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引
(滁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血液病。此病患者可發(fā)生嚴重骨痛、高鈣血癥、貧血、腎臟損傷等并發(fā)癥,從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1]。以往,臨床上常聯(lián)用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對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不夠理想[2]。本文對滁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6 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旨在探討為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聯(lián)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來那度胺進行治療的效果及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將滁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于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96 例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臨床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得到確診;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3]。其排除標準是:存在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存在精神異?;驅χ委煹囊缽男暂^差;對本研究中使用的藥物過敏。按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數(shù)分別為27 例、21 例;其年齡為41 ~74 歲,平均年齡(57.52±3.91)歲。乙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例數(shù)分別為26 例、22 例;其年齡為42 ~73 歲,平均年齡(57.46±3.97)歲。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本研究經滁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為甲組患者采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進行治療,方法是:1)在治療的第1 天、第4 天、第8 天和第11 天,為患者皮下注射硼替佐米(生產廠家:Ben Venue Laboratories Inc,規(guī)格:1.0 mg/瓶,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40065),每次1.3 mg/m2,1 次/d。2)在治療的第1 天、第2 天、第4 天、第5 天、第8 天、第9 天、第11 天和第12 天,為患者靜脈滴注地塞米松(生產廠家: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5 mg/1 mL,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1020330),20 mg/ 次,1 次/d。治 療21 d 為1 個治療周期,連續(xù)治療4 個周期。在此基礎上,為乙組患者加用來那度胺進行治療。來那度胺(生產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5 mg/粒,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93115)的用法是:口服,25 mg/次,1 次/d。連用21 d 為1 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 個療程。
1)實驗室檢查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兩組患者血清M 蛋白、β2微球蛋白、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水平。2)臨床療效。參照國際骨髓瘤工作組制定的多發(fā)性骨髓瘤療效判定標準將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非常好的部分緩解(verygood partialre sponse,VGPR)、部分緩 解(partialre sponse,PR)、疾 病 穩(wěn) 定(stable disease,SD)及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CR 例數(shù)+VGPR例數(shù)+PR 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總反應率[4]。3)免疫功能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血清CD3+、CD4+、CD4+/CD8+的水平進行測定。4)不良反應。觀察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1.0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IL-2、M 蛋白、β2微球蛋白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乙組患者血清M 蛋白及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均低于甲組患者,其血清IL-2 的水平高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的比較(± 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的比較(± s)
組別 IL-2(pg/mL) M 蛋白(g/L) β2 微球蛋白(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甲組(n=48) 24.15±3.61 30.89±2.76 53.97±4.57 36.12±2.47 9.34±1.21 4.53±1.08乙組(n=48) 24.12±3.58 38.03±2.95 54.02±4.60 22.76±4.13 9.49±1.26 3.02±0.92 t 值 0.041 12.245 0.053 19.234 0.594 7.374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治療后,乙組患者的總反應率(91.67%)高于甲組患者的總反應率(75.00%),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CD3+、CD4+及CD4+/CD8+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乙組患者血清CD3+、CD4+及CD4+/CD8+的水平均高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的對比(± s )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的對比(± s )
組別 CD3+(%) CD4+(%)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甲組(n=48) 51.83±3.54 62.18±4.13 30.43±2.43 35.06±2.79 1.04±0.21 1.27±0.28乙組(n=48) 51.82±3.56 68.59±4.62 30.51±2.39 45.34±2.02 1.07±0.19 1.68±0.35 t 值 0.014 7.166 0.163 20.677 0.734 6.337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在治療期間,甲組患者與乙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分別為18.75%、22.92%,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4。
表4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比較
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單克隆漿細胞惡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近年來,新型靶向藥物在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顯現(xiàn)出良好的療效[5]。硼替佐米是一種針對骨髓瘤的新型靶向藥物。此藥屬于可逆性蛋白酶體抑制劑。藥理學研究表明,此藥可抑制泛素特異性蛋白酶的活性,導致信號傳導蛋白發(fā)生降解,從而可阻斷細胞內信號傳導通路,最終導致細胞凋亡[6]。相關的研究指出,硼替佐米可逆轉人體對左旋苯丙氨酸氮芥、多柔比星及地塞米松等藥物的耐藥性。近年來,以硼替佐米為主的治療方案已成為臨床上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首選方案。王飛等[7]指出,聯(lián)用來那度胺與硼替佐米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減輕其體內的炎癥反應,促進其康復。來那度胺是一種新型的免疫調節(jié)劑。此藥可通過刺激T 細胞來促進IL-2 的分泌,從而可起到免疫調節(jié)作用。有研究指出,來那度胺可抑制細胞因子的合成,降低骨髓細胞的耐藥性,從而可促進骨髓細胞的凋亡。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乙組患者的總反應率、血清CD3+、CD4+、CD4+/CD8+、IL-2 的水平均高于甲組患者,其血清M 蛋白、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均低于甲組患者,P<0.05。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相比,P>0.05。
綜上所述,聯(lián)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來那度胺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療效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