(yī)護協(xié)作管理小組,制訂標準化流程 管理小組由2名醫(yī)生、1名麻醉師、3名護士、護士長共7人組成;護士長擔任組長。小組成員通過文獻檢索,分析中晚期口腔癌手術患者胃管置入的合適時機,針對常規(guī)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術中置管與否缺乏標準,導致術后置管率過高;術后傷口疼痛不配合胃管置入致置管再后延等),參考相關文獻[1-3,7]制訂“胃管置入流程”“胃管置入風險評估單(見圖1、樣表1)”“胃管置入知情同意書”,共同把控口腔癌手術患者留置胃管的合適時機。胃管置入知情同意書主要知曉內容為3項。①術前置胃管??谇话└涡g通常情況下采取經鼻腔插管全身麻醉,術前置胃管一方面可能會給麻醉插管帶來不便;另一方面會對手術視野造成影響,進而可能會影響手術方案。因此,醫(yī)生和麻醉師不推薦術前置管。②術中置胃管。考慮到術前胃管置入對手術視野的影響,醫(yī)生推薦在術畢麻醉插管拔管前置入胃管。此時患者尚在麻醉期,對疼痛不敏感,且尚未發(fā)生組織水腫,是胃管置入的恰當時機。③如果術中不能留置胃管,則在術后次日留置胃管,護士遵醫(yī)囑運用NRS疼痛量表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結合患者意愿,醫(yī)護協(xié)作有效控制疼痛后再行置管。
樣表1 口腔癌手術患者胃管置入風險評估單
圖1 口腔癌手術患者胃管置入流程圖
1.2.1.2胃管置入流程實施 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由護士進行置胃管風險評估,醫(yī)生根據評估結果、患者病情及手術方式確定置管時間。若為術中置管,由醫(yī)生與巡回護士核對后在術畢置入胃管,醫(yī)生對術中置入胃管情況做出評價;若術中留置失敗,或術畢由于傷口腫脹、出血過多引起的不能按原治療計劃需經口進食者,術后次日由醫(yī)生下達置管、疼痛評估醫(yī)囑,護士對患者進行置管前宣教、疼痛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NRS疼痛評分≥3分的患者,遵醫(yī)囑在置管前30 min給予雙氯芬酸鈉栓劑25~50 mg納肛。胃管置入畢再次進行疼痛評估。
1.2.1.3質量控制 加強過程環(huán)節(jié)控制,包括術前置胃管風險評估、評估結果報告、查看置管醫(yī)囑;手術備物中增加胃管,術畢巡回護士提醒術者留置胃管;術后及時遵醫(yī)囑置入胃管,詳細記錄等,由護士長(管理小組成員)進行專項檢查,確保落實到位。
1.2.2評價方法 ①統(tǒng)計術中置入胃管率;②術后置入胃管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③置入胃管前后疼痛評分。置入胃管前30 min、置管畢采用NRS疼痛評分量表進行疼痛評分。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GraghPad 6.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水準α=0.05。
2.1兩組術中置管率及術后置管一次成功率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術中置管率及術后置管一次成功率比較
2.2兩組置入胃管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置入胃管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3.1口腔癌手術患者胃管置入流程標準化的重要性 中晚期口腔癌術后患者,因口腔特殊的生理功能,及行原發(fā)灶擴大切除及淋巴結清掃后游離皮瓣移植、舌成形、氣管切開等術后需頭頸制動等引起的置管難度大,疼痛明顯,加劇其恐懼心理[8],與普通置胃管相比有很大的差異性,值得關注和探討。在分析胃管置管成功率的原因時,單從護士操作技能層面不能完全解決這一臨床問題?;谥霉苓^程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對胃管置入管理方法進行改進,通過醫(yī)護協(xié)作管理模式[9],醫(yī)護雙方以患者為中心,協(xié)同對置管時機的選擇、置管時患者疼痛的控制,以及因疼痛不配合置管引起的護士心理壓力等維度進行原因分析,結合臨床實踐,進行置管流程的改進,增加置管中各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控制,達到胃管置入時機的有效把控,及置管時疼痛的精細化管理,進而提升一次置管成功率,為患者提供了優(yōu)質的診療護理服務。
3.2術前置胃管風險評估有利于提升術中置管率 管理小組成立之前,胃管置入時機把控不嚴謹,除術中留置失敗或不能按原治療計劃經口進食需次日留置胃管者,因中晚期口腔癌手術復雜,術者更多地關注手術本身而忽略術中留置胃管,導致術后置胃管率過高(達66.67%),增加患者術后置入胃管的不適。管理小組成立后,護士進行術前胃管置管風險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報告給醫(yī)生,有助于醫(yī)生選擇胃管留置的最佳時機;且醫(yī)生和巡回護士核對置管醫(yī)囑,術中留置胃管,減少了術中胃管漏置現(xiàn)象,保證了口腔癌患者術中置管率。表2示,觀察組術中置管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較好地證實了術前置胃管風險評估的必要性和效果。
3.3胃管置入流程的改進有利于控制疼痛,提升術后一次置管成功率 術中未留置胃管的患者返回病房次日,對照組置管后疼痛評分為4.02±0.75,術后一次置管成功率為57.14%;觀察組置管后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一次置管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0.01)。分析原因為,術后次日患者局部傷口腫脹,置管難度增加;同時傷口疼痛,影響配合度,所以對照組置管后疼痛評分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低;而觀察組采用改進后的胃管置入流程,對中重度疼痛患者應用非甾體類抗炎鎮(zhèn)痛藥物,既有效緩解疼痛,又避免局麻藥對吞咽功能的影響,取得了患者較好的配合,從而提高了術后一次置管成功率。與趙淑蘭[10]的研究結果相符。
本研究針對中晚期口腔癌手術患者胃管置入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制訂胃管置入標準化流程、增加置管前的風險評估及置管過程中疼痛的控制,有效提升了術中置管率及術后一次置管成功率,緩解了患者留置胃管疼痛。本研究僅觀察了臨床指標,今后將擴大樣本量、增加時間效益成本等指標檢驗和進一步完善本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