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葉 王 波 韓海心
肝癌是我國消化系統(tǒng)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因其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診斷時往往已處中晚期,進而導致其病死率較高[1]。而目前針對此病,根治性肝癌切除術作為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式,由于人體的肝臟具有復雜的解剖結構和豐富的血供,因此手術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大失血而需要通過外界輸注血液來確?;颊甙踩玔2]。因此,充分的術前備血是擇期肝癌手術成功開展的必要條件。目前臨床上最為多見的輸血方式仍是同種異體輸血,但其常因血源緊張而導致?lián)衿谑中g無法按時進行,且易導致多種不良反應[3-4]。而預存式自體輸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donation,PABD)的出現(xiàn),不僅其不良反應較少,同時不會傳染疾病及浪費血資源,因此逐漸成為擇期手術患者術前的常用備血方案[5]。本研究通過分析PABD對行肝癌根治術患者的炎性因子,免疫指標及預后的影響,旨在進一步證實其的優(yōu)勢所在。
選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均行肝癌根治術治療)。根據(jù)圍術期輸血方式的差異分為2組,各31例。研究組采取PABD,其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為(49.0±1.6)歲,體重55~73 kg,平均體重為(61.8±6.3)kg;輸血量400~600 ml,平均輸血量為(462.6±12.0)ml;而對照組采取異體輸血方式,其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齡28~63歲,平均年齡為(47.3±1.5)歲,體重53~75kg,平均體重為(65.8±4.2)kg;輸血量400~600 ml,平均輸血量為(445.8±10.2)ml。以上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可比(P>0.05)。
①所有患者均為接受根治性切除術的肝癌患者;②所有患者均排除伴有心、腎等其他嚴重疾病或免疫性疾病者;③所有患者均具備輸血指征;④所有患者均簽署輸血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均行肝癌根治術。研究組患者術前分多次采血(每次200~400 ml)。采血前60 min,根據(jù)當次的采血量3倍來補充平衡鹽,采血后用CPDA-1 血袋在4 ℃環(huán)境下保存,采血間隔時間至少3天,截止采血時間在術前3 d?;颊咦圆裳_始到術后的3~4周,需額外補充鐵劑。手術當天取出自體血37 ℃水浴孵育,術畢前回輸至患者體內(nèi),回輸血液期間注意依照時間順序,先輸注后再采集血液,后輸注最先采集的血液。對照組患者在實施肝癌根治性切除手術過程中根據(jù)出血量采集異體輸血。
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凝血功能指標的差異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炎性指標的差異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細胞水平變化差異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年復發(fā)率的差異情況。
術后2 h,兩組患者PT及APTT均長于術前,而FIB均低于術前(P<0.05),見表1 。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凝血功能指標的差異情況比較
術前兩組免疫細胞指標無差異(P>0.05),而術后研究組免疫細胞指標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細胞水平變化差異情況比較
術前兩組炎性指標無差異(P>0.05),而術后研究組炎性指標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炎性指標的差異情況比較
術后1年,對照組復發(fā)率為6.5%(2/31),研究組復發(fā)率為9.6%(3/31),兩組比較無差異(P>0.05)。
肝臟因解剖結構復雜且血供豐富,因此針對此類腫瘤的根治手術具有較大的難度,術中無法避免的發(fā)生大量失血,為確保手術的順利實施,需進行恰當?shù)妮斞绞絒6]。而目前,臨床上主要利用異體輸血的手段,但可能發(fā)生血庫供應并不能夠滿足臨床需求,增加了血液傳播性疾病等風險或其他的不良反應,進而影響患者的預后[7]。隨著醫(yī)學的不斷進步,自體輸血技術在臨床上不斷的發(fā)展,其不僅在血源緊張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還能夠減少輸血對機體免疫功能產(chǎn)生的影響,最終減少腫瘤復發(fā)風險[8]。本研究通過分析PABD對行肝癌根治術患者的炎性因子,免疫指標及預后的影響,以期進一步證實其的優(yōu)勢所在。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 h,兩組患者PT及APTT均長于術前,而FIB均低于術前(P<0.05),此結果表明儲存式自體血回輸與異體輸血對患者的凝血功能影響均較小且安全可靠[9]。同時結果發(fā)現(xiàn),術前兩組免疫細胞指標無差異(P>0.05),而術后研究組免疫細胞指標較對照組高(P<0.05),這表明自體輸血對患者術后免疫功能的影響較小,而異體輸血對免疫功能抑制的時間較長[10-11]。另外,我們發(fā)現(xiàn)術前兩組炎性指標無差異(P>0.05),而術后研究組炎性指標較對照組高(P<0.05),分析原因可能為肝癌患者在術后輸注的同種異體血可激發(fā)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下降,進而影響機體的應激反應程度,從而降低機體抗炎、抗腫瘤的能力[12-13]。最后我們對兩組患者1年復發(fā)率的差異情況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術后1年,兩組患者的復發(fā)率比較無差異(P>0.05)。
綜上所述,PABD可以降低對于實施肝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機體免疫抑制功能,亦不會對其腫瘤的復發(fā)和凝血功能產(chǎn)生顯著影響,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