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爭
摘? 要:目的? 探究強化護理模式對顱腦手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效果。方法? 將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冠縣中心醫(yī)院接受顱腦手術的86例患者,按照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與觀察組(實施強化護理模式),每組43例。對兩組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胭靜脈和股靜脈流速進行記錄并對比。結果? 經比較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胭靜脈和股靜脈流速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接受顱腦手術的患者實施強化護理模式,能夠有效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值得在臨床中普及應用。
關鍵詞:強化護理模式;顱腦手術;深靜脈血栓;預防;滿意率;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5-0125-02
顱腦損傷是由于受到外力暴力導致顱腦內組織不同程度的損傷,該疾病可單獨存在也可復合其他損傷,嚴重者可危及生命[1]。顱腦手術有著較高的臨床療效,但同時該種手術有著較大的創(chuàng)傷性,且術后患者康復期間需要長期臥床,如此一來,將有可能延遲翻身與下床活動,誘發(fā)一些并發(fā)癥,最為常見的就是深靜脈血栓[2-3]。本文為了深入探究強化護理模式對顱腦手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效果,選取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冠縣中心醫(yī)院接受顱腦手術的86例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納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冠縣中心醫(yī)院接受顱腦手術的86例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成兩組,各43例。其中對照組共有男23例,女20例;患者年齡為22~65歲,平均年齡為(42.31±2.31)歲。觀察組共有男24例,女19例;患者年齡為23~66歲,平均年齡為(43.13±3.13)歲。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次研究納入的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自愿參與。對比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納入患者均具備手術指征;②均順利完成手術。
排除標準:①排除有手術絕對禁忌證;②排除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患者和合并有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
常規(guī)組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內容包括入院指導、備皮及術前宣教、術后翻身飲食、引流護理、頸部功能訓練和出院指導等。
觀察組予強化護理模式:①建立強化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含1名醫(yī)生和3名護士,所有參與小組的成員均需有5年及以上的工作經驗。②健康教育。護理工作中需按照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手冊,并采用宣傳欄或者宣傳手冊等方式給患者家屬進行宣教,為患者家屬講解關于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③血栓的預防。首先,醫(yī)院需組織所有參與護理的人員進行專業(yè)的培訓,培訓的內容應當包括深靜脈血栓所有知識。待患者入院之后,護理工作者需給患者進行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入院的患者需在24 h之內評估,手術結束后6 h需再次進行評估,然后根據(jù)風險等級進行預防。對于風險較低(0~2分)的患者,需盡早讓其活動,同時強化宣教,讓患者簽字,責任醫(yī)生還需在24 h內對患者進行再次評估和確認,并給予相應的預防措施。對于中風險(3~4分)患者,需基于低風險患者基礎之上進行相應的預防,可在患者的床頭掛黃色標識,并將其患肢抬高,有必要的條件下需進行抗凝治療。對于高風險(超過5分)患者,需在其床頭掛紅色標識,醫(yī)生需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并簽字,對患者實行抗凝治療,治療前患者也需要簽字。對于中高?;颊撸熑吾t(yī)生應當在8 h內對患者進行評估,并確認其有無出血風險,同時給出相應的預防措施。醫(yī)護人員需嚴格執(zhí)行相應的措施,并對患者健康情況進行監(jiān)督和檢查,根據(jù)所制定的健康方案鼓勵患者堅持實行,確保強化護理模式有效。強化護理模式相關人員需定期進行匯總,以會議的模式進行總結,并不斷更新相關措施。④出院指導?;颊叱鲈簳r管理小組需對其相關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并給患者制定健康檔案,在患者出院后進行電話隨訪,對患者康復情況有所掌握,同時給予相應指導,加速患者康復。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進行記錄并對比。
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兩組患者術后的胭靜脈和股靜脈流速進行檢測,并對其平均速度進行計算并對比。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術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對比
對照組43例患者中,共有7例發(fā)生術后深靜脈血栓,總發(fā)生率為16.28%;觀察組43例患者中,共有1例發(fā)生術后深靜脈血栓,總發(fā)生率為2.33%。經比較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胭靜脈和股靜脈流速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胭靜脈和股靜脈流速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顱腦損傷疾病的致殘及致死率較高,在全身損傷占據(jù)首位,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巨大的影響?;颊咴谑軅髽O有可能腦組織出現(xiàn)變性及壞死等臨床癥狀。及時采取治療對于該疾病患者的康復意義重大[4]。手術是治療顱腦損傷的主要方式,有著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但顱腦手術的創(chuàng)傷較大,且患者術后需要較長時間的臥床康復,而上期臥床極易引發(fā)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由此可知,對于接受顱腦手術治療的患者,給予其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對于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保證其康復效果尤為重要[5-6]。
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中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胭靜脈和股靜脈流速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看出,對接受顱腦手術的患者施予強化護理模式,對于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改善其胭靜脈和股靜脈流速均有著顯著的效果。究其原因,強化護理模式屬于一種新的護理模式,其主要構建了醫(yī)護患一體化的模式,對外科入院患者的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工作進行重建,對其入院環(huán)節(jié)進行完善,并明確各個醫(yī)護人員的職責,預防護理中斷亦或糾紛的問題。醫(yī)護一體化主要遵循了以人為本,盡量滿足患者相應需求,讓患者滿意[7-8]。此外,該模式還能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緩解醫(yī)患關系。同時,強化護理模式遵循了以人為本,構建了醫(yī)護患一體化的模式,明確各個醫(yī)護人員的職責,進一步提高了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也保證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
綜上所述,對接受顱腦手術的患者實施強化護理模式,能夠有效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值得在臨床中普及應用。
參考文獻
[1]袁麗,穆億,楊婭,等.強化護理減少顱腦損傷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觀察[J].西南軍醫(yī),2018,20(4):482-483.
[2]李春燕.早期護理對顱腦手術后昏迷患者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負性情緒的護理效果[J].雙足與保健,2019,28(4):99-100.
[3]楊玉蘭.腦出血患者開顱手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32):262-263.
[4]盧婷,段旭蕾,呂朋賓.顱腦術后患者行早期運動護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飲食保健,2019,6(38):124-125.
[5]魯媛媛. 強化護理對顱腦手術后昏迷患者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效果[J].雙足與保健,2019,28(19):112-113.
[6]張貝貝.綜合護理干預對顱腦手術后昏迷病人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6(27):56-57.
[7]陳慶華.強化護理對顱腦手術后昏迷患者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評估[J].雙足與保健,2018,27(10):95,97.
[8]董海平.早期護理干預對顱腦手術后昏迷患者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負性情緒的護理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5):913-914.
[9]譚莉.早期護理干預預防腦出血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 醫(yī)學美學美容,2019,28(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