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峰 王芝英 鄧達 顧卉晴 韓瓊波 林劍
宮頸癌是婦科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且在女性生殖系統類的腫瘤疾病中,宮頸癌的發(fā)病率高居第一位。醫(yī)學研究發(fā)現,宮頸癌主要是因為女性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演變而來的,在轉為宮頸癌前,要經歷一段可逆轉的病變過程[1,2]。因此預防、治療宮頸癌的核心,是爭取在癌前病變、早期宮頸癌階段及時檢出,盡快采取相應醫(yī)療措施對病情進行干預。對宮頸癌進行篩查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及時檢出疾病,而機體中的E6/E7 基因的轉錄、翻譯等都是高危型HPV感染所致上皮細胞惡性轉化的必經之路,因此對E6/E7進行檢測要比檢測HPV 脫氧核糖核酸(DNA)更具有臨床診斷價值與意義[3,4]。本次研究將以本院2018 年 5 月~2019 年6 月間收治的130 例宮頸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HPV E6/E7 mRNA 檢測聯合TCT 檢查在宮頸病變早期篩查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5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30 例宮頸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陰道鏡下活檢結果為宮頸炎患者35 例、CIN Ⅰ級17 例、CIN Ⅱ級 22 例、CIN Ⅲ級36 例、宮頸癌20 例;年齡27~56 歲,平均年齡(38.24±6.28)歲。納入標準:①本次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醫(yī)學研究同意書;②無精神方面障礙,可與外界正常溝通交流。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伴有肝腎功能衰竭者;③有HPV 感染史;④臨床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存在異常者。
1.2 方法
1.2.1 采集患者標本 留取所有患者的TCT、HPV標本,取材前3 d 應當告知患者不要對陰道進行沖洗或者暫停使用陰道類藥物。采集措施:①應用凱普宮頸細胞收集保存系統、RNA 酶宮頸細胞保存系統收集患者宮頸細胞的標本各1 份;②用陰道擴張器將受檢者的宮頸口擴開,用無菌棉球收集宮頸分泌物;③用TCT 檢測專用刷在宮頸鱗柱狀上皮交界處進行順時針旋轉,約3~5 圈后,將前端放置在專用細胞保存液的試管中,室溫保存等待檢測。
1.2.2 篩查方法 主要是應用上膜式液基超薄細胞學與離心沉淀技術,對宮頸細胞進行細胞學檢測,主要檢測結果包括:①未見有上皮內病變細胞或者惡性腫瘤;②出現了不明意義的非典型鱗狀細胞;③不排除上皮細胞高度病變的非典型鱗狀細胞;④鱗狀上皮內低度病變;⑤鱗狀上皮內高度病變;⑥鱗狀細胞癌。
1.2.3 HPV E6/E7 mRNA 檢測 用聚合酶鏈式反應對HPV E6/E7 mRNA 水平進行檢測,所應用技術為導流雜交基因芯片技術,在尚未明確TCT 結果的前提下,進行獨立檢測,共有15 種高危型HPV 病毒與7 種低危型HPV 病毒可進行檢測。對待測標本進行離心操作,加入裂解液、蛋白酶K 等物質,在恒溫環(huán)境下保存1.5 h,取出標本對其進行振蕩操作,然后在96 孔的檢測板上設置出2 孔空白對照,2 孔陽性質控,用兩種不同的捕獲針對mRNA 進行捕獲,用3 級信號放大,加入底物及對應的催生物,讓病毒mRNA 進行雜交,從而生成支鏈的DNA 復合物,判斷陽性率。
1.3 觀察指標 以陰道鏡下活檢結果為金標準,觀察并記錄所有患者分別使用HPV E6/E7 mRNA 檢測與TCT 檢查的宮頸病變情況。對比HPV E6/E7 mRNA 檢測、TCT 檢查、HPV E6/E7 mRNA 檢測與TCT 檢查聯合檢測三種檢測方式的靈敏度與特異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HPV E6/E7 mRNA 檢測與TCT 檢查的宮頸病變情況 HPV E6/E7 mRNA 檢測與TCT 檢查宮頸病變陽性檢出率隨病程增加而增加。HPV E6/E7 mRNA 檢測與TCT 檢查的宮頸癌陽性檢出率均高于宮頸炎、CINⅠ級、CINⅡ級、CINⅢ級的陽性檢出率,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HPV E6/E7 mRNA 檢測與TCT 檢查的 宮頸病變情況[n(%)]
2.2 三種檢測方式的靈敏度與特異度對比 HPV E6/E7 mRNA 檢測與TCT 檢查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均高于HPV E6/E7 mRNA 檢測和TCT 檢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種檢測方式的靈敏度與特異度對比(%)
在已知惡性腫瘤中,宮頸癌是唯一被明確了病因的癌癥,醫(yī)學研究發(fā)現HPV 病毒感染就是誘發(fā)宮頸癌的主要因素,高危型的HPV 病毒誘發(fā)宮頸癌的幾率可達90%左右,因此檢測HPV 成為了預防、治療宮頸癌的主要措施[5,6]。
HPV 屬于一種多孔病毒,被HPV 病毒感染后,機體細胞將出現DNA 損傷應答,在已知的百余種HPV 病毒中,約有30%是致癌型。HPV E6/E7 mRNA 是小雙鏈HPV 基因組,它與宮頸癌的發(fā)生、病理過程等都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可以說E6/E7 是其中關鍵的致癌基因,當E6 與基因P53 結合之后,將出現明顯的抑制作用,它將阻止機體細胞的正常凋亡,促進癌癥腫瘤細胞的異常擴散與繁殖,加大機體患癌的幾率;而E7 同樣可以對抑癌基因pRb 起到相應的抑制作用,腫瘤細胞將因此實現異常增殖。在海外學者的研究中,認為E6、E7 基因致癌蛋白表達上調與患者宮頸上皮癌變有著十分密切的相關性,甚至被認為是誘發(fā)女性宮頸細胞出現惡性變化的重要原因[6,7]。其實在HPV 病毒的感染早期,E6/E7 mRNA 還是只處于低表達或無表達的狀態(tài),導致E6/E7 基因出現高表達的因素主要是因為持續(xù)性的HPV 感染,長時間的感染會激活E6/E7 mRNA 的轉錄與翻譯,最終導致癌蛋白的形成,使得細胞發(fā)生癌性轉化;TCT 檢查在婦科中比較常見,它是對女性宮頸細胞進行細胞學診斷,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先進性檢查技術,與宮頸巴氏涂片檢查技術相比,具有操作方便簡單、檢出率較高以及受檢者依從性較強等優(yōu)勢。在收集好患者的細胞標本后,還需對標本進行漂洗,這樣最終的標本獲得率更高,組織中的殘跡將明顯減少,癌變細胞更能夠被檢測出來。
醫(yī)學認為,從一位女性出現臨床癥狀到確診為宮頸癌,至少還會經歷三個階段的宮頸病變,即CINⅠ級、CINⅡ級、CINⅢ級。不過,雖然宮頸癌前病變在女性群體中比較常見,但是它并不能被認定為宮頸癌,宮頸癌的發(fā)展具有明顯的漸變性,有些患者的發(fā)病時間可以是幾年,而有些則可以是幾十年,在病情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它仍舊是可以逆轉的,換言之病變有可能會消 失[8,9]。
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HPV E6/E7 mRNA 檢測、TCT 檢查宮頸病變的陽性表達率隨著病程增加而增加,再次說明HPV E6/E7 mRNA 的變化與患者宮頸的病情發(fā)展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國內有學者認為女性宮頸癌的早期病變篩查如果應用了HPV E6/E7 mRNA 檢測與TCT 檢查聯合檢測后,其靈敏度與特異度比較高,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的醫(yī)學依據;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HPV E6/E7 mRNA 檢測的靈敏度要略低于TCT 檢查,而特異度則略高于TCT 檢查,兩種檢測方式聯合檢測后,將起到協同作用,可以彌補彼此的不足,提高靈敏度與特異度。在篩查宮頸癌中,不管是細胞形態(tài)學的低敏感性,抑或是HPV DNA 檢測仍舊有需要提升的空間,尤其是對于年輕的女性群體,建議還是選擇聯合檢測法,國外也有關于更推薦HPV E6/E7 mRNA 檢測與TCT 檢查聯合檢測的醫(yī)學研究報告,說明至少在目前的婦科疾病的臨床檢測中,聯合檢測確實得到了普遍的認可[10]。
綜上所述,隨著女性宮頸疾病病程的不斷增加,HPV E6/E7 mRNA 檢測、TCT 檢查的陽性檢出率也將逐漸增加,而且HPV E6/E7 mRNA 檢測與TCT 檢查的聯合檢測在宮頸病變的早期篩查中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因此建議受檢者選擇聯合檢測對病變情況進行診斷,應在婦科檢查中進行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