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牧草生態(tài)化學計量特征對毛足棒角蝗取食行為的影響

        2021-11-02 13:52:38趙萬凱郝樹廣鄭文勝鄭金鋼敦惠霞
        北方農(nóng)業(yè)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羊草歷期雌性

        趙萬凱,郝樹廣,鄭文勝,鄭金鋼,敦惠霞

        能量流動是生態(tài)系統(tǒng)最基本的功能和特征之一,作為我國北方主要食草動物的蝗蟲,是能量傳遞和轉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在草原和無脊椎動物中貢獻的生物量和多樣性最大[2],蝗蟲的發(fā)生與植被群落結構存在復雜的關系,通過研究蝗蟲與其寄主植物無機化學元素組成的關系、蝗蟲種群和不同發(fā)育階段的生物量及能值特征,揭示了不同蝗蟲種類和個體的能量收支、種群的能量動態(tài)及蝗蟲群落能量流模式[3]。在這些動態(tài)過程中,環(huán)境的小氣候狀況、植物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和蝗蟲的天敵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4-5]。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是化學計量學和生態(tài)學相結合,是研究化學元素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對生態(tài)耦合作用的一門科學[6]。植物營養(yǎng)元素及化學計量是生態(tài)學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碳、氮計量關系與植物個體增長、種群增長、物種多樣性增長、群落結構及生態(tài)的聯(lián)系,對于生態(tài)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7]。植物與蝗蟲存在著緊密而復雜的關系,二者相互影響[8]。研究表明高氮葉片飼養(yǎng)的亞洲小車蝗遷移能力更強,從而加大了蝗蟲成災風險[9],但含氮量過高的植物也會導致蝗蝻的高死亡率[10]。

        目前,關于不同的放牧強度可以導致草原蝗蟲在空間、時間和種類上的演替及優(yōu)勢度的消長,蝗蟲的分布、組成和豐盛度等特征與植被營養(yǎng)、類型和結構變化的關系;蝗蟲天敵對蝗災發(fā)生的重要調(diào)控作用已有報道[11]。另有研究表明,植物營養(yǎng)成分之間可以相互作用,也可以與次級代謝產(chǎn)物相互作用,從而影響昆蟲的生長發(fā)育[12-14]。人工飼養(yǎng)蝗蟲試驗表明,植物體內(nèi)的含氮化合物和含碳化合物能夠影響昆蟲的生長發(fā)育[15-16],然而關于人工飼料如何影響蝗蟲性能的研究較少[17-26]。

        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屬蝗總科槌角蝗科棒角蝗屬蝗蟲,是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典型早期優(yōu)勢種,一年只發(fā)生一代,產(chǎn)卵于地下,并在地下越冬。5月中下旬開始孵化,6月中旬為羽化高峰期,主要取食羊草(Leymus chinesis)和克氏針茅(Stipa krylovil)。本研究通過配制人工飼料,分析不同人工飼料對毛足棒角蝗取食的選擇、適應性、發(fā)育與存活的影響;并通過研究放牧與補水不同管理方式對牧草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結合植物生態(tài)化學計量,分析牧草C、H、N、S 元素含量及總碳∶氮比(C∶N)、總碳∶氫比(C∶H),旨在為調(diào)整放牧管理模式促進草地合理利用、改變植物營養(yǎng)成分、退化草地恢復和保護等技術體系改變蝗棲息環(huán)境,使天敵種類和數(shù)量增加,從而控制蝗蟲的暴發(fā),并以營養(yǎng)關系角度為草原蝗蟲災害治理提供生態(tài)與化學理論依據(jù)。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位于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內(nèi)蒙古草原動物生態(tài)研究站實驗室(錫林郭勒盟毛登牧場,44°14′3″N,116°31′46″E),平均海拔1 160 m,年平均溫度-0.4 ℃,年降水量365.6 mm。

        1.2 試驗材料與設計

        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內(nèi)蒙古草原動物生態(tài)研究站實驗室內(nèi),進行人工飼料試驗。不同配比人工飼料為:N 營養(yǎng)(無維生素酪蛋白、細菌蛋白胨、雞蛋白,純度在99.5%以上),C 營養(yǎng)(蔗糖、可溶性淀粉,純度在99.5%以上);氮∶碳系列(7∶35、14∶28、28∶28、28∶14、35∶7),蔗糖∶淀粉系列(0∶50.0、12.5∶37.5、25.0∶25.0、37.5∶12.5、50.0∶0)。

        2020年5月25日左右,在野外收集毛足棒角蝗4 齡若蟲1 000 只左右,在室內(nèi)培養(yǎng)箱內(nèi)培育至5 齡初始。若蟲在4~5 齡,用牧草喂養(yǎng),每天觀察若蟲(早、中、晚各1 次),取剛蛻皮成功的5 齡若蟲(蛻皮在12 h 以內(nèi)健康有活力的),稱單蟲重,然后用不同配比人工飼料在養(yǎng)蟲杯繼續(xù)飼養(yǎng),每個養(yǎng)蟲杯放1 只,重復13 次。用記號筆在養(yǎng)蟲杯標記雌雄,每隔72 h 換1 次飼料,每次0.1~0.2 g,每天換水,每天觀察蟲體生長發(fā)育及死亡情況,同時記錄蟲體體重和取食人工飼料重量;成蟲羽化后(12 h 以內(nèi))稱重。計算毛足棒角蝗在不同配比人工飼料處理下,5 齡至羽化成蟲的存活歷期、體重增長率和取食量。培養(yǎng)箱溫度白天控制在25 ℃,晚上控制在22 ℃,光周期L∶D=14∶10,其他條件為室內(nèi)自然環(huán)境。

        羊草、克氏針茅營養(yǎng)成分含量試驗設放牧×不補水、放牧×補水、不放牧×不補水、不放牧×補水4 個處理,按照裂區(qū)設計排列,8 次重復。首先設置放牧與不放牧2 個大區(qū)處理,每區(qū)8 次重復,共計8×8=64 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面積為6 m×6 m,樣區(qū)間隔為1 m,在每個小區(qū)按照一定規(guī)則編號,補水于春季進行(春季每月的10日左右),各噴灑25 mm。

        牧草取樣時間為2020年6月8日,在試驗地各處理小區(qū)內(nèi),分別于地面上1 cm 處收集剪取新鮮羊草和克氏針茅葉片,做好標記,放入烘箱(LERD/TECH Drying Oven)48 h(溫度為60 ℃)。取出樣品,粉碎(高速多功能粉碎機SL-100 型,浙江省永康市松青五金廠),冷凍保存。然后用十萬分之一的天平精確稱取50 mg 的干物質(zhì)(±0.01 mg),用錫箔紙包好壓緊排除空氣,用vario MACRO cube 元素分析儀分析測定牧草中C、H、N、S 元素含量,并計算總碳∶氮比(C∶N)、總碳∶氫比(C∶H)。

        1.3 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 和Microsoft Excel 2010 軟件進行分析。毛足棒角蝗存活歷期、取食量及牧草營養(yǎng)成分數(shù)據(jù)均采用單變量方差分析(un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用Tukey 多重比較法檢驗不同處理的差異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毛足棒角蝗存活歷期分析

        圖1 氮∶碳系列人工飼料毛足棒角蝗存活歷期變化

        由圖1 可知,氮∶碳系列人工飼料中,毛足棒角蝗雌性存活歷期均高于雄性,雌性平均存活歷期14.8 d,雄性平均存活歷期11.2 d。雌性存活歷期在氮∶碳28∶28 人工飼料中達到最高,為17.2 d;氮∶碳7∶35 最低為11.2 d。氮∶碳28∶28 人工飼料顯著(P<0.05)高于氮∶碳7∶35 人工飼料,其他比例人工飼料間無顯著差異(P>0.05);氮∶碳14∶28、28∶14、35∶7 人工飼料存活歷期分別為16.4、16.2、12.8 d。雄性存活歷期在不同比例人工飼料中無顯著差異(P>0.05),氮∶碳7∶35、14∶28、28∶28、28∶14、35∶7 存活歷期分別為8.8、12.0、11.7、11.5、12.2 d。由圖2 可知,蔗糖∶淀粉系列人工飼料中,毛足棒角蝗雌性存活歷期高于雄性,雌性平均存活歷期12.5 d,雄性平均存活歷期11.8 d。雌性存活歷期在蔗糖∶淀粉12.5∶37.5 人工飼料中達到最高,為16.5 d;蔗糖∶淀粉0∶50.0 人工飼料最低,為9.5 d;蔗糖∶淀粉12.5∶37.5 顯著(P<0.05)高于蔗糖∶淀粉0∶50.0 人工飼料,蔗糖∶淀粉0∶50.0 人工飼料與其他比例人工飼料無顯著差異(P>0.05);蔗糖∶淀粉25.0∶25.0、37.5∶12.5、50.0∶0 人工飼料存活歷期分別為13.8、12.6、10.3 d。雄性存活歷期在蔗糖∶淀粉37.5∶12.5 人工飼料中最高,為15.8 d;蔗糖∶淀粉0∶50.0 人工飼料最低為9.1 d,蔗糖∶淀粉37.5∶12.5 人工飼料顯著(P<0.05)高于蔗糖∶淀粉0∶50.0 人工飼料,其他比例人工飼料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蔗糖∶淀粉12.5∶37.5、25.0∶25.0,50.0∶0 人工飼料存活歷期分別為10.6、12.6、11.1 d。兩種不同系列配比人工飼料毛足棒角蝗雌性平均存活歷期為13.7 d、雄性平均存活歷期為11.5 d,雌性平均存活歷期均高于雄性。

        圖2 蔗糖∶淀粉系列人工飼料毛足棒角蝗存活歷期變化

        2.2 毛足棒角蝗體重增長率分析

        由圖3a 可知,氮∶碳7∶35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29.0%,出現(xiàn)在第16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19.0%,出現(xiàn)在第8 天。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42.0%,出現(xiàn)在第12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15.0%,出現(xiàn)在第8 天。由圖3b 可知,氮∶碳14∶28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16.0%,出現(xiàn)在第8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10.0%,出現(xiàn)在第24 天。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36.0%,出現(xiàn)在第8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13.0%,出現(xiàn)在第20 天。由圖3c 可知,氮∶碳28∶28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12.0%,出現(xiàn)在第12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12.0%,出現(xiàn)在第24 天。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25.0%,出現(xiàn)在第16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34.0%,出現(xiàn)在第24 天。由圖3d 可知,氮∶碳28∶14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23.0%,出現(xiàn)在第16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15.0%,出現(xiàn)在第20 天。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23.0%,出現(xiàn)在第8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7.0%,出現(xiàn)在第12 天。由圖3e 可知,氮∶碳35∶7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15.0%,出現(xiàn)在第16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17.0%,出現(xiàn)在第24 天。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27.0%,出現(xiàn)在第8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20.0%,出現(xiàn)在第20 天。氮∶碳系列人工飼料中,毛足棒角蝗體重增長率整體表現(xiàn)為鋸齒狀變化,雌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分別出現(xiàn)在第16、8、12、16、16 天,其中,第16 天出現(xiàn)頻率為60%(3 次)、第8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第12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體重增長率最低值分別為第8、24、24、24、24 天,其中第24 天出現(xiàn)頻率為80%(4 次)、8 d 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分別出現(xiàn)在第12、8、16、8、8 天,其中,第8 天出現(xiàn)頻率為60%(3 次)、第12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第16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體重增長率最低值分別為第8、20、24、12、20 天,其中,第20 天出現(xiàn)頻率為40%(2 次)、第8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第24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第12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出現(xiàn)的時間先于雌性,表明飼喂前期雄性發(fā)育表現(xiàn)較好,飼喂后期雌性發(fā)育表現(xiàn)較好。

        圖3 氮∶碳系列人工飼料毛足棒角蝗體重增長率變化

        蔗糖∶淀粉0∶50.0 系列人工飼料中(圖4a),雌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52.0%,出現(xiàn)在第12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14.0%,出現(xiàn)在第16 天。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23.0%,出現(xiàn)在第8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32.0%,出現(xiàn)在第20 天。蔗糖∶淀粉12.5∶37.5 系列人工飼料中(圖4b),雌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22.0%,出現(xiàn)在第12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13.0%,出現(xiàn)在第20 天。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50.0%,出現(xiàn)在第8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13.0%,出現(xiàn)在第20 天。蔗糖∶淀粉25.0∶25.0 系列人工飼料中(圖4c),雌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25.0%,出現(xiàn)在第12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10.0%,出現(xiàn)在第24 天。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32.0%,出現(xiàn)在第12 天;增長率最低值為-10.0%,出現(xiàn)在第20 天。蔗糖∶淀粉37.5∶12.5 系列人工飼料中(圖4d),雌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16.0%,出現(xiàn)在第24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10.0%,體出現(xiàn)在第4 天。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12.0%,出現(xiàn)在第4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22.0%,出現(xiàn)在第24 天。蔗糖∶淀粉50∶0 系列人工飼料中(圖4e),雌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40.0%,出現(xiàn)在第24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值為16.0%,出現(xiàn)在第4 天。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為31.0%,出現(xiàn)在第20 天;體重增長率最低為-6.0%,出現(xiàn)在第4 天。蔗糖∶淀粉系列人工飼料,整體也表現(xiàn)為鋸齒狀變化,雌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分別在第12、12、12、24、24 天,其中,第12 天出現(xiàn)頻率為60%(3 次)、第24 天出現(xiàn)頻率為40%(2 次),體重增長率最低分別在第16、20、24、4、4 天,其中第4 天出現(xiàn)頻率為40%(2 次)、第16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第20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第24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分別在第8、8、12、4、20 天,其中第8 天出現(xiàn)頻率為40%(2 次)、第12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第4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第20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體重增長率最低分別在第20、20、20、24、4 天,其中第20 天出現(xiàn)頻率為60%(3 次)、第24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第4 天出現(xiàn)頻率為20%(1 次)。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出現(xiàn)的時間先于雌性,表明飼喂前期雄性發(fā)育表現(xiàn)較好,飼喂后期雌性發(fā)育表現(xiàn)較好。

        圖4 蔗糖∶淀粉系列人工飼料毛足棒角蝗體重增長率變化

        2.3 毛足棒角蝗取食量分析

        由圖5a 可知,氮∶碳7∶35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平均取食量為0.041 1 g,雄性平均取食量為0.033 7 g。雌性取食量最高為0.065 1 g,取食量最低為0.024 8 g;雄性取食量最高為0.040 3 g,取食量最低為0.024 8 g。由圖5b 可知,氮∶碳14∶28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平均取食量為0.044 7 g,雄性平均取食量為0.044 0 g。雌性取食量最高為0.078 7 g,取食量最低為0.024 8 g;雄性取食量最高為0.068 6 g,取食量最低為0.022 4 g。由圖5c 可知,氮∶碳28∶28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平均取食量為0.039 2 g,雄性平均取食量為0.037 6 g。雌性取食量最高為0.072 0 g,取食量最低為0.021 3 g;雄性取食量最高為0.061 9 g,取食量最低為0.016 2 g。由圖5d 可知,氮∶碳28∶14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平均取食量為0.041 0 g,雄性平均取食量為0.037 4 g。雌性取食量最高為0.082 0 g,取食量最低為0.021 8 g;雄性取食量最高為0.073 1 g,取食量最低為0.010 6 g。由圖5e 可知,氮∶碳35∶7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平均取食量為0.039 2 g,雄性平均取食量為0.040 0 g。雌性取食量最高為0.060 9 g,取食量最低為0.019 6 g;雄性取食量最高為0.059 6 g,取食量最低為0.026 6 g??偟膩碚f,雌性平均取食量高于雄性,雌性取食量喜食程度排序為14∶28>7∶35>28∶14>28∶28>35∶7,雄性取食量喜食程度排序為14∶28>35∶7>28∶28>28∶14>7∶35,雌性、雄性更喜食氮∶碳14∶28 系列人工飼料食物,不喜食雌性氮∶碳35∶7 食物、雄性不喜食氮∶碳7∶35 食物。

        圖5 氮∶碳系列人工飼料毛足棒角蝗取食量變化

        由圖6a 可知,蔗糖∶淀粉0∶50.0 系列人工飼料中,前期雌性平均取食量高于雄性,后期雄性平均取食量高于雌性,雌性平均取食量為0.027 9 g,雄性平均取食量為0.026 2 g。雌性取食量最高為0.042 9 g,取食量最低為0.017 6 g;雄性取食量最高為0.037 6 g,取食量最低為0.019 4 g。由圖6b 可知,蔗糖∶淀粉12.5∶37.5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平均取食量為0.046 2 g,雄性平均取食量為0.043 9 g,雌性平均取食量高于雄性。雌性取食量最高為0.051 7 g,取食量最低為0.023 0 g;雄性取食量最高為0.041 6 g,取食量最低為0.014 6 g。由圖6c 可知,蔗糖∶淀粉25.0∶25.0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平均取食量為0.041 7 g,雄性平均取食量為0.037 6 g,雌性平均取食量低于雄性。雌性取食量最高為0.035 4 g,取食量最低為0.019 6 g;雄性取食量最高為0.043 6 g,取食量最低為0.012 0 g。由圖6d 可知,蔗糖∶淀粉37.5∶12.5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平均取食量為0.042 2 g,雄性平均取食量為0.037 4 g,雌性平均取食量高于雄性。雄性取食量最高為0.047 4 g,取食量最低為0.016 3 g;雄性取食量最高為0.034 4 g,取食量最低為0.010 6 g。由圖6e 可知,蔗糖∶淀粉50.0∶0 系列人工飼料中,雌性平均取食量為0.037 0 g,雄性平均取食量為0.040 0 g,雌性平均取食量低于雄性。雌性取食量最高為0.033 1 g,取食量最低為0.020 2 g;雄性取食量最高為0.041 2 g,取食量最低為0.023 1 g??偟膩碚f,雌性取食量排序為12.5∶37.5>37.5∶12.5>25.0∶25.0>50.0∶0>0∶50.0,雄性取食量12.5∶37.5>50.0∶0>25.0∶25.0>37.5∶12.5>0∶50.0,表明雌性、雄性喜食蔗糖∶淀粉12.5∶37.5食物、不喜食0∶50.0 食物。

        2.4 牧草營養(yǎng)成分測定分析

        由表1 可知,羊草總C 含量在不同處理間有顯著差異(P<0.05),放牧較不放牧羊草總C 含量提高0.6%,差異顯著(P<0.05);補水對羊草總C 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羊草總N 含量在不同處理間有極顯著差異(P<0.01),放牧較不放牧羊草總N 含量提高9.9%,差異顯著(P<0.05);放牧×補水處理較放牧×不補水顯著(P<0.05)降低羊草總N 含24.5%;不放牧處理間無顯著差異(P>0.05)。羊草總H 含量在不同處理間無顯著差異(P>0.05)。羊草總S 含量在不同處理間有顯著差異(P<0.05),放牧×補水處理較放牧×不補水處理羊草S 含量降低31.6%,達差異顯著(P<0.05);不放牧處理間無顯著差異(P>0.05);放牧較不放牧羊草總S 含量提高10.0%,差異顯著(P<0.05)。羊草C∶N 在不同處理間有顯著差異(P<0.05),放牧×補水處理較放牧×不補水處理顯著(P<0.05)提高羊草C∶N 22.1%,不放牧×補水處理與不放牧×不補水處理間無顯著差異(P>0.05);放牧較不放牧羊草C∶N 提高1.3%。羊草C∶H 在不同處理間無顯著差異(P>0.05)。

        圖6 蔗糖∶淀粉系列人工飼料毛足棒角蝗取食量變化

        表1 羊草C、H、N、S 測定含量 單位:%

        由表2 可知,放牧顯著(P<0.05)提高克氏針茅總C 含量,放牧較不放牧克氏針茅總C 含量提高1.8%,補水與不補水處理間無顯著差異(P>0.05)。放牧極顯著(P<0.01)提高克氏針茅總N 含量,放牧較不放牧克氏針茅總N 含量提高28.7%,補水在放牧處理間總N 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克氏針茅總H 含量在不同處理間有顯著差異(P<0.05),放牧極顯著(P<0.01)提高克氏針茅總H 含量,放牧較不放牧克氏針茅總H 含量提高5.0%,補水對克氏針茅總H 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耸厢樏┛係 含量在不同處理間有顯著差異(P<0.05),放牧極顯著(P<0.01)提高克氏針茅總S 含量,放牧較不放牧克氏針茅總S含量提高3.5%,補水在放牧處理間對克氏針茅總S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克氏針茅C∶N 在不同處理間有顯著差異(P<0.05),放牧極顯著(P<0.01)降低克氏針茅C∶N,不放牧較放牧克氏針茅C∶N 降低23.8%,補水在放牧處理間對克氏針茅C∶N 無顯著差異(P>0.05)。克氏針茅C∶H 在不同處理間有顯著差異(P<0.05),放牧顯著(P<0.05)降低了克氏針茅C∶H,放牧較不放牧克氏針茅C∶H 降低4.5%,補水在放處理間克氏針茅C∶H 無顯著差異(P>0.05)。

        3 結論與討論

        對于人工飼料試驗,毛足棒角蝗雌性存活歷期均高于雄性(雌性平均存活期13.7 d,雄性平均存活期11.5 d);毛足棒角蝗雄性體重增長率最高值出現(xiàn)的時間先于雌性,飼喂前期雄性發(fā)育表現(xiàn)較好,飼喂后期雌性發(fā)育表現(xiàn)較好;取食量方面,毛足棒角蝗雌性、雄性更喜食氮∶碳14∶28 食物,雌性不喜食氮∶碳35∶7 食物、雄性不喜食氮∶碳7∶35 食物,雌性、雄性喜食蔗糖∶淀粉12.5∶37.5 食物、不喜食蔗糖∶淀粉0∶50.0食物。由于牧草的主要成分為氮和碳,占到牧草總成分的75%以上,因此,本研究進行了羊草和克氏針茅營養(yǎng)含量試驗。結果表明,放牧顯著增加了羊草總C 含量,與不同放牧處理對總C 含量無顯著差異[27]結論不同,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與小氣候的變化有關,這也進一步表明植物對氣候變化的不對稱響應對生態(tài)系統(tǒng)C 循環(huán)有重要作用[28]。補水降低了羊草總C 含量,這與張婉婷[29]研究的增加補水是總C 降低的結論相似;放牧顯著提高了羊草的總N含量,這與邢文麗等[28]放牧對羊草總N 含量的結論一致;放牧對羊草總S 含量無顯著影響,放牧×補水處理極顯著降低羊草總S 含量。放牧對羊草C∶N 影響顯著,放牧×補水處理顯著提高了羊草C∶N。放牧顯著提高克氏針茅總C 含量、總N 含量、總H 含量、總S 含量,降低了克氏針茅C∶N。該結果與邢文麗等[28]在室外飼養(yǎng)蝗蟲的試驗得到放牧顯著加速了毛足棒角蝗增長速率、降低了發(fā)育歷期、增加了成蟲體重、加快了發(fā)育進度、降水對毛足棒角蝗有一定的影響趨勢、但不明顯的結論相似[28]。水分影響植物體內(nèi)總含碳、總含氮量可能和降水頻率、年份有關;蝗蟲生長受制于碳水化合物比例,這也說明降水同時對牧草和蝗蟲本身有重要影響[29-30]。植物生長早期放牧,增加了植物C、N 含量,會延長蝗蟲存活歷期,加快體重增長,加大蝗蟲對植物的取食量。早期降水對植物C 含量有降低趨勢,結合上述分析,可以認為在這種生長情況下對毛足棒角蝗蟲發(fā)育有一定的促進。

        表2 克氏針茅C、H、N、S 含量測定 單位:%

        基于上述研究結果,我們認為將人工飼料與放牧補水改變牧草成分相結合,合理調(diào)整草原放牧,可以為草原蝗蟲災害的環(huán)境友好可持續(xù)防控、對生態(tài)脆弱區(qū)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數(shù)據(jù)基礎,但下一步仍需要進行牧草單獨取食測定及繼續(xù)進行牧草和人工飼料結合測定工作。

        猜你喜歡
        羊草歷期雌性
        13個新選水稻不育系播始歷期配合力分析
        連續(xù)超促排卵致腎精不足伴生育力低下雌性小鼠模型制備和比較研究
        羊草混播披堿草的好處及栽培技術
        羊草的應用及種植技術
        河南一種雌性蚜蠅首次記述
        湖南省2016年審定通過的水稻新品種(下)
        中國稻米(2017年2期)2017-04-28 08:00:06
        湖南省2015年審定通過的水稻新品種(4)
        中國稻米(2016年2期)2016-06-29 09:53:29
        北方羊草的特點及其在肉羊養(yǎng)殖中的應用
        茶尺蠖的飼養(yǎng)溫度和發(fā)育歷期
        中國茶葉(2016年7期)2016-01-18 00:34:28
        慢性焦慮刺激對成年雌性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響
        国产三级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老熟女乱色一区二区| 免费观看91色国产熟女|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一区二区99| 魔鬼身材极品女神在线| 性感女教师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欧美另类视频在线|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丝袜美腿亚洲第一免费|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日韩我不卡| 麻豆av在线免费观看精品|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少妇做爰免费视频网站|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国产毛片精品av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国产精品户露av在线户外直播| 亚洲国产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久久精品| 蜜桃久久精品成人无码av|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丝袜| 五月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三个男吃我奶头一边一个视频| 亚洲 高清 成人 动漫| 无遮挡粉嫩小泬| 24小时免费在线观看av| 国产av综合影院|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在线不卡精品免费视频| 美女不带套日出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 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字幕av第二页| 蜜桃视频在线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 男人天堂AV在线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