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
(遼寧省錦州市婦嬰醫(yī)院藥劑科,遼寧 錦州 121000)
產后出血是引發(fā)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因素,高齡產婦不僅會引起胎兒各種染色體異常,且妊娠合并癥發(fā)生率也較高[1]。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改善子宮收縮乏力狀態(tài)對預防高齡剖宮產孕婦產后出血具有重要意義。臨床常用縮宮素進行治療,有研究[2]表明,縮宮素聯(lián)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有效減少出血量,降低輸血率,從而降低輸血風險[3]。但對于高齡剖宮產產婦,縮宮素與何種藥物聯(lián)合運用能進一步降低產后出血率,尚無統(tǒng)一結論?;诖耍狙芯恐荚谔接懣s宮素不同聯(lián)合用藥方案對預防高齡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3 例高齡剖宮產產婦,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n=47)和觀察組(n=46)。對照組年齡35~39 歲,平均年齡(37.97±1.43)歲;孕周36~41 周,平均(37.73±1.39)周。觀察組年齡35~41 歲,平均年齡(37.06±1.50)歲;孕周36~40 周,平均(37.64±1.40)周。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行剖宮產手術分娩;年齡≥35 歲,產婦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心、腎等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礙者;不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1.3.1 觀察組 采用縮宮素聯(lián)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Pharmacia and Upjohn Company LLC,國藥準字H20170146)治療:待新生兒娩出后,快速經宮體肌注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同時,將250 mL 0.9%氯化鈉與10 U縮宮素混合,靜脈滴注。
1.3.2 對照組 采用縮宮素聯(lián)合卡前列甲酯栓(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800006)治療,待新生兒分娩后,即刻予以產婦口服卡前列甲酯栓1 mL,同時,將250 mL 0.9%氯化鈉溶液與10 U 縮宮素混合,靜脈滴注。觀察所有產婦用藥后情況,若宮縮情況仍無改善,且產后出血量>800 mL,應及時實施其他止血方式處理。
1.4 觀察指標 ①出血量:比較兩組術中、術后2 h 內及術后2~24 h 出血量;②出血情況:比較兩組產后出血、輸血以及其他止血措施應用情況;③不良反應:包括嘔吐、發(fā)熱、惡心、血壓升高等[4]。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術中、術后2 h內及術后2~24 h 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出血量比較(±s,mL)Table 1 Comparison of maternal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L)
表1 兩組產婦出血量比較(±s,mL)Table 1 Comparison of maternal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L)
組別對照組(n=47)觀察組(n=46)t值P值術后2~24 h 79.97±16.37 65.26±14.35 4.604 0.000術中392.84±157.35 340.72±140.84 2.037 0.045術后2 h 129.95±37.61 97.33±25.83 4.865 0.000
2.2 兩組產婦出血情況比較 兩組產婦出血發(fā)生率、產后輸血率及其他止血措施應用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出血情況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maternal bleed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maternal adverse effects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剖宮產屬于產婦分娩方式之一,也是解決難產的常見手段,不僅能挽救母嬰生命,還能使產婦產后保持正常的生產性能。產后出血為產科臨床常見的并發(fā)癥,若產婦存在巨大兒、高血壓、胎盤早剝等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其產后出血發(fā)生率也會相對提升,嚴重威脅孕產婦的生命安全[5]。產后出血的發(fā)病原因較多,其中子宮收縮乏力是指子宮因收縮無力、時間短等問題,進而造成子宮壁血竇閉合,使產婦出血風險增加。且剖宮產本身也是引起產后出血的原因之一。故改善產婦子宮收縮無力是降低產婦產后出血量的關鍵[6]。
縮宮素為臨床用于預防因宮縮無力而引起產后出血的常用手段,其能與子宮平滑肌受體結合,刺激子宮平滑肌產生強直性收縮,進而壓迫血竇達到止血的效果。但縮宮素結合平滑肌受體有限,若用藥無效時,盲目給藥不僅臨床效果不佳,且還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且縮宮素因其藥物作用存在個體差異性,其治療產后出血作用也不穩(wěn)定。因此,積極探討聯(lián)合安全有效的用藥方案,能降低產婦產后出血,減少不良結局發(fā)生[7-8]。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術中、術后2 h 內及術后2~24 h 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產婦出血率、輸血率及其他止血措施應用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縮宮素聯(lián)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預防產后出血,降低產婦出血發(fā)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析原因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與卡前列甲酯栓均屬于前列腺素,兩者對妊娠子宮具有較強收縮作用,與縮宮素聯(lián)合使用,對子宮上段產生刺激,使其能節(jié)律性收縮,進而降低子宮血流量,進一步降低輸血發(fā)生率,減少因輸血造成的感染風險,有利于降低醫(yī)療糾紛。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療效更佳,尤其針對胎盤前置、巨大兒、胎盤早剝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療效更顯著[9-10]。此外,相比卡前列甲酯,前列素氨丁三醇促宮縮療效更佳,并有安全、高效等特點,但價格相對較昂貴,因此,對于血源較緊張且經濟條件稍差的基層醫(yī)院,卡前列甲酯栓運用更廣泛。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未來仍需大樣本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高齡剖宮產產婦實施縮宮素聯(lián)合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療能預防產后出血,治療效果優(yōu)于卡前列甲酯栓,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