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娟
(深圳市福田區(qū)審計局, 深圳 518017)
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體系是高層建筑較常選用的結構體系。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各具優(yōu)缺點:鋼筋混凝土結構整體性好,耐火性和耐久性好,造價低,施工用料取材方便,但其整體結構自重大,混凝土抗拉強度低且抗裂性差,人工消耗量大,施工工期長;鋼結構強度高,自重輕,塑性韌性好,材質均勻,裝配式程度高,人工消耗量小,施工工期短,但鋼材易腐蝕,耐火性和耐熱性差,造價高。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結合了兩種結構體系的優(yōu)點,如承載力高、抗震性能好[1]。
依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簡稱抗規(guī)),結構體系應根據建筑的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建筑高度、場地條件、地基承載力、結構材料和施工條件等因素,經技術、經濟和使用條件綜合比較而確定[2]。為了確定深圳某高層建筑的結構方案選型,在設計過程中比較了鋼框架-偏置筒體結構和傳統(tǒng)鋼筋混凝土框架-偏置筒體結構之間的差異,對比兩種結構方案的抗震性能、材料用量、空間利用率、工程造價及施工工期。
深圳某高層建筑項目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地下室為大底盤,主塔樓地上31層,裙房地上9層,幼兒園地上3層;地下4層,建筑物總高度分別為148.8m(主塔樓)、43.0m(裙房)。主要使用功能有:劇院、展覽廳、圖書館、文化中心、辦公用房、設備用房、幼兒園等。結構模型圖詳見圖1。
本工程主塔樓采用鋼框架-偏置筒體結構體系,裙樓部分結構形式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偏置筒體結構體系,共有5項一般不規(guī)則超限項,且絕大多數為輕微超限,屬于超限工程。本工程所在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0.1g),場地類別為Ⅱ類,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特征周期為0.35s,裙房、1~9層主塔樓及幼兒園抗震設防類別為乙類,抗震等級為特一級,10~31層主塔樓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3],抗震等級為一級[4]。
主塔樓單層建筑面積為1 319m2,筒體外墻厚度分別為600,500,400mm,最大柱距為10.5m。根據建筑布局,采用鋼框架-偏置筒體結構體系、鋼筋混凝土框架-偏置筒體結構體系這兩種不同的結構體系分別建立模型,方案1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偏置筒體結構體系,結構標準層平面布置見圖2,外框柱采用型鋼混凝土柱和普通鋼筋混凝土柱,型鋼混凝土柱最大截面尺寸為1 500×1 500,外框梁為截面尺寸500×950的鋼筋混凝土梁,內框梁為最大截面尺寸500×900的鋼筋混凝土梁,樓面采用預制疊合板。方案2采用鋼框架-偏置筒體結構體系,結構標準層平面布置見圖3,外框柱尺寸分別為1 500×1 500(型鋼混凝土柱),1 000×1 000(鋼管混凝土柱),850×850(鋼管混凝土柱),外框梁為最大截面尺寸H950×450×16×40的工字鋼梁,內框梁為最大截面尺寸H750×450×12×35的工字鋼梁,樓面采用壓型鋼板-鋼梁組合樓面。兩種結構方案的樓面梁與外框柱剛接,與核心筒鉸接。柱的截面尺寸及材料等級見表1,梁截面尺寸對比詳見表2。
圖2 方案1鋼筋混凝土框架-偏置筒體結構標準層平面布置
圖3 方案2 鋼框架-偏置筒體結構標準層平面布置
兩個方案柱截面尺寸及材料等級對比 表1
兩個方案梁截面尺寸對比 表2
由此可見,方案2較方案1框架柱截面面積平均減少45.31%,內框梁梁高縮小15cm,提高了空間利用率。
依據抗規(guī),對兩個方案的結構進行多遇地震和50年一遇風荷載作用下的彈性分析[5],并對結構的整體剛性指標進行統(tǒng)計,如表3所示。
將兩個方案X向受剪承載力比進行對比,對比結果詳見圖4,由圖可知:1)兩個方案主塔樓層受剪承載力比都大于0.8,依據抗規(guī)要求,豎向比較規(guī)則;2)雖然20層與21層平面布置及梁柱截面沒有發(fā)生變化,但是方案1樓層受剪承載力比為2.34(20層與21層的比值,余同),方案2樓層受剪承載力比為1.0,相對來說方案2的標準層樓層受剪承載力比更均勻,沒有發(fā)生突變,平穩(wěn)過渡。
兩個方案整體剛性指標對比 表3
圖4 兩個方案樓層受剪承載力比
依據《廣東省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DBJ 15-92-2013)[6](簡稱廣東省高規(guī)),本項目水平位移角限值為1/650,根據表3統(tǒng)計結果,兩種結構方案都能滿足抗規(guī)和廣東省高規(guī)的剛性指標要求,達到小震作用下“結構處于彈性狀態(tài),構件無損壞”的抗震性能目標[7]。方案1的上部結構自重比方案2的結構自重比多4.6%,方案1的柱底最大軸力比方案2的柱底最大軸力大20.8%,方案1在地震作用下X向最大層間位移角比方案2大9.5%,Y向最大層間位移角比方案2大22.47%。由此可見,方案2的上部結構自重更輕,鋼框架-偏置筒體結構利用鋼材的柔韌性可吸收和消耗更多的地震能量,抗震性能更優(yōu)[8]。兩個結構方案的各項指標都滿足規(guī)范要求,主要參數也都在合理范圍內,兩個方案在結構上都具有可行性[9]。
本文對兩種方案的材料用量、工程的結構造價進行統(tǒng)計,并根據本工程施工單位以往的項目經驗統(tǒng)計結構施工工期,再進行比對,分析采用不同的結構體系對工程的結構造價和結構施工工期的影響,對比結果如表4所示。除此之外,方案1的施工特點為塔樓標準層部分采用預制混凝土疊合板,現(xiàn)澆疊合層,結構構件吊裝重量大。低區(qū)轉換部位梁、柱、支撐內需埋置型鋼,節(jié)點施工復雜。方案2的施工特點為預制鋼結構現(xiàn)場采用螺栓拼接,施工效率相對較高。方案2施工效率更高。
兩個方案工程造價及結構施工工期對比 表4
由此可見,在本工程主塔樓單位面積結構造價方面,方案2比方案1高1 015.86元/m2,方案1較方案2工程造價更低。與混凝土結構相比,塔樓結構采用鋼框架-偏置筒體結構體系可以有效縮短施工工期,本工程主塔樓標準層采用方案2可以有效節(jié)省施工工期66d,裝配式施工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難度,提高施工效率[10]。
(1)兩個結構方案的各項指標都滿足規(guī)范要求,主要參數也都在合理范圍內,兩個方案在結構上都具有可行性,可落地性。
(2)基于本工程,鋼框架-偏置筒體結構比鋼筋混凝土框架-偏置筒體結構框架柱截面面積平均減少45.31%,每層凈空多150mm??梢婁摽蚣?偏置筒體結構可以較好地實現(xiàn)標準層凈高與面積實用率。
(3)鋼框架-偏置筒體結構上部結構自重輕,可以節(jié)約基礎費用。利用鋼材韌性強的優(yōu)點,可吸收和消耗更多的地震能量,實現(xiàn)更安全的結構抗震設計。
(4)鋼框架-偏置筒體結構用鋼量比鋼筋混凝土框架-偏置筒體結構用鋼量高,工程造價成本更高。通過本工程的造價分析,比混凝土方案單方造價高1 015.86元/m2。
(5)鋼框架-偏置筒體結構采用裝配式施工,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本文對本工程的分析中,標準層節(jié)省施工工期約66d。
(6)如果工期不緊張,對造價要求很嚴格,可選用方案1;如果工期緊張,對造價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可選用方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