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昌市一考生
時光飛逝,花開花落。剪斷青春的臍帶,我們會勇敢長大。
——題記
法國梧桐三年繁茂與凋落,被時光雕刻成我們的模樣,天邊融融的暖日溫柔地與學校操場深情擁吻,灑落一地酡紅色的余暉?;貞涬S婉轉的鳥鳴唱起了歌,微風中飄揚的是我們的青春。
三年的初中生活像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個微微顫動的音符下都藏著一個溫暖而又催人淚下的故事。三年前的我們,活蹦亂跳地來到這所學校,略顯拘謹?shù)刈鲋晕医榻B,有著一張張漾滿笑容的臉,帶著青春期獨有的朝氣與活力。那時的我,寫著歪歪扭扭的字,作著稚嫩的詩,卻以為它在這世上無與倫比。面對陌生的同學,我因緊張常分不清“z”和“zh”,一開始還羞紅了臉,到最后卻忍不住開懷大笑。還有敬愛的老師們,無時無刻不在關愛著我們的學習與生活,猶如維系著我們生命的“臍帶”一樣,呵護著我們成長。在我的心里,老師一直是我的至親至愛,如同我的親人一般。
你是否還記得?你們是否還記得?我的好姐妹們,我的好“哥們兒”們!我送給你的“埃菲爾鐵塔”,你送給我的“一杯子等于一輩子”,一起許下美好祝愿的大大的綠色許愿樹,我們都愛喝的檸檬汁和奶茶,被我們唱跑調的歌……還有還有,我們約好了,十多年后,我要做你的伴娘,一定不要忘了喲,我們的專屬“伴娘團”。
同桌的你,是否還記得默寫過的《小石潭記》,背誦過的“勾股定理”“歐姆定律”和“元素周期表”?昨晚的電視劇演到了第幾集?明天還要不要升旗?同桌的你,還記得我們一起唱得撕心裂肺的情歌嗎?我們?yōu)榱四牡李}爭得面紅耳赤?談論過誰和誰的八卦,誰暗戀過誰的臉龐,誰嫉妒著誰的成績?親愛的同學,我們的情誼又何嘗不像一條如影隨形的青春的“臍帶”,成為我們美好的懷念和依靠呢?哦,對不起,我又說多了。但是,誰的青春不這樣?這就是我們最純粹的青春。
敬愛的老師,您為了我們煞費苦心。在課堂上,總能聽到老師們的各式經典語段,他們在傳授新知識的同時也不忘幽默,惹得我們這些笑點低的小孩哈哈直笑。這些都是老師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記憶,我們會一直珍藏在心底,將其視作永久的感動。
誠然,我的初中生活80%的部分是學習,但我并不愿做學習的機器與奴隸,我想讓它承載更多的快樂;我的初中生活隱匿在一點一滴的忙碌中,飄逝在時光的影子里,美得如同絢爛的煙花??墒菬熁ㄒ桌?,人事易分,畢業(yè)在即,中考將至,我們必須剪斷青春的“臍帶”,咬著牙去迎接初中生活的結束……
也許,還有校園里的那一排排梧桐樹,會癡癡地守著我們的回憶吧。雖然回憶值得留戀,但我們更渴盼成長。讓我們懷揣自己的夢想起航,去譜寫青春最華美的樂章!
選材真實,情感動人。作者抓住“青春”和“臍帶”這兩個關鍵性詞語審題立意,以飽蘸深情的筆觸、感人肺腑的語言,真切地回憶了初中的校園生活。這里有“我”青春的笑臉,這里有難忘的學友,這里有親愛的“同桌的你”,這里還有用心良苦的老師。師長的關愛和同學的情誼如同維系著生命的“臍帶”,呵護著我們健康地成長,但我們必須剪斷這“臍帶”,才能成為真正意義的人,從而去實現(xiàn)更加美好的人生理想。
文筆生動,主題鮮明。作者用“題記”點明題旨,闡釋題意,讓讀者對文章的中心有明確的把握。文中人物描寫真切生動,富有感染力。在作者筆下,青春如畫卷般鋪展開來,有一種炫目的美感。全文層次清晰,結構完整,意旨明顯,內涵雋永,是一篇成功的考場佳作。
命題作文《青春的臍帶》,從提示語中不難看出命題者的設題意圖,即借“臍帶”之喻,觀照學生的成長,喚醒他們對成長的思考與體悟。因此,該題應歸到“成長”母題中去,審題和立意的著力點應落在“成長”上。感受成長,體悟成長,是我們認識自我、提升自我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考作文命題永恒的熱點主題。關于“青春”與“成長”的話題,具有寬廣的表達空間,可供選擇的素材也很多。
1.關注校園生活,聚焦成長中的場景,抒發(fā)情感與體驗。校園生活是中學生最為熟悉的,也是考生常用的思路。可擷取校園學習生活中幾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故事場景,如在早讀課上認真讀書,終于理解了某篇詩文的深刻意蘊;在晚自習時獨自鉆研,終于解出了某道數(shù)學難題;在操場上積極鍛煉身體,終于測試達標等,來凸顯自己脫離老師這條“無形的臍帶”的感受,抒發(fā)對自我成長的體悟,娓娓道來那一份真摯的情感或人生的教益。
2.關注家庭生活,記敘自己成長中的故事,表現(xiàn)責任與擔當。家庭生活也為學生所熟知,如平時留心,亦可信手拈來。如寫自己理解和包容媽媽的嘮叨,并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打消媽媽對自己的擔心;寫自己獨自在家時,學會生活自理,戰(zhàn)勝怕黑與孤獨的恐懼心理;寫“我”認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決定從自身做起,對家庭的垃圾進行分類,在外時一定會找到垃圾桶才丟垃圾,并積極參與“環(huán)保小發(fā)明”活動等。從這些普通而平凡的小事中,來凸顯斷開“青春的臍帶”后,自我生命的獨立意識和應有的擔當與責任。
3.關注社會生活,喚醒自己的社會角色,展示生命存在的意義。對于初中生而言,以“社會角色的喚醒”入文是一個容易博得閱卷人好評的立意視角。因為“成長”本沒有固定的形式,初中生也可以以一個“社會人”的角度,同情弱小、熱心公益、關注時事,并進而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展示更廣泛意義上的成長。從而彰顯自我斷開“青春的臍帶”后,已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從這一角度構思,角度巧妙且主旨積極,文章被評高分也就理所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