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江濤 楊瓊
摘? 要:目的? 觀察手術室護理對胸外科手術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的影響。方法? 選取玉溪市人民醫(yī)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463例胸外科手術患者,按照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230例: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與試驗組(233例:人性化手術室護理),比較兩組患者預后情況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試驗組患者術后72 h白介素-6、C反應蛋白以及腎上腺素等相關數(shù)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試驗組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室護理可直接影響胸外科手術術后肺部感染情況,人性化手術室護理干預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效果,而且還可以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值得在臨床中普及應用。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胸外科;術后肺部感染
中圖分類號:R47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5-0132-02
胸外科手術實施過程中可對肺臟在內的多個胸腔內器官、組織造成一定的刺激,術后肺部感染為胸外科手術患者常見并發(fā)癥,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可誘發(fā)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至多臟器功能障礙,不利于患者預后[1]。本次研究為論證手術室護理對胸外科手術患者預后影響,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玉溪市人民醫(yī)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463例胸外科手術患者,按照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試驗組行人性化手術室護理(n=233):男130例,女103例;年齡為27~64歲,平均年齡為(42.42±1.32)歲。對照組行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n=230):男120例,女110例;年齡為25~68歲,平均年齡為(42.48±1.34)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認可與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醫(yī)師參考萬學紅、盧雪峰主編第八版《診斷學》[2]中相關胸外科疾病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均符合胸外科手術適應證且順利完成手術。②患者及家屬均獲悉本次研究目的與方法,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①神志、意識紊亂患者。②臨床診療資料不全或中途轉院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術前1 d手術室巡回護士入科室查閱患者相關診療資料并了解患者術前準備情況,手術當天手術室護士持續(xù)觀測患者術中各項生命指征,同時結合手術進度向主治醫(yī)師傳遞手術器械。術后手術室護士將患者送回病房,并與管床護士交接患者術中相關資料。
試驗組行人性化手術室護理。術前:①手術室巡回護士與患者、患者家屬開展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結合圖片資料以及語言描述,使患者大體了解次日手術流程以及手術室環(huán)境。此外,手術室護理人員結合既往手術室治療預后良好案例,給予患者言語安撫。②對于行全身麻醉胸外科手術患者,巡回護士指導患者行床上腹部呼吸,以提升患者術后自主排痰能力。手術當天:①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手術室護士核對患者基本信息,通過談話促使患者精神放松。②手術室護士關注患者術中體溫,在充分暴露術區(qū)的同時對非手術區(qū)域進行遮蓋,保證術中手術室溫度恒定在24 ℃左右,在補液、輸血前對液體進行適當加溫。術后: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囑管床護士關注患者呼吸頻率,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此外,與患者家屬溝通,囑患者家屬術后24 h陪護的同時若發(fā)現(xiàn)患者術后24 h各項生命指征平穩(wěn),可在雙手消毒的情況下借助患者翻身,空拳叩擊患者雙肺肺底以促進患者排痰。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72 h白介素-6、C反應蛋白以及腎上腺素等相關數(shù)值且隨訪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情況和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通過自制調查表為患者開展護理滿意度調查,以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作為主要的評價指標,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72 h白介素-6、C反應蛋白以及腎上腺素等水平比較
試驗組患者術后72 h白介素-6、C反應蛋白、腎上腺素水平比對照組低,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情況
試驗組有4例患者術后發(fā)生肺部感染,對照組有18例患者術后發(fā)生肺部感染,試驗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1.72%)低于對照組(7.8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71,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評價
試驗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胸外科手術可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應激性刺激,在手術應激性刺激下糖皮質激素以及促腎上激素大量釋放,繼而導致血壓、血糖、心率以及體溫發(fā)生較大波動,增加患者術后器官功能紊亂發(fā)生率。因此對于胸外科手術患者通過優(yōu)化手術室護理干預,降低手術應激性刺激有利于患者預后[3]。胸外科手術患者人性化手術室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在術前開展健康教育、心理護理以及肺功能鍛煉,術中與患者溝通,均可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防止患者副交感神經興奮。人性化手術室護理術中實施體溫干預可降低手術操作對患者交感神經造成的刺激,從而降低患者術后白介素-6、C反應蛋白以及腎上腺素氧化應激指標以及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而且對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減少護患糾紛[4-5]。
本次研究顯示:試驗組患者術后72 h白介素-6數(shù)值、C反應蛋白數(shù)值、腎上腺素數(shù)值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試驗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為1.72%,對照組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為7.83%,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患者出現(xiàn)肺部感染癥狀的概率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6.56%,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91.30%,相比對照組,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說明,優(yōu)化手術室護理質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降低肺部感染癥狀的發(fā)生率,進而滿足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需求,對維護護患關系具有較高的促進意義。
綜上所述,胸外科手術患者優(yōu)化手術室護理質量可影響手術安全性,避免患者術后出現(xiàn)肺部感染的癥狀,提高護理滿意度,因此,人性化護理干預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仇勝利,韓麗婧.手術室護理對降低胸外科手術術后肺部感染率的影響[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9,32(5):428,424.
[2]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
[3]朱玉梅.PDCA循環(huán)法在胸外手術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探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2):136.
[4]盧宇.胸外科護理風險的原因及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與成效[J].智慧健康,2019,5(33):13-14.
[5]孫立娥.舒適護理模式實施流程在胸外科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9,16(31):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