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米粒
在城市里也能見證一棵西紅柿的成長嗎?回答當(dāng)然肯定的。就像我定下了畫黃瓜的主題以后發(fā)現(xiàn)自家小區(qū)里就有好幾家一樓的住戶在小花園里種了黃瓜。當(dāng)我確定了西紅柿的subject以后發(fā)現(xiàn),在黃瓜的旁邊就有西紅柿的身影,與黃瓜相比,西紅柿葉子前端更尖、葉裂很深,雖然都是綠色的葉子,西紅柿葉的綠色里有些藍灰,仔細看去葉脈里還有一點點紫。像黃瓜需要架子一樣,西紅柿也需要架起來,西紅柿秧趴在三角形的細竹桿上也不軟綿綿,葉子與莖稈的枝丫里藏著一些小小的接近白色的黃色花朵,還能看到一些碧綠的西紅柿皮球,葉蒂平平地伸展著,有人說五瓣蒂的西紅柿更好吃。
步尤番茄
金梨番茄
人們總是追求更加好吃的東西,所以西紅柿的品種繁多,幾乎每隔幾年就會有新的品種上市。每一個新品種當(dāng)然會有更好的口感、更大或者更小、更多汁、更耐儲存、更加經(jīng)得起長途運輸?shù)恼垓v、產(chǎn)量更高、更加抗旱、不易得病等等,但不論哪方面更好都沒有更好吃重要。在追逐大小上,西紅柿走的變來變?nèi)サ耐鶑?fù)路線,最早的野生西紅柿是小果子,經(jīng)過多年的培育以后,西紅柿長到今天拳頭大小,但是像圣女西紅柿、櫻桃西紅柿、眼淚西紅柿等等又向小的方向發(fā)展了。其實,我覺得西紅柿的大小不重要,好吃才是硬道理。
陽光金果番茄
黑櫻桃番茄
作為西紅柿的一生,我們需要的是它的果實部分。西紅柿入菜,菜品繁多,從生食、湯汁、醬料到配菜、蒸炒,西紅柿的身影隨時可現(xiàn)。我們常吃的當(dāng)然是西紅柿炒雞蛋,今天不說這個菜,說番茄沙司。人們每天的吃的家常菜,包括很多所謂的大菜,絕大多數(shù)是找不到原創(chuàng)的,沒人知道地三鮮是誰的首創(chuàng)、醋溜白菜的專利屬于誰,但是我們常吃的番茄沙司的首創(chuàng)是意大利的一位大廚,名叫弗朗西斯科·萊昂納第。1790年,萊昂納第首先創(chuàng)作出意大利面用的番茄沙司。從此這種醬料從意大利出發(fā)擴散到世界各個角落,從家庭廚房挺進食品加工廠,從每家都有的獨特味道,到標(biāo)準(zhǔn)化的包裝,番茄沙司的變化是200多年來人類在向現(xiàn)代化方向飛速發(fā)展的縮影。
讓我們回到1790年,關(guān)于這位意大利大廚我沒有找到更多的資料,只在《食材百科全書》中找到了他的這個食譜,而且里面的量器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像4湯勺葵花籽油,沒有注明一勺是多少毫升。所以我只好根據(jù)平時做菜的習(xí)慣用量去做這個番茄沙司了。一個洋蔥切碎,一瓣蒜切碎,4湯勺番茄蓉,4個熟透的牛排番茄,去皮切碎,8片羅勒葉撕碎。
西紅柿
下面用兩步做番茄沙司:1.在鍋(萊昂納第有做番茄沙司的專用鍋,我用不粘鍋)內(nèi)加入葵花籽油,中火燒熱。加入洋蔥碎煸炒,直到洋蔥變成金黃色。再加入大蒜,繼續(xù)編炒幾分鐘。2.加入番茄蓉、番茄碎及其汁液,一半用量的羅勒葉以及鹽和胡椒粉,不蓋鍋蓋,改用小火燉大約20分鐘,或者一直燉至濃稠。我雖然用不粘鍋,沒有糊鍋之虞,期間也要不時地攪拌。在上桌之前將剩余的另外一半羅勒葉拌入。
因為沒有買到新鮮的羅勒葉,今年也沒有種香草盆栽,也不知道番茄蓉是啥,就把這兩樣省去了。所有涉及到番茄的東西全都使用毛粉西紅柿,四五個中等以上大小的毛粉西紅柿開水燙一下去皮,切碎,帶著湯汁一起放入步驟2中,燉得黏黏糊糊的。最后的成品也挺不錯的。
盛夏季節(jié)可以一次做多一些,裝保鮮盒里放入冰箱冷藏,兩三天沒什么問題,不僅可以用來做意大利面,也可以做為中式、日式面條甚至韓式冷面的面鹵,拌米飯也沒有什么問題。抹在面包、饅頭片上,加一杯豆?jié){、牛奶、咖啡、粥,就是一頓快手的早餐。
這幾年,哈爾濱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種丹東產(chǎn)的堿地西紅柿。滋味醇厚,酸甜度比例恰當(dāng),外皮有點厚,當(dāng)水果吃很是過癮。做西紅柿炒雞蛋效果也佳。如果去某一個地方只能帶一種蔬菜,我首選西紅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