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悅幸
摘 ?要:毋庸諱言,逃課現(xiàn)象在各個高校都不同程度存在,逃課行為在某些學生群體中甚至成為“時髦”。它對正常的教學秩序是一種破壞,對教師的教學熱情是一種打擊,對教師的心理是一種傷害。不管逃課的理由如何冠冕堂皇,其實質都是對學風的敗壞,都必須加以制止。
關鍵詞:隱性逃課;學校制度
一、逃課的定義及分類
逃課指的是一般指學生在未請假的情況下,沒有按照既定時間和地點上課的一種曠課行為。最早的逃課現(xiàn)象研究是在1994年,而現(xiàn)在隨著逃課現(xiàn)象的普遍,更多的是顯性逃課慢慢的轉變成了隱性逃課,很多研究只是看到了逃課現(xiàn)象的表面,要解決逃課問題要追究其本質原因。
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季亞欽科將逃課定義為“逃課是指學生在未請假的情況下,沒有按照既定時間和地點上課的一種曠課行為。學生按時來上課,似乎也在認真聽課,但實質則“形在而神不在”,從不聽老師講課,只顧自學其它知識(如英語,計算機等)。這種來上課但不聽課的現(xiàn)象,與“顯性逃課”的不上課也不聽課自然也有異同之分。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學生在上課時從事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事情的心理曠課行為,如睡覺、復習其它科目、看課外書、手機上網、聊天、聽歌看視頻、發(fā)呆等等。
二、當代大學生逃課的原因
(一)制度原因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化,社會的發(fā)展也是日新月異。在新的社會背景下,產生很多對新型人才的社會需求。然而我國的高等教育專業(yè)設置、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體系更新滯后,滿足不了學生的要求。這使得許多大學生產生“讀書無用論”的觀點,常常逃課。也有部分學生為了以后的發(fā)展,去學一些他們認為有用的東西比如考證等,為將來積累資本。
(二)管理原因
高校擴招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學生數(shù)量的急劇膨脹。然而學校的硬件條件和教學管理資源并不能與人數(shù)的發(fā)展成正比。大班上課,學生過多,為考勤管理帶來很大困難;大教室的擴音設備也不理想,坐在后排的學生聽不清內容,于是感覺上課不上課區(qū)別不大,選擇逃課。同時,任課教師及管理人員對學生的出勤也疏于調查,使得學生逃課更加肆無忌憚。
(三)教師原因
1.教師缺乏個人魅力
教師的教學,包括教學態(tài)度、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師生關系等對大學生是否上課有直接的關聯(lián)。有些老師講課沒有特點,不能吸引學生。調查顯示,學生喜歡聽人格魅力強、博學多才、表達清晰、照顧學生情緒的老師。如果任課老師講課毫無新意,不管效果,便不能把學生拉回課堂。另外還有些教師責任心不足。
2.老師教學方式單一,照本宣讀課本
大學授課老師均有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就是所講內容均有一點照本宣科的味道,大學授課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借助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采用PPT投影。對于老師來說一方面減少了其備課的時間,另一方面也節(jié)省了板書的時間。但同時對于學生來說,由于投影光線昏暗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學習壓力。
(四)學生原因
1.學習動機不明顯
學習動機是激勵人們去行動的心理動因,是認知學習的最重要的必備條件之一?,F(xiàn)在許多大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因而缺乏學習動機。進入大學后,他們對大學生活沒有合理的規(guī)劃,僅憑興趣愛好和個人想法決定學習、生活方式。但由于目標追求比較模糊,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大學生常常表現(xiàn)出隨波逐流的從眾心理,效仿其他人逃課行為。最終出現(xiàn)了大量逃課的現(xiàn)象。
2.環(huán)境適應不良
有些學生因為不能適應大學生活而自卑,尤其是南方同學來到北方上學,心理上有一點的不適應與自卑感,或者陷入各種人際交往的矛盾中,無法安心學習,因此通過逃課來排解不良情緒。還有的大學生認為現(xiàn)實的大學生活與理想中完全不符,無法面對現(xiàn)實,他們往往沉醉于自己理想的事情之中,而去逃避現(xiàn)實的大學生活。
3.學生會社團事務繁忙,請假真實性有待考證
大學里老師經常抱怨收到各種假條,往往都是些事假和病假,在大學中老師經常抱怨最多的假條并不是病假,而是由于學生會或社團事務繁忙,不得不請假的假條,而往往這種時候請假的還不總是一個人。在大學,為了開拓學生的課余學習生活,由學生自行組織社團,或者由學院開展相對應的活動。往往每次開展活動必然會占用學生的時間,甚至有時候會占用學生的大量時間,這種時候有些學生就會打著學院或社團的假條公然請假,這些假條的真實性無法考證,但對學生的影響深遠。
三、大學生隱性逃課現(xiàn)象的影響
(一)擾亂課堂教學秩序,影響教師教學效果
大學生隱性逃課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為不認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與教師的互動,甚至出現(xiàn)聊天、睡覺等行為。學生的這些行為會擾亂教學秩序,也分散著教師的注意力。有責任感的教師需要中斷教學,對隱性逃課的學生進行提醒和糾正,這樣也打斷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影響了教學進程和教學效果。
(二)降低學習興趣,影響學生自身的發(fā)展
隱性逃課對學生自身學習及心理發(fā)展都有不良的影響。大學是傳授高深學問和精湛技術的場所,大學階段的學習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連貫性及系統(tǒng)性。一個專業(yè)體系需要許多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的專業(yè)課程支撐,這些課程的廣度、深度和高度也都是漸進性的。學生長期在課堂上隱性逃課,容易導致其學習興趣減退,造成學生被動地去教室上課。長此以往,一門課程沒學好,相關課程也會學不好,整個專業(yè)課程體系也會崩塌,最終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徹底喪失甚至出現(xiàn)厭學的惡果。
(三)不利于師生共同體的建構
大學課堂教學也需要師生之間的互動,尤其是一些理論性較強、枯燥的課程更需要師生互動。大學課堂出現(xiàn)學生隱性逃課,授課教師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是否吸引學生興趣、是否做好與學生的互動、是否貼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出現(xiàn)隱性逃課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風格及教學內容不感興趣,有些學生就選擇不認真聽甚至不聽,這種現(xiàn)象也附帶著學生對授課教師的情感指向不歡迎或不喜歡,造成師生關系疏遠。學生出現(xiàn)隱性逃課也是對教師的不尊重,面對沒有回應、沒有互動的學生,教師體驗不到認同感、存在感和價值感,教師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也受到挫傷,從而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漸行漸遠,不利于大學師生共同體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張信榮.論教師的人格魅力與學生的逃課現(xiàn)象【J】福建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