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霞
(商丘市中心醫(yī)院 外科,河南 商丘 476000)
腹腔鏡改良根治術是治療早期胃癌(stomach cancer,SC)的有效方式,可完整切除原發(fā)病灶,并清掃附近區(qū)域淋巴結,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1]。但早期胃癌患者在診斷及接受治療過程中,心理壓力較大,由于缺乏疾病相關知識,對于手術缺乏了解,使患者負面情緒較重,此外,患者術后出于對腫瘤復發(fā)的擔憂,同時術后造成的疼痛,都使其承受較大心理壓力,心理彈性較低[2]。心理彈性是個體面對困境時的適應能力,良好的心理彈性可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面對術后輔助治療,利于患者術后恢復[3]。心理彈性水平受多種因素影響,如能發(fā)現(xiàn)相關影響因素,針對性干預,對改善患者心理彈性水平有積極意義。鑒于此,本研究著重分析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心理彈性水平情況。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商丘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商丘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60 例早期SC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42~74歲,平均(58.80±5.04)歲;合并癥高血壓14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癥2例。
1.2 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外科學》[4]中SC診斷標準;②腫瘤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 classification,TNM)[5]分期為Ⅰ期;③成功手術,且術后無嚴重并發(fā)癥;④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胃部疾??;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③近3個月內發(fā)生重大變故;④有精神疾病史。
1.3 研究方法使用醫(yī)院自制一般資料調查問卷調查患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60歲,<60歲)、居住地(城鎮(zhèn)、鄉(xiāng)村)、家庭人均收入(≥4 000元、<4 000元)、支付方式(保險、自費)、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大專及以上)、婚姻狀況(已婚、未婚/離異)、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應對方式。出院前采用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量表平民版(the PTSD cheeklist-civilianversion,PCL-C)對應激障礙進行評分,PCL-C共計17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共計85分,≤37分為無明顯創(chuàng)傷后應激,>37分存在一定程度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6]。出院前使用簡易應對方式量表[7]評估患者應對方式,該量表分為積極應對(12個條目)(12個條目,36分)、消極應對(8個條目,24分)2個維度,共計20個條目,每個條目0~3分,應對傾向為積極應對各條目總分與消極應對各條目總分之差,>0為積極應對,<0為消極應對。
1.4 評價指標于患者出院前,使用心理彈性量表(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8]評估早期SC患者腹腔鏡術后心理彈性水平,CD-RISC包括堅韌性(13個條目,52分)、力量性(8個條目,32分)、樂觀性(4個條目,16分),共計25個條目,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心理彈性越好。
1.5 質量控制采用一對一方式進行PCL-C、應對方式及CD-RISC水平量表調查,指導患者進行問卷填寫,完成后現(xiàn)場回收,共發(fā)放60份問卷調查表,均成功回收,回收率100%。
2.1 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心理彈性水平60 例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經CD-RISC量表評估心理彈性水平,評分為(68.40±10.36)分。
2.2 不同特征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CD-RISC水平比較不同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應對方式的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CD-RISC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CD-RISC水平比較分)
2.3 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心理彈性的線性回歸分析將CD-RISC量表總分作為因變量,將早期SC患者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應對方式納入自變量并為其賦值(見表2),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到方程:Y=76.445-5.972X1-8.525X2-8.001X3,其中回歸模型F值為37.019,R2為0.665,調整后R2為0.647;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婚姻狀況未婚/離異、應對方式消極應對是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表
表3 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心理彈性的線性回歸分析
心理彈性是指個體在面對挫折、困難或逆境能有效地應對和使用,并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能力[9]。研究顯示,心理彈性是心理健康的保護因素,可切實減少應激源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重視心理彈性對保持患者心理健康有積極意義[10]。本次研究顯示,60例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經CD-RISC量表評估心理彈性水平,評分為(68.40±10.36)分。這提示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心理彈性水平較差。為保護患者心理健康,探討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心理彈性影響因素十分必要。
本研究顯示,高中及以下、婚姻狀況未婚/離異、應對方式消極應對是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受教育程度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自我學習能力,早期SC患者多是初次發(fā)病,對于SC缺少認識,在接受腹腔鏡手術后,由于對手術效果缺乏了解,對SC復發(fā)較為擔憂,導致患者心理壓力較大,心理彈性下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患者可通過主動與醫(yī)生溝通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狀況,并對腹腔鏡治療效果有初步了解,提高了對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的信任,緩解了自身心理壓力。腹腔鏡雖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切口較小,術后可快速恢復,但患者術后早期仍較為虛弱,同時隨術后麻醉效果減退,患者受到切口疼痛困擾,增加了患者康復壓力,同時患者對于手術結果較為擔憂。受教育程度較高患者可正確理解醫(yī)生及護理人員對于患者術后相關癥狀的講解,了解術后疼痛、虛弱,屬于腹腔鏡術后常見情況,可積極配合醫(yī)生及護理人員工作,促進術后康復。受教育程度較高患者信息獲取渠道相對更廣泛,可通過手機、計算機、書刊等方式了解早期SC腹腔鏡手術效果及術后相關護理方式,打消疑慮,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彈性水平。因此,臨床對于受教育程度較低患者應做好相應健康教育,通過通俗易懂的話語向患者科普腹腔鏡手術效果及術后常見并發(fā)癥,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避免心理壓力增加,降低心理彈性。早期SC患者腹腔鏡治療后,對于照護需求較高,院內護理人員雖可為患者提供專業(yè)護理,但無法長時間陪伴患者。未婚/離異患者陪護工作多由父母、朋友完成,父母、朋友多有自身工作需要完成,無法長時間陪伴患者,患者需長時間獨處,同時患者術后由于身體虛弱,運動能力受限,無法積極地與其他病友進行溝通,使患者感受到孤獨,增加患者負面情緒,焦慮、抑郁更為嚴重,降低心理彈性水平。已婚患者照護工作多有配偶完成,配偶對于照護工作往往更為積極,陪護時間也相對更長,患者在與配偶溝通時,可將抒發(fā)自身感情,將自身擔憂、疑惑與配偶交流,減輕內心壓力,提高心理彈性。配偶還可輔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內容,并對醫(yī)囑依從情況進行監(jiān)督,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當患者感受到自身好轉后,康復壓力減輕,心理彈性有所增加。因此,臨床對于未婚/離異患者可適當延長照護時間,定時與患者溝通,避免患者感受到孤獨,同時叮囑患者家屬可通過手機方式,多與患者交流,讓患者感受到自身被關心,緩解心理壓力。應對方式是個體在面對困境時所采取的措施。消極應對患者對于早期SC腹腔鏡術后護理及治療積極性較低,缺乏主動性,導致患者術后康復較慢,康復壓力較大,影響患者心理狀況。同時在日常住院空閑時,消極應對患者對于自主康復訓練主動性不高,缺乏了解疾病相關知識積極性,當自身出現(xiàn)并發(fā)癥或異常時,過于擔憂,導致心理彈性下降。采取主動應對方式的患者,在日常護理及治療時積極性更高,可主動了解疾病相關知識,主動學習腹腔鏡術后護理技巧,降低并發(fā)癥風險,利于術后恢復,減輕心理負擔,提高心理彈性水平。
綜上所述,早期SC患者腹腔鏡手術后心理彈性水平受患者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應對方式影響,臨床可根據(jù)患者伴有的風險因素進行針對性干預,以提升患者心理彈性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