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艾玉
對于剛剛入園開始集體生活的幼兒來說,游戲不但可以幫助他們緩解因陌生環(huán)境帶來的不適感,還可以幫助他們借助形象有趣的方式建立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應在聯(lián)系幼兒實際情況、了解幼兒實際需求、關注幼兒興趣愛好的前提下,為幼兒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將游戲科學合理地融入一日活動中。
1.教學活動游戲化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輕松有趣的游戲化情境,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使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發(fā)展。比如,在身體素質訓練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娃娃家”“閱讀區(qū)”中的靠墊集中起來,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引導小班幼兒把它們當作小船、小路等,在上面走一走,感受不一樣的新奇與快樂;引導中班幼兒用雙腳夾住靠墊跳一跳,玩“跳跳樂”的游戲;引導大班幼兒用墊子壘高,然后進行跳躍練習。這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倍感新奇,他們樂于參與、積極運動,在這一過程中收獲了快樂,也鍛煉了身體。
2.區(qū)域活動游戲化
區(qū)域活動游戲化就是將區(qū)域活動融入游戲情境中,一個好的游戲情境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將幼兒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美工區(qū)的活動中,幼兒看著圖示正用超輕黏土隨意地制作各種人物、動物、食物,單一的操作中失去了活動的生機。教師看到后,來到幼兒身邊說:“老師有點兒餓了,想到小吃街逛逛,你們這里有小吃街嗎?”幼兒一聽,似乎整個人都充滿動力,于是用超輕黏土捏出了餛飩、羊肉串、夾肉餅、漢堡、薯條等各種美食,還一一設置了價格,供教師選擇??梢?,游戲化的情境能夠為區(qū)域活動增添活力,也是幼兒所喜愛的。
3.生活活動游戲化
將游戲活動合理地融入到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中,不但可以通過游戲豐富活動的形式與內容,還可以讓幼兒在生活中體驗游戲帶來的喜悅,在積極的情緒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小班幼兒剛入園,對餐前洗手、睡前脫衣等生活行為還不熟悉,教師就通過創(chuàng)編兒歌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學習:“吃飯前,要洗手。卷袖子,濕濕手,擦香皂,搓手心,搓手背,一二三,沖干凈。小手洗好,開飯啦。”“解扣子,脫上衣,抓住袖口慢慢來,左邊脫完換右邊,寶寶衣服脫完啦?!陛p松歡快的兒歌更容易被幼兒所接納,能夠幫助幼兒不斷提高學習和自理能力。
4.戶外活動游戲化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戶外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促進幼兒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以及合作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教師應圍繞幼兒的興趣點,根據(jù)幼兒的游戲經(jīng)驗與發(fā)展水平,借助游戲化的方式,讓幼兒的戶外活動更富有生機與活力。比如,幼兒在玩呼啦圈,有的幼兒轉不起來,便對呼啦圈失去了興趣。教師及時介入,提議大家都想一想,還可以用呼啦圈怎么玩?!翱梢杂酶觳厕D動呼啦圈”“可以蹲下讓呼啦圈套住身體,玩接力的游戲”……在幼兒不斷被激發(fā)的想法中,呼啦圈有了多樣的玩法,戶外活動也變得更加有趣。
遵循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利用游戲優(yōu)化一日活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還在不斷嘗試、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優(yōu)化,努力通過游戲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fā)展,為幼兒一生的成長奠基。
(責任編輯:牛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