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丹 李江濤 單毓強
直腸憩室是一種罕見疾病,好發(fā)于老年男性,大多數(shù)患者無臨床表現(xiàn),常在體檢時發(fā)現(xiàn)?,F(xiàn)將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 例20 歲女性直腸巨大憩室伴感染病例報道如下。
患者,女,20 歲,因“反復排便困難5 年,腹痛伴發(fā)熱3 天”于2020 年6 月13 日入院。5 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排便困難,大便干結,偶有腹瀉,無腹脹腹痛,未治療。3 天前患者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腹痛,呈間斷性,伴有發(fā)熱,最高體溫38.4℃,于當?shù)蒯t(yī)院就診,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14.75×109/L,中性粒細胞76.9%;C 反應蛋白:198mg/L;腹部CT 平掃+增強提示:盆腔巨大囊腔與乙狀結腸相通,考慮乙狀結腸巨大憩室伴感染,給予抗感染、補液等對癥治療,效果欠佳,患者仍有腹痛,為求進一步治療遂來我院就診,擬“乙狀結腸巨大憩室伴感染”收住院。既往體健,月經規(guī)律,無性生活史。家族無類似疾病史。入院查體:腹平坦,未見胃腸型及蠕動波,未見手術瘢痕,未見腹壁靜脈曲張,腹軟,左下腹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余腹無壓痛,肝脾肋下未觸及,未捫及異常包塊,肝濁音界正常,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3 次/分。入院診斷:盆腔巨大占位性病變,乙狀結腸巨大憩室伴感染。
診療情況:入院完善相關檢驗檢查,同時給予抗感染、補液等對癥治療。檢驗檢查:白細胞11×109/L;中性粒細胞:76.1%;淋巴細胞:13.6%;C 反應蛋白262mg/L;血沉62mm/1h;大便隱血2++;腹部CT:直腸周圍可見囊袋狀影,局部與直腸關系密切,直徑約8.8cm,囊壁增厚毛糙,周圍見滲出,腹膜后可見數(shù)枚腫大淋巴結(見圖1)。腸鏡:距肛門10cm 見一巨大憩室,其內黏膜充血水腫糜爛(見圖2)。提示直腸憩室伴感染?;颊哌M一步完善腹部血管CTA,泌尿系B超等相關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紤]患者病程較長,憩室較大,遂行手術治療,術中見直腸右側系膜內巨大腫物,直徑約10cm×8cm,往上延伸至后腹膜,下段與子宮后壁及直腸側壁致密粘連,探及該腫物為巨大膿腔且與直腸相通(見圖3-4)。遂行腹腔鏡下直腸憩室聯(lián)合部分直腸完整切除術。術后繼續(xù)予抗感染等對癥治療?;颊呋謴晚樌?,于術后1 周出院。術后病理報告為直腸黏膜上皮萎縮、糜爛,肌層變薄,肌束紊亂,間質炎細胞浸潤,符合憩室改變。
圖1 術前CT:紅色箭頭示巨大直腸憩室;黃色箭頭示正常直腸
圖2 術前腸鏡:紅色箭頭示直腸憩室開口
圖3 術中視野:完整切除直腸憩室
隨訪:術后3 個月來院復查腹部CT 提示直腸術后改變,患者無腹痛、腹脹、發(fā)熱、便秘等癥狀發(fā)生。
直腸憩室比較罕見,僅占所有結腸憩室的0.07%~0.08%[1],自1911 年以來才有零星報道[2]。
與結腸相比,直腸憩室比較罕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直腸的腸壁較結腸壁厚,積累的糞便、較低的蠕動性對直腸施加的內壓較小。由于直腸側壁的縱行肌較前后壁薄弱,因此憩室通常位于側壁[3]。直腸憩室形成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因素包括直腸肌肉薄弱、肌肉萎縮或支撐結構改變(比如尾骨缺如)等,后天性因素常繼發(fā)于腸腔內壓力增高,迫使黏膜經腸壁肌肉的薄弱區(qū)向外突出,如嚴重便秘、糞便堵塞等。另外,經吻合器直腸黏膜切除術時,手術縫合部位直腸壁薄弱可以導致醫(yī)源性的直腸憩室[4],此類型的憩室可出現(xiàn)在術后不同時期。直腸憩室一般見于男性[5]。而本例青年女性患者可能由于先天性直腸壁的局部薄弱,或者平時的飲食習慣導致便秘,使得直腸腸腔內壓力持續(xù)較高,造成直腸憩室。
直腸憩室的直徑不等,較小者可以是數(shù)毫米,較大時可達到數(shù)厘米,直徑>4cm 被稱為巨大憩室[6]。直腸憩室大多數(shù)無臨床表現(xiàn)[1],通常是偶然被發(fā)現(xiàn)的,少部分可有腹痛、發(fā)熱、腸梗阻、穿孔、出血等。在一些罕見的病例中[7],可能會出現(xiàn)直腸膀胱瘺、直腸脫垂、會陰包塊、直腸后囊腫、坐骨神經病變和雙側梗阻性尿病等。直腸結腸鏡檢查和鋇劑灌腸是診斷該疾病的重要方法[5]。
圖4 術后標本:包含巨大憩室的直腸腸段
無癥狀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療,而有癥狀的直腸憩室病則需要手術治療[8]。關于手術方式一般選擇局部引流、憩室內翻術或憩室局部切除[9],以憩室局部切除效果最為理想。但該例患者的直腸憩室由于反復慢性感染、滲出、纖維化,已經與周圍組織和器官緊密粘連,手術過程中需要將囊壁與輸尿管、腹主動脈、髂血管、子宮等小心分離,特別是與腹膜后大血管關系更加緊密,如果損傷血管,會引發(fā)術中大出血。完整游離后,將憩室與一段直腸一并切除,然而,由于囊腔位于直腸下端,切除后直腸吻合口位置較低,出現(xiàn)吻合口瘺的風險較高,考慮患者較年輕,于是為患者施行了超低位直腸結腸端端吻合,最大限度保留肛門的功能,手術過程順利。術后復查患者沒有發(fā)生腹痛、腹脹、發(fā)熱、便秘等情況。
綜上所述,直腸憩室相當罕見,結腸鏡和鋇灌腸是該疾病重要的診斷方法。直腸憩室大多無臨床癥狀,一般不需要治療,但如果直腸巨大憩室反復出現(xiàn)感染等癥狀,則需手術治療,外科醫(yī)生應綜合考慮手術方式,找出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