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琦,吳芳卉,丁志紅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江西撫州344000)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指因高凝狀態(tài)、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導致血液在深靜脈異常凝結,是下肢手術后常見并發(fā)癥[1]。DVT的發(fā)生不僅影響下肢血運及功能,不利于術后恢復,嚴重時還可繼發(fā)肺栓塞(PE),危及患者生命,目前臨床以預防為主[2]。Caprini風險評估量表是一種預測靜脈血栓形成風險的模型,不僅可有效識別患者血栓形成風險,還可指導醫(yī)護人員及時干預,從而降低DVT發(fā)生概率[3]。本研究將基于Caprini風險評估量表的風險管理應用于下肢手術患者,旨在觀察其對患者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DVT形成等情況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下肢手術患者。納入標準:行下肢手術;年齡≥18歲;術后住院時間≥3 d;術前超聲提示下肢瓣膜功能良好、血流通暢;精神狀態(tài)、認知功能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多發(fā)傷;入院時已合并DVT;近期抗凝藥物應用史;溝通障礙;無法配合研究。采用隨機信封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4~79(52.38±10.06)歲;髖關節(jié)置換術13例,膝關節(jié)置換術9例,股骨干骨折術7例,髕骨骨折術4例,踝關節(jié)術3例,其他4例;術前Caprini風險評分2~12(5.15±2.04)分。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7~77(51.71±9.54)歲;髖關節(jié)置換術8例,膝關節(jié)置換術12例,股骨干骨折術6例,髕骨骨折術5例,踝關節(jié)術4例,其他5例;術前Caprini風險評分2~11(5.08±1.97)分。兩組性別、年齡、骨折類型、術前Caprini風險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1.2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及DVT預防干預。術后住院期間常規(guī)觀察并記錄皮溫、血運、足背動脈搏動等情況,予以DVT預防知識健康教育,并遵醫(yī)囑用藥。
1.2.2 觀察組 實施基于Caprini風險評估量表風險管理。風險評估:采用Caprini風險評估量表[4],該量表有40項危險因素,0~1分、2分、3~4分、≥5分分別為低危、中危、高危、極高危,并懸掛相應床頭警示牌。低危患者以健康教育、基礎預防及早期活動為主,每周評估1次;中?;颊呗?lián)合物理預防,必要時應用藥物預防,每周評估2次及以上;高危與極高危患者聯(lián)合物理預防、規(guī)律藥物預防,每日評估1次。預防措施:①健康教育。從DVT易感性、嚴重性角度對患者進行下肢術后DVT知識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認知水平;告知患者DVT的可預防性以及積極預防DVT對術后恢復的益處,增強預防DVT信念;為患者制定個體化DVT預防計劃,幫助患者更好參與到DVT預防中,提高其自我效能。②基礎預防。a.體位:術后臥位時患肢抬高于心臟平面20~30 cm,鼓勵坐、站患者經(jīng)常變換體位,避免長時間單一體位。b.飲食:在病情允許情況下,囑患者飲水量≥2500 ml/d,以避免血液高凝狀態(tài);鼓勵患者進食新鮮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刺激性飲食,以免導致腹壓急劇上升阻礙下肢血液回流。c.戒煙:囑患者戒煙,避免刺激血管引起靜脈收縮,增加DVT風險。d.患肢一般護理:避免患肢靜脈穿刺;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縮;每班次注意評估下肢皮膚顏色、周徑、血運、疼痛等,有異常及時上報并處理;囑患者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焦慮、煩躁,不利于氣血運行。③早期肢體活動。a.肢體按摩:指導患者及家屬術后早期進行下肢按摩,按摩以目魚肌、腓腸肌為重點,3~4次/d,每次15 min,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b.肢體運動:術后早期患者患側進行被動運動,如關節(jié)屈伸、內旋、外展、踝關節(jié)跖屈、足趾屈伸等;鼓勵患者健肢做主動運動,如抬腿、屈膝等,2~3次/d,每次15 min;對有能力下床活動者,協(xié)助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促進日?;顒幽芰謴汀"芪锢眍A防。a.下肢間歇氣壓療法:條件允許情況下幫助患者佩戴間歇式充氣壓力儀,調整“預防”模式,壓力設置60~80 mm Hg(1 mm Hg=0.133 kPa),2~3次/d,每次30 min,治療時需注意套筒處肢體護理。b.加壓彈力襪:結合患者情況選擇合適梯度加壓彈力襪,如髖關節(jié)置換者選擇腿長型彈力襪、膝關節(jié)置換者選擇膝長型彈力襪,指導患者穿戴,注意觀察皮膚情況,保持彈力襪貼合良好。⑤藥物預防。遵醫(yī)囑予以低分子肝素鈉、利伐沙班等抗凝,注意用藥時效性、準確性。合理應用丹參川芎嗪、丹紅等活血化瘀中醫(yī)制劑,以進一步改善血液循環(huán),用藥期間密切監(jiān)測凝血功能變化和不良反應。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術后早期活動開始時間、臥床時間、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干預前后DVT健康信念水平。參照李春會[5]制定的DVT健康信念問卷,于術后當日(干預前)、術后1周(干預后)評估DVT健康信念水平,該量表包括疾病易感性(4項)及嚴重性(4項)、健康行為益處(5項)及障礙(5項)、健康動力(5項)、自我效能(4項),6個維度,采用1~5 分5級評分,其中健康行為障礙為反向計分,各維度得分越高表明相應健康行為信念水平越高。③比較兩組干預前后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指標。于干預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ATL-800)檢測患者患側下肢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血流峰流速。④比較兩組術后2周內下肢腫脹、皮下淤血、DVT及PE發(fā)生率。其中DVT、PE以彩色多普勒檢查結果為準。
2.1 兩組術后早期活動開始時間、臥床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早期活動開始時間、臥床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2.2 兩組干預前后DVT健康信念水平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DVT健康信念水平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2.4 兩組術后2周內下肢腫脹、皮下淤血、DVT及PE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2周內下肢腫脹、皮下淤血、DVT及PE發(fā)生率比較[例(%)]
骨科下肢術后患者因手術創(chuàng)傷、骨水泥熱刺激等因素導致血管壁損傷,血管內膜下基底膜與結締組織膠原纖維顯露,激活凝血系統(tǒng),促進血小板聚集,加之麻醉、圍術期禁飲食等原因,可進一步加重血液高凝狀態(tài),同時,患者術后因活動受限可引起血流緩慢,這些是導致術后下肢DVT的主要原因[6]。此外,年齡、體重、基礎疾病、手術史、凝血功能等均可影響下肢DVT,如何減少術后DVT、改善預后是臨床關注的重點[7]。
既往骨科下肢術后常規(guī)護理雖涉及DVT預防教育、活動指導及給藥,往往缺乏針對性,甚至因重視度不足導致相關護理工作不到位[8]。同時,患者存在DVT認知及預防能力不足情況,對DVT防范難以引起足夠重視,護理配合度不高[9]。本研究采取基于Caprini風險評估量表的風險管理,該量表涵蓋40項DVT高危因素,通過對各危險因素賦值、總分分層,可明確DVT風險程度,引起護理人員及患者重視,同時依據(jù)危險程度制定相應對策,可使護理干預更有針對性、計劃性[10];在本研究風險管理中,重視DVT預防健康教育,通過提高患者對DVT嚴重性、易感性、可預防性認知,為后期護理配合打下良好基礎;通過為患者制定基礎預防、早期活動、物理預防、藥物預防等針對性干預計劃,增強DVT預防實施的規(guī)范性、可行性,進一步提高患者護理配合度;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情況定期進行Caprini風險評估,可進一步加深對患者病情、DVT風險、預防措施的了解,避免護理工作盲目性[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早期活動開始時間、臥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1);兩組干預后DVT健康信念水平高于干預前(P<0.05),觀察組干預后疾病易感性、疾病嚴重性、健康行為益處、自我效能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干預后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優(yōu)于干預前(P<0.05),觀察組干預后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2周內下肢腫脹、皮下淤血、DVT及PE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Caprini風險評估的風險管理重視、促進患者早期活動及術后恢復,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環(huán),強化健康教育內容,提高患者對DVT風險性、危害性及可預防性的認知水平,降低DVT發(fā)生率,減少并發(fā)癥,縮短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對骨科下肢手術患者行基于Caprini風險評估量表風險管理,可促進患者早期活動,提高DVT健康信念水平,有利于改善下肢靜脈血流,降低DVT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