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
(息縣中心醫(yī)院 婦產科,河南 信陽 464300)
根治術是治療宮頸癌(uterine cervical carcinoma,UCC)的重要方式,通過根治性子宮切除并且切除腹膜后淋巴結,可減輕腫瘤負荷,改善患者癥狀,延長生存時間[1]。但由于UCC患者對于疾病缺乏認識,不了解手術治療效果,導致患者擔心術后康復效果不佳、疾病復發(fā)等,增加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恐懼疾病進展較重[2]??謶旨膊∵M展是患者害怕、擔心癌癥復發(fā)或進展的心理狀態(tài),是癌癥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3]。適當的恐懼可幫助患者抵御威脅,有效應對問題,成為自我病情監(jiān)測及照顧的驅動力,但過度恐懼可導致患者悲觀情緒加重,降低治療依從性,影響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UCC術后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程度十分必要。希望水平是個體在不知道未來結果的情況下,仍對生活持有堅定信念[4]。希望水平與癌癥患者心理韌性關系密切,而良好的心理狀況可有效緩解患者恐懼疾病進展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由此推測,UCC患者根治術后恐懼疾病進展與希望水平可能存在一定聯系。鑒于此,本研究著重分析UCC患者根治術后恐懼疾病進展與希望水平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息縣中心醫(yī)院收治的80例UC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38~57歲,平均(47.60±3.04)歲;腫瘤分期Ⅰ期18 例,Ⅱ期43 例,Ⅲ期19 例;病理分型鱗癌61 例,腺鱗癌14 例,腺癌5 例;腫瘤直徑1~5 cm,平均(2.80±0.64)cm。本研究經息縣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宮頸癌符合《婦產科學》[5]中的診斷標準,并經術后病理檢查確診;②于息縣中心醫(yī)院接受UCC根治術治療,術后無嚴重并發(fā)癥;③小學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具有一定閱讀理解能力;④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精神病史;②復發(fā)性子宮頸癌;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④近期發(fā)生重大變故;⑤依從性差,不配合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恐懼疾病進展評估 于隨訪3個月時,通過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6]評估患者恐懼疾病進展水平,該量表包括生理健康(6個條目,30分)、社會家庭(6個條目,30分)兩個維度,共計12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共計6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恐懼疾病進展程度越嚴重,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8,重測效度為0.82。
1.3.2希望水平評估 于隨訪3個月時,通過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7]評估患者希望水平,該量表包括對現實與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4個條目,16分)、采取積極的行動(4個條目,16分)、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4個條目,16分)三個維度,共12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總分48分,分數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12~23分為低希望水平,24~35分為中等希望水平,36~48分為高希望水平;將低希望水平患者納入低水平組,將中等希望水平患者納入中等水平組,將高希望水平患者納入高水平組。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5,重測效度為0.86。
1.4 質量控制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FoP-Q-SF、HHI量表評估,指導患者進行問卷填寫,采用他填式或自填式,填寫時間為30 min,完成后現場回收,共發(fā)放80份問卷調查表,均成功回收,回收率100%。
2.1 UCC患者根治術后希望水平隨訪3個月時,HHI總評分平均為(28.64±5.74)分,對現實與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評分平均為(8.75±1.64)分,采取積極的行動評分平均為(9.44±2.03)分,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評分平均為(10.45±2.58)分。其中低希望水平28例(35.00%),HHI評分平均為(17.60±3.05)分;中等希望水平34例(42.50%),HHI評分平均為(31.40±4.51)分;高希望水平18例(22.50%),HHI評分平均為(40.60±4.15)分。
2.2 不同HHI水平的UCC患者根治術后恐懼疾病進展水平隨訪3個月時,低水平組生理健康、社會家庭及FoP-Q-SF總分高于中等、高水平組,中等水平組FoP-Q-SF各維度及總分高于高水平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HHI水平的UCC患者根治術后恐懼疾病進展水平分)
2.3 UCC患者根治術后恐懼疾病進展與希望水平的相關性分析一般線性雙變量Pearson直線相關檢驗結果顯示,UCC患者根治術后HHI與FoP-Q-SF量表中生理健康、社會家庭維度及FoP-Q-SF總分均呈負相關(r<0,P<0.05)。見表2。
表2 UCC患者根治術后恐懼疾病進展與希望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手術是治療UCC的主要方式,根治術治療宮頸癌可有效切除病灶,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手術切除范圍較廣,對機體損傷較為明顯,且術后輔助放療或同步放化療會給患者帶來疾病與治療的雙重痛苦,導致患者負性情緒加重,對癌癥復發(fā)、進展恐懼較為明顯,術后恐懼疾病進展水平較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不利于長期預后[8]。因此,降低UCC患者根治術后恐懼疾病進展水平十分必要。
相關研究顯示,希望水平與患者心理韌性密切相關,良好的心理韌性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況,緩解恐懼疾病進展情況,繼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9]。由此推測UCC患者根治術后恐懼疾病進展可能與希望水平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UCC患者根治術后,低希望水平組患者生理健康、社會家庭及FoP-Q-SF總分高于中等、高水平組,中等希望水平組FoP-Q-SF各維度及總分高于高水平組;且相關性檢驗結果顯示,UCC患者根治術后HHI與生理健康、社會家庭及FoP-Q-SF總分呈負相關,表明UCC患者根治術后希望水平與恐懼疾病進展有關。分析其原因在于,希望水平較高的患者治療主動性更高,術后可主動通過網絡、查閱書籍等方式了解UCC相關知識及根治術治療效果,可提高對疾病及手術效果的認識,從而緩解對疾病復發(fā)、進展的擔憂,降低恐懼疾病進展水平[10]。同時希望水平較高患者內心更加堅強,面對術后放化療所造成的痛苦承受能力更強,可理解短暫痛苦只是為更好地治療疾病,提高治療效果,延長自身生存期,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治療過程中痛苦,從而保證治療效果,降低進展、復發(fā)風險,利于降低UCC患者根治術后恐懼疾病進展水平[11-12]。
而希望水平較低患者對于根治術治療效果缺乏了解,錯估自身疾病的嚴重性,認為UCC根治術后復發(fā)、進展率較高,從而陷入負性情緒,可能使患者出現過度檢查及用藥等不良行為,加重恐懼水平,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同時希望水平較低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較低,術后身體恢復周期較長,患者會悲觀認為自身疾病較為嚴重,手術治療效果不佳,術后復發(fā)、進展風險較高,從而增加恐懼疾病進展水平;加之術后由于身體較為虛弱,部分患者還需承受放化療所帶來的疼痛,進一步加重患者負性情緒,加重恐懼疾病進展。由此可見,UCC患者根治術后疾病恐懼進展與希望水平密切相關。今后醫(yī)護人員對于疾病恐懼進展水平較高患者,可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患者對UCC及根治術的認識程度,使其了解手術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康復信心;同時還可通過病友交流會的形式,向患者介紹既往治療成功案例,讓患者認識到UCC可取得較好治療效果,緩解患者康復壓力,提高希望水平,繼而改善患者恐懼疾病水平,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UCC患者根治術后希望水平與恐懼疾病進展存在一定聯系,臨床可通過提高患者希望水平,降低恐懼疾病進展水平,進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