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青
(蘇州大學劍橋-蘇大基因組資源中心 江蘇·蘇州 215123)
顯微鑷子、眼用手術剪刀和鑷子、26G留置針、70 m濾網、0.45 m過濾器、50mL離心管、10cm細胞培養(yǎng)皿、蠕動泵(LongerPump)、體式解剖鏡(Nikon)、顯微鏡(Olympus)、臺式離心機(Thermo)、高壓滅菌鍋(廈門致微)、細胞培養(yǎng)箱(Thermo)。
D-Hank’s平衡鹽溶液(PB180321)、DMEM 低糖(PM150246)、DMEM/F12(PM150313)、DMEM 高糖(PM150210)、200mM的Glutamine(PB180419)、1M 的HEPES(PB180325)、PBS、FBS、100×雙抗、0.25%Trypsin購自武漢普諾賽生命科技有限公司。DNaseI(KGF008)購自凱基生物。三溴乙醇(T48402)、2-甲基-2-丁醇(240486)、乳酸鈉(L4263)、地塞米松(D4902)、CollagenI(C3867)、膠原酶 IV(C5138)、EGTA(E3889)購自 Sigma 公司。無水乙醇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麻醉液:稱取10g的三溴乙醇,加入10mL的2-甲基-2-丁醇,4℃溶解過夜,使之充分溶解。取出上述溶液1.2mL,加ddH2O定容至100mL,顛倒混勻,4℃避光保存。
(2)100mM EGTA:稱取3.804g的EGTA,加入50mL的ddH2O攪拌溶解,攪拌過程中加入2M的NaOH促溶,待 EGTA完全溶解后,調節(jié) pH至7.2后,溶液定容至100mL。高壓滅菌后備用。
(3)地塞米松:25mg的地塞米松,加入25mL的無水乙醇,配制成2.55mM(1mg/mL)。取出1mL加入49mL的DMEM高糖培養(yǎng)基,稀釋成51 M(20 g/mL)的儲存濃度。
(4)Collagen I包被培養(yǎng)板:5mg/mL的Collagen I取出1mL,加入49mL的PBS溶液,將Collagen I稀釋為0.1mg/mL。10cm培養(yǎng)皿中加入10mL的0.1mg/mL的Collagen I,室溫靜置2小時以上或者4℃過夜包被。包被后的培養(yǎng)皿使用前在室溫恢復30min,吸棄包被液,用PBS洗滌1次后,可接種細胞。
(5)2%膠原酶IV:稱取0.5g的酶,加入25mL的DHank’s平衡鹽溶液,攪拌溶解30min,用0.45 m濾器過濾去除不溶顆粒,以免灌流時堵塞血管。
(6)灌流液I:吸取0.5mL1M的HEPES,0.5mL的100mM的EGTA,0.5mL 的100×雙抗,用 D-Hank’s補足至 50mL。
(7)灌流液II:吸取0.5mL1M的HEPES,0.5mL的2%膠原酶IV,0.5mL的100×雙抗,DMEM低糖補足至50mL。
(8)洗滌液:吸取2.5mL的FBS,10 L的60%w/w乳酸鈉,4 L 的 DNase I,0.5mL 的 100×雙抗,DMEM/F12補至50mL。
(9)肝細胞培養(yǎng)基:吸取5mL的FBS,0.5mL的100×Glutamine,0.1mL的51 M地塞米松,0.5mL的100×雙抗,DMEM高糖補至50mL。
9-12周齡的SPF級C57BL/6J雄鼠購自上海斯萊克實驗動物公司,飼養(yǎng)于蘇州大學實驗動物中心SPF級屏障系統(tǒng)。溫度控制在23±2℃,晝夜明暗交替時間12/12h。動物實驗操作嚴格遵守蘇州大學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的要求。
(1)灌流液I、II在水浴鍋內37℃預熱10min。
(2)留置針連接到蠕動泵硅膠管,以5mL/min流速先灌流75%酒精,灌流5min。然后灌流D-Hank’s平衡鹽溶液5min。最后以2mL/min流速灌流5min灌流液I,直至管內無氣泡,全部充盈灌流液I,暫停蠕動泵,備用。
(3)小鼠按照30 L/1g體重的劑量,腹腔注射麻醉液,等待2-3min小鼠進入深度麻醉。
(4)拎起鼠耳,將小鼠軀干浸泡于75%酒精30s,拎出在吸水紙上吸去多余酒精。
(5)固定小鼠四肢,使之呈“大”字形。在小鼠下肢腹部中線位置剪開皮膚和肌肉層,暴露腹腔。用鑷子把胃腸部撥到右邊,找到門靜脈和下腔靜脈。
(6)體式解剖鏡下邊觀察邊用眼科鑷與顯微鑷配合,輕輕剝離下腔靜脈處的白色薄膜和脂肪層,將留置針水平刺入下腔靜脈。
(7)開啟蠕動泵,灌流液I以2mL/min灌流約10s,肝臟顏色微微變淺、輕微膨脹時立即剪開門靜脈血管。
(8)持續(xù)灌流2min后,調整流速為3mL/min灌流2min。以后每灌流2min,流速增加1mL/min,直至最大灌流速度5mL/min。持續(xù)灌流至肝臟變成沙黃色,無血液留出。灌流液I總灌流時間約8-10min。
(9)灌流液轉換成灌流液II繼續(xù)灌流7-10min。灌流過程中,可以用鑷子夾閉門靜脈剪破口前端30s然后再松開,讓消化液充盈肝臟,使其充分消化。待肝臟微微膨脹,鑷子輕輕按壓肝臟后,按壓痕跡不會回彈時,即為肝臟消化完成。
(10)剪下肝臟放到含有10mL洗滌液的培養(yǎng)皿中,用眼科剪或200uL槍頭撕開肝臟外包膜,在溶液中抖動肝臟從而釋放肝臟細胞。
(11)上述細胞懸液用70 m細胞濾網過濾。過濾液按照50g/min轉速離心2min,使肝細胞沉淀下來。
(12)棄上清,加入15mL洗滌液重懸,50g/min離心2min,吸棄上清。重復洗滌2-3次。
(13)加5mL肝細胞培養(yǎng)基重懸,取細胞懸液加臺盼藍染色,統(tǒng)計細胞數及活率。
(14)按照3×105個/mL有活性的肝細胞密度接種于Collagen I包被的培養(yǎng)皿中,細胞置于37℃,5%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6-8h。
(15)培養(yǎng)6-8h后,吸棄舊培養(yǎng)基,PBS洗滌2次,去除未貼壁的肝細胞。
(16)加入新鮮的肝細胞培養(yǎng)基,細胞置于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每2天更換培養(yǎng)基。
9-12周齡C57BL/6J雄鼠經過肝臟灌流消化,平均每只小鼠可獲得3×107個肝細胞,細胞活率達80%。原代肝細胞培養(yǎng)6-8小時,細胞貼壁;培養(yǎng)24小時內,肝細胞呈現有邊界的多邊形,大部分細胞為兩個或多個細胞核(Fig1)。肝細胞培養(yǎng)超過24小時,細胞形態(tài)逐漸發(fā)生變化,變?yōu)椴灰?guī)則形(見圖1)。
Fig1 原代肝細胞(200×放大倍數)
肝臟是機體最大的消化器官、解毒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肝臟中,80%的細胞是肝細胞(肝實質細胞),大約20%細胞為非實質細胞,主要由肝竇內皮細胞、肝星狀細胞、巨噬細胞、膽管細胞、淋巴細胞等多種細胞組成。
肝細胞對pH、滲透壓以及ROS等極其敏感,直接剪碎肝臟并用消化酶消化很難獲得有活性的肝細胞,必須通過肝門靜脈或下腔靜脈灌流的方式來消化肝組織。而小鼠的肝臟小,門靜脈細,導致灌流技術較難掌握,阻礙了小鼠原代肝細胞的體外研究,譬如原代肝細胞能量代謝分析等。
本方法使用DMEM低糖、DMEM/F12作為灌流洗滌液,與部分文獻報道使用Williams’培養(yǎng)基E相比,兩者提取出的肝細胞數量和活率差異不大,并且使用DMEM系列培養(yǎng)基還具有價格便宜、采購周期短等優(yōu)點。
在灌流過程中,發(fā)現灌流速度對肝細胞的活率有較大影響,推測是灌流速度太快,導致肝臟過度膨脹,肝內壓增大,使肝細胞活率下降。因此,灌流時,流速調整寧慢勿快。灌流法常用肝門靜脈或下腔靜脈作為進針處,經過比較試驗發(fā)現,下腔靜脈比門靜脈粗大,血管走向清晰筆直,進針相對容易,下腔靜脈進針法較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