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光
(長春市第六醫(yī)院精神科七療區(qū),吉林長春 130052)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早期可出現(xiàn)失眠、頭暈、精神不振、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癥狀,隨時間延長病情可逐漸加重,從而出現(xiàn)精神不佳、缺少工作與學習興趣等現(xiàn)象。氨磺必利為慢性精神分裂癥常用治療藥物,對以陽性癥狀為主的急慢性精神分裂癥治療效果較好,但對陰性癥狀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較 差[1]。度洛西汀是一種抗抑郁、抗焦慮的藥物,近年來逐漸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中,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陰性癥狀[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鹽酸度洛西汀聯(lián)合氨磺必利對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及血清S100B蛋白、腦源性神經(jīng)生長因子(BDNF)、膠質細胞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GDNF)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長春市第六醫(yī)院2020年1月至11月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3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60~79歲,平均(69.26±7.23)歲;病程3~13個月,平均(8.16±3.18)月。試驗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61~79歲,平均(69.25±7.28)歲;病程3~14個月,平均(8.12±3.26)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精神分裂癥防治指南》[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反復出現(xiàn)言語性幻聽者;有明顯的意志減退或缺乏者等。排除標準:合并腦部器質性病變者;心肝腎功能異常者;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者等。本研究經(jīng)長春市第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且患者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片(河北龍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734,規(guī)格:0.2 g/片)口服治療,初始劑量0.1~0.2 g/d,1次/d,14 d后劑量調整為0.2~0.4 g/d維持治療。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鹽酸度洛西汀腸溶片(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56,規(guī)格:20 mg/片)口服治療,初始劑量40 mg/d,1次/d,7 d后劑量加至60 mg/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采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4]評估患者臨床療效,顯效:50% ≤ PANSS分值下降 < 75%;有效:25% ≤ PANSS分值下降 < 49%; 無效:PANSS分值下降 < 25%,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認知功能。采用連線測驗(TMT)[5]與STROOP色 詞 測 驗(CWT)[6]檢 測 患者認知功能,TMT包括A、B兩部分,A部分要求患者按照順序連接紙上的25個數(shù)字,B部分要求患者按照順序交替連接25個數(shù)字和字母,分值越高,表明認知功能越差;CWT包括單詞測驗、顏色測驗、色詞干擾測驗及木塊圖,在規(guī)定時間內正確數(shù)越多,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認知功能越好。③血清S100B蛋白、BDNF、GDNF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 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S100B蛋白、BDNF、GDNF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1.43%,高于對照組的71.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認知功能治療后,試驗組患者TMT評分中A、B兩部分分值均低于對照組,而CWT評分中單詞測驗、顏色測驗、色詞干擾測驗、木塊圖分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指標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指標比較(±s,分)
注:TMT:連線測驗;CWT:STROOP色詞測驗。
組別 例數(shù) TMT評分 CWT評分A部分 B部分 單詞測驗 顏色測驗 色詞干擾測驗 木塊圖對照組 35 77.26±20.81 193.34±52.81 60.21±18.43 36.48±10.24 22.61±9.43 20.13±7.02試驗組 35 56.32±17.49 141.23±53.32 72.24±18.53 47.31±10.47 28.62±9.17 32.64±7.41 t值 4.557 4.108 2.723 4.375 2.703 7.2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S100B蛋白、BDNF、GDNF水平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而血清BDNF、GDNF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S100B蛋白、BDNF、GDNF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清S100B蛋白、BDNF、GDNF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BDNF:腦源性神經(jīng)生長因子;GDNF:膠質細胞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
組別 例數(shù) S100B蛋白(μg/L) BDNF(μg/L) GDNF(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 1.29±0.16 0.87±0.06* 3.34±1.42 5.62±2.80* 483.68±86.26 533.61±89.24*試驗組 35 1.28±0.21 0.50±0.08* 3.35±1.39 8.93±2.65* 482.79±86.97 592.24±87.28*t值 0.224 21.889 0.030 5.079 0.043 2.77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精神分裂癥被定義為一種嚴重且慢性的精神障礙性疾病,嚴重者可影響正常社交。相關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藥物在老年陰性癥狀患者中的藥物反應和預后較差[7]。氨磺必利是一種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適用于急性或慢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但該藥依賴性強,長期服用會損傷患者的肝臟、腎臟及大腦[8]。
鹽酸度洛西汀是治療精神系統(tǒng)疾病常用的藥物,主要通過改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神經(jīng)遞質而發(fā)揮作用,抑制5- 羥色胺與去甲腎上腺素等一系列神經(jīng)遞質的再攝取,使其突觸間隙遞質濃度的增加,從而起到調節(jié)神經(jīng)情緒、改善情緒的作用,該藥對陰性、陽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均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9]。認知功能是中樞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缺陷的發(fā)生率較高,患者表現(xiàn)為執(zhí)行能力、學習能力、記憶能力降低,鹽酸度洛西汀可增加去甲腎上腺素能,激動α受體,從而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過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TMT測驗中A、B部分的分值均低于對照組,而CWT測驗分值均高于對照組,表明鹽酸度洛西汀聯(lián)合氨磺必利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認知功能,從而利于病情好轉。BDNF、GDNF具有調節(jié)神經(jīng)元存活、遷移和突觸重組的功能,其水平與患者注意力功能受損有關,其水平降低,提示患者注意力功能受損嚴重,S100B蛋白參與中樞神經(jīng)的修復與再生,其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存在腦組織損傷。精神分裂癥會導致一系列精神癥狀發(fā)作,而精神癥狀的發(fā)作會引起患者持續(xù)性精神興奮,具有“神經(jīng)毒性”作用,可使腦神經(jīng)細胞膜發(fā)生不可逆的改變,從而導致腦神經(jīng)細胞變性、壞死。鹽酸度洛西汀能夠對人腦中的神經(jīng)遞質進行雙重調節(jié),在作用過程中,可調控患者神經(jīng)敏感與情感痛覺程度,抑制5- 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從而達到抗焦慮、抑郁作用[1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而血清BDNF、GDN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表示鹽酸度洛西汀聯(lián)合氨磺必利可降低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提升血清BDNF、GDNF水平,減輕患者腦組織 損傷。
綜上,鹽酸度洛西汀聯(lián)合氨磺必利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調節(jié)血清S100B蛋白、BDNF、GDNF水平,減輕腦組織損傷,提高認知功能,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