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方義, 劉衛(wèi)東, 王愛春, 黃少堂
(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01)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高和公路運輸行業(yè)的發(fā)展,交通事故發(fā)生的頻率次數(shù)也不斷上升。針對當前的形勢,我國相繼發(fā)布了相關法規(guī),對商用車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的配備做出了強制規(guī)定,以在政策層面推動主動安全系統(tǒng)在商用車領域的量產(chǎn)落地。乘用車方面,伴隨汽車四化的發(fā)展,汽車智能化也得到了空前發(fā)展,駕駛輔助功能的配置率逐漸增高。而目前多數(shù)的ADAS傳感器的算法都是基于乘用車進行訓練開發(fā),針對不同的車型,傳感器的布置位置和方式大相徑庭,勢必影響傳感器的感知能力。本文將研究一款乘用車攝像頭在輕型商用車上的功能性能差異。
汽車駕駛輔助系統(tǒng)的構(gòu)成和系統(tǒng)原理如圖1所示,主要由感知、決策、控制模塊組成。目前,感知模塊主要由毫米波雷達、攝像頭、360°環(huán)視系統(tǒng)、超聲波雷達,能實現(xiàn)自動泊車 (APA)、自適應巡航 (ACC)、緊急制動 (AEB)、盲區(qū)監(jiān)測 (BSD)、車道保持輔助 (LKA)、交通擁堵輔助 (TJA)等功能,而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還有激光雷達。車載傳感器感知前方道路上障礙物、車道線、交通標志、行人等信息。前向ADAS功能主要是使用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獲取前方目標相對距離、相對速度,通過決策與控制實現(xiàn)自適應巡航、緊急制動、交通擁堵輔助功能。攝像頭還可識別前方道路車道線,計算車輛與車道線的相對位置和車道線的曲率半徑,結(jié)合車輛的底盤轉(zhuǎn)向特性,實現(xiàn)LKA功能。可以看出單攝像頭可以實現(xiàn)L2級智能駕駛的所有功能,是性價比最高的傳感器,如表1是不同傳感器的性能對比。
圖1 智能駕駛系統(tǒng)組成
表1 智能駕駛感知傳感器性能對比
攝像頭和攝像頭后處理芯片端原理如圖2所示。攝像頭的光感原件識別外界圖像信息并轉(zhuǎn)化為電信號,根據(jù)編碼協(xié)議編碼圖像信號,通過低電壓差分信號 (LVDS)傳輸方式將圖像傳輸至圖像處理芯片 (ECU),經(jīng)過圖像信號品質(zhì)處理后,再傳遞至圖像處理單元 (GPU),利用深度學習或機器學習算法識別圖像中不同層次目標 (道路、行人、車輛、障礙物)。目標識別效果依賴于深度學習的樣本的類型和數(shù)量,因此深度學習目標識別的樣本需要不斷迭代和更新,不同的學習樣本會產(chǎn)生不同的視覺效果,這也是攝像頭高度會影響ADAS功能性能的根本原因。
圖2 智能駕駛攝像頭目標識別原理
如圖3和圖4所示,不同攝像頭安裝高度下,其成像差異較大,這就好比人的眼睛,在不同高度和視角對同一物體的認知是不一樣的。所以不同的攝像頭高度,對目標識別是有較大影響的,需要測試其性能是否能滿足相關要求。如果不能滿足就需要對特定的高度做針對性的圖像識別算法調(diào)整,以提高目標識別的準確率。特別是對于“商乘并舉”的車企來說,車型差異較大,一款攝像頭需要適配多種車型,需要對不同高度下的攝像頭性能進行驗證,才能確保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下面將以某款輕型商用車攝像頭安裝高度的驗證,來研究一款攝像頭適配不同車型安裝高度的差異性。
圖3 攝像頭安裝高度1.5m時車輛/車道線成像
圖4 攝像頭安裝高度2.1m時車輛/車道線成像
測試攝像頭安裝高度分別在1.50m、2.1m和2.4m下的FCW、LDW功能的性能對比。
1)參考國標GB/T 26773,分別測試偏移車速為0.3m/s、0.5m/s時的LDW報警時刻車輛前輪相對于車道線位置。單次報警測試,最早報警線應小于0.75m (車道線內(nèi)側(cè));最晚報警線為車道線外沿之外0.3m (乘用車)或1m (商用車)。
2)分別測試縱向車速30km/h、40km/h、70km/h、80km/h時的FCW功能中攝像頭的識別偏差;TTC報警閾值,參考國標GB∕T 33577,TTC不大于4s即可,但本次測試使用了如表2推薦的報警經(jīng)驗值。
表2 智能駕駛感知傳感器性能對比
驗證測試以某款輕型商用車 (配備前碰撞預警功能和車道偏離預警功能)為例,進行攝像頭安裝高度對報警性能影響的研究。
如圖5所示,測試設備以ViCANdo為核心,進行視頻、數(shù)據(jù)、報警信息的同步采集以及結(jié)果輸出。FCW的測試為場地內(nèi)的測試,還會用到假車,圖6為假車與ViCANdoLDW測試界面示意圖。
圖5 測試系統(tǒng)原理框圖
圖6 測試設備與ViCANdo測試界面示意圖
攝像頭高度分別為2.4m/2.1m/1.5m時,測試記錄LDW功能中攝像頭識別到的車道偏離報警位置。如圖7所示,圖中灰色區(qū)域代表實際車道線,寬度為0.15m;數(shù)據(jù)點位置為實際偏移報警時刻車輛位置;橫坐標表示距車道線邊緣實際距離;縱軸坐標無實際物理意義,只代表報警時刻先后。3種攝像頭高度分別選取20組偏移數(shù)據(jù),各組偏移車速為0.3m/s。圖8是偏移車速為0.5m/s,測試記錄LDW功能中攝像頭識別到的車道偏離報警位置。從測試結(jié)果可知,不同高度攝像頭安裝位置的TLC告警時刻滿足上述LDW通過準則,但攝像頭高度越低,報警點更接近車道線,即報警準確率更高,更及時有效提醒駕駛員車偏離車道。然后偏移車速越大,攝像頭高度對識別偏差的影響越明顯。
圖7 偏移車速為0.3m/s時LDW報警點
圖8 偏移車速為0.5m/s時LDW報警點
攝像頭高度為1.2m和分別將攝像頭高度修改為2.4m/2.1m/1.5m時,測試記錄FCW功能觸發(fā)時的時刻。如圖9~圖12所示,分別為本車車速為30km/h、40km/h、70km/h和80km/h時,記錄的FCW功能觸發(fā)時刻,橫坐標表示碰撞時間TTC,縱軸坐標無實際物理意義,垂直于x軸的直線分別代表上述兩級報警TTC閾值,各種攝像頭高度分別選取10組數(shù)據(jù)。從測試結(jié)果可知,不同高度攝像頭安裝位置的TTC誤差約-8%~13%,各個工況下,不同高度,一級報警TTC誤差較大,對距離識別的誤差也越大,在車速高的情況下更加明顯,說明攝像頭高度的不同對遠距離的識別影響較大。
圖9 偏移車速為30km/h時FCW報警點
圖10 偏移車速為40km/h時FCW報警點
圖11 偏移車速為70km/h時FCW報警點
圖12 偏移車速為80km/h時FCW報警點
本文介紹了ADAS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與原理,以及感知模塊攝像頭圖像感知的優(yōu)缺點,著重介紹了攝像頭安裝高度對圖像識別的影響和對ADAS功能性能的影響。并通過在對某款輕型商用車的測試驗證,用測試結(jié)果說明攝像頭安裝高度對圖像識別和對ADAS功能性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