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銘 婁中文
現(xiàn)階段媒體發(fā)展日益完備,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滿足了廣大群眾好奇心的同時也豐富了犯罪嫌疑人的反偵查知識。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盜竊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作案時往往佩戴手套防止在現(xiàn)場遺留指紋,但對DNA類生物物證則不具備那么高的反偵查意識,并且DNA類物證往往具有滲透性,即使戴了手套也有可能遺留在現(xiàn)場。另外,在強奸案件和兇殺案件等惡性案件現(xiàn)場,嫌疑人往往會對犯罪現(xiàn)場以及相關檢材和涉案兇器進行處理,以掩蓋自己的犯罪行徑。比如用拖布將地面的血跡和體液斑進行清理、將帶有血跡的衣物和床單進行清洗、將涉案兇器丟盡了河里或井里等反偵察操作。為了更好的發(fā)現(xiàn)生物物證,利用紅外光源發(fā)現(xiàn)物證上的血跡是破案的關鍵。
紅外條件下觀察深色織物上的血跡的基本原理:這一現(xiàn)象主要是利用血跡和深色織物對紅外光的吸收反射強度不同。根據(jù)血紅蛋白的吸收光譜可以看到血紅蛋白在800-900nm的近紅外區(qū)域會有一個吸收峰;而一些織物在近紅外區(qū)域反射要強于吸收。這樣在紅外光條件下觀察時,血跡因為對紅外光吸收較強,而呈現(xiàn)暗色;織物因反射較強而呈現(xiàn)淡色。
對于另外一部分深色客體,如黑色皮鞋,黑色沙發(fā),輪胎等這類客體對白光以及紅外光都是吸收的,所以對于這類客體無法用紅外條件來觀察血跡。另外即使客體都是織物,也會有不同的觀察結果,這取決于織物的材料或者是織物的染料。比如一些背包的黑色背帶,一些對紅外有吸收的染料如,菁類染料、酞菁類染料、金屬絡合物染料、醌型染料、偶氮染料染色的織物,如果上面有血跡的話也無法用紅外進行觀察。
紅外觀察血跡一般需要血量比較集中,如果血稀釋后過于分散,在紅外條件下也不一定好。從血紅蛋白的吸收光譜上可以看到,在400nm左右也有一個較強的吸收峰,一些檢材也可以用紫光或紫外光進行觀察。
如下圖所示:
血跡在客體上在白光條件下通過肉眼無法分辨,主要原因是血跟客體的對比反差不明顯。反過來講,通過一定的方法提高血跡與背景的對比反差即可觀察到血跡。一般通過光學無損的方法觀察血跡可以通過紫光,藍光,紅外光。紅外光相對比較常用一點,紫光和藍光一般用于相對淺色一點的客體。
利用不同類型生物物證在不同波段光源下呈現(xiàn)出不同顏色形態(tài)的原理,專門用于微量血痕、紡織物上的血跡、體液斑、牙齒、骨骼和布料纖維等生物檢材的快速搜索和固定,且不破壞DNA,不影響后續(xù)檢驗鑒定工作,不但可以快速確定取點范圍,使檢驗鑒定更具針對性,從而提高檢出率和比中率,而且可以為后續(xù)的法庭示證提供依據(jù)。
作者簡介:
劉軍銘,男,1988年5月,碩士研究生,中級
婁中文,男,1990年8月,大學本科,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