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天,徐其鋒,張璐璐,楊萌萌
(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乳腺甲狀腺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0)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中國,乳腺癌約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0%[1]。手術是根治乳腺癌的首選方式,術后放化療可有效防止腫瘤的復發(fā)、轉移,但毒副作用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最終影響治療效果[2]。中藥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治療效果,且無嚴重的不良反應[3]。隨著祖國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中藥在各疾病治療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4]。中醫(yī)認為乳腺癌屬于“乳瘡”“乳巖”等范疇,乳腺癌術后放化療患者的病機為正氣虛衰、邪毒內蘊,故治以扶正祛邪、清熱解毒、行氣活血。本研究運用扶正抗癌湯輔助治療乳腺癌術后放化療患者,觀察其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河南省中醫(yī)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法將所選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本研究經河南省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颊呒凹覍倬炇鹬橥鈺?。兩組年齡、體質量指數、分子分型、TNM分期、月經狀態(tà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選取標準
1.2.1納入標準 (1)單側乳腺癌,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病理證實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2)符合放療指征,腋窩淋巴結轉移或三陰性乳腺浸潤性癌或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陽性;(3)年齡>20歲且臨床資料完整;(4)可耐受放化療。
1.2.2排除標準 (1)合并其他類型的乳腺癌,如導管內癌、黏液癌;(2)隱匿性乳腺癌;(3)轉移性乳腺癌、炎性乳腺癌等特殊類型乳腺癌;(4)合并其他系統(tǒng)腫瘤、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內科疾??;(5)無法接受隨訪。
1.3 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 患者入院后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存在腋窩淋巴結轉移者接受腋窩淋巴結清掃術,術后接受化療。第1天,鹽酸表阿霉素(Antibioticos S.p.A.,批準文號X19990296)75 mg·m-2+注射用環(huán)磷酰胺(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857)500 mg·m-2靜脈滴注,21 d為1個周期,共4個周期,再使用4個周期的多西他賽(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543)單藥100 mg·m-2,化療第1天靜脈滴注,21 d為1個周期?;熀蟛捎萌S適形放療,放療區(qū)域為胸壁及同側鎖骨上區(qū),放療劑量50 Gy。
1.3.2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化療開始的同時給予患者扶正抗癌湯治療,組方如下:黃芪15 g,白術15 g,茯苓15 g,黨參15 g,淮山藥15 g,莪術10 g,薏苡仁15 g,山慈菇10 g,夏枯草15 g,肉蓯蓉15 g,半枝蓮15 g,浙貝母15 g,白花蛇舌草15 g,露蜂房6 g。隨癥加減如下:伴氣虛者加用太子參15 g,重用黃芪至30 g;伴化療后白細胞下降者加用太子參15 g,雞血藤15 g,補骨脂15 g,黃精15 g,重用黃芪至30 g;伴化療后惡心嘔吐者加用竹茹10 g,半夏10 g,神曲15 g;伴發(fā)炎者加連翹、生地、蒲公英各15 g;伴水腫加用桂枝、羌活、桑枝各15 g。按方取藥,以水煎服,每日1劑,早中晚3次分服,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
1.4 隨訪以入組治療時間為隨訪起點,2 a內每3個月進行1次隨訪,3~5 a內每6個月進行1次隨訪,隨訪方式包括門診隨訪、電話隨訪等。
1.5 觀察指標
1.5.1T淋巴細胞亞群 治療前后使用流式細胞術檢測T細胞免疫因子,包括CD3+、CD4+、CD8+、CD4+/CD8+。
1.5.2生活質量 治療前后采用歐洲癌癥生活質量核心量表[5](European cancer quality of life core scale 30,EORTC-QLQ-C30)評估生活質量,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5.3預后 記錄患者5 a預后情況,包括總生存時間(overall survival,OS)、無進展生存時間(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PFS)[6]。OS為入組治療至因任何原因死亡或與末次隨訪日期的時間間隔。PFS為入組治療至疾病進展或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時間間隔。
2.1 T淋巴細胞亞群治療前,兩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療前,觀察組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CD8+水平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2.2 生活質量治療前,兩組EORTC-QLQ-C30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EORTC-QLQ-C30各維度評分均較治療前上升,觀察組EORTC-QLQ-C30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EORTC-QLQ-C30評分比較分)
2.3 預后情況觀察組5 a OS率(94.9%)較對照組(60.8%)高(χ2=7.832,P<0.001),生存曲線見圖1;觀察組PFS率(86.4%)較對照組(48.7%)高(χ2=5.274,P<0.001),生存曲線見圖2。
圖1 兩組OS比較
圖2 兩組PFS比較
通常有近30%的乳腺癌患者發(fā)病后約10 a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遠處轉移[7]。因此,如何抑制乳腺癌術后腫瘤的遠處轉移為治療的重點。目前西醫(yī)主要依靠放化療來破壞乳腺組織中可能存在的癌細胞或亞臨床微小轉移病灶,縮小原發(fā)腫瘤的的體積,以達到減慢腫瘤細胞遠處轉移的時間的目的,最終延長患者的生存期[8]。目前表阿霉素、環(huán)磷酰胺序貫多西他賽方案是臨床常用的輔助化療方案。該方案的療效已經得到了臨床的廣泛認可。盡管如此,有研究發(fā)現,單純術后化療對不同患者癌細胞轉移的控制率存在差異,導致術后OS率、PFS率等存在差異[9]。因此,臨床需要尋找其他輔助治療方式來提高對術后癌細胞轉移的控制力。
中醫(yī)學認為腫瘤的發(fā)生主要是由機體正氣不足加上外邪入侵所致[10-11]。中醫(yī)認為,乳腺癌屬于“乳瘡”“乳巖”等范疇。手術雖然可以為乳腺癌除“積”,但會造成氣血損傷,加上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為患者帶來“毒邪”,二者最終可導致器官受損、氣血虧損等。乳腺癌的發(fā)生主要為肝郁脾虛所致的氣血失和、氣滯血瘀、充任失調,最終導致經絡受阻,結于乳房[12]。乳腺癌的病位于乳房,但是與肝、腎密切相關,正氣虛衰為本,氣血瘀滯、邪毒內蘊為標,本虛標實[13]。部分化療藥物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機體的正常細胞,導致正氣受損、氣血不暢?;诖?,中醫(yī)對于乳腺癌術后放化療患者,應當以扶正祛邪、清熱解毒、行氣活血為治療基礎。扶正抗癌湯加減方中黨參、黃芪、茯苓、白術可補血益氣,扶助正氣;浙貝母、夏枯草、薏苡仁、山慈菇、肉蓯蓉可化痰散結、行氣活血;半枝蓮、露蜂房、白花蛇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同發(fā)揮扶正祛邪、清熱解毒、行氣活血之效果。黃芪中黃芪多糖可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黃芪皂苷可抗病毒、降血糖、抗腫瘤等;黨參可增強細胞免疫功能,表現為增加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白術中白術內酚類以及蒼術酮等可加強胃腸黏膜功能,增強免疫力。山慈菇、夏枯草、半枝蓮、浙貝母、白花蛇、露蜂房等被現代藥理學證實有明顯的抗癌效果[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細胞免疫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5 a OS率及PFS率高于對照組。扶正抗癌湯可通過調節(jié)患者的免疫力、補養(yǎng)元氣等途徑提高臨床療效,進而達到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的效果[15]。
綜上所述,乳腺癌術后放化療期間聯合扶正抗癌湯輔助治療不僅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還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力,延長其生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