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波,姜保成,陳德忠,常 劍,毛郁琪,王璋瑜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蘇州九龍醫(yī)院普外科,江蘇 蘇州 215000)
結直腸癌主要是指來源于大腸上皮的癌癥,包含結腸癌和直腸癌。大部分結直腸癌屬于腺癌,僅有少數為鱗癌[1]。現階段,臨床上該疾病首選治療方案主要為手術[2]。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依據身高和體質量來判斷人體營養(yǎng)狀況的參數,據報道,BMI與胃癌、結直腸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存在密切聯系[3]。目前,BMI和結直腸癌術后遠期預后情況的研究多來源于韓日和歐美等國家,且結論不一。有研究表明,營養(yǎng)不良與肥胖患者更易發(fā)生癌癥[4],但臨床上尚缺乏針對營養(yǎng)不良與肥胖患者發(fā)生相關癌癥并進行手術治療后的生存情況的研究。本研究探究BMI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短期死亡風險的影響,以期為臨床不同BMI患者結直腸癌的治療提供參考。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BMI將其分為低BMI組(BMI<18.5 kg/m2)、正常BMI組(BMI為18.5~23.9 kg/m2)及高BMI組(BMI≥24.0 kg/m2),每組30例。納入標準: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可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自愿成為受試者對象,承諾完成全部研究;均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為結直腸癌。排除標準:哺乳期、妊娠期婦女;近期有急性、慢性感染;無法完成本研究,中途退出。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統計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包括身高、體質量、性別、年齡、吸煙史、腫瘤TNM分期、血紅蛋白、轉移情況、腫瘤直徑、白蛋白、總蛋白水平。所有患者均給予手術治療,術后運用電話、門診結合的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統計患者術后2年生存情況。
3組患者性別、年齡、吸煙史、腫瘤TNM分期、轉移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低BMI組血紅蛋白、白蛋白、總蛋白顯著低于正常BMI組、高BMI組(P<0.05),腫瘤直徑顯著大于正常BMI組、高BMI組(P<0.05);正常BMI組與高BMI組血紅蛋白、白蛋白、總蛋白、腫瘤直徑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臨床資料比較(n=30)
低BMI組的生存率顯著低于正常BMI組與高BMI組(P<0.05),而正常BMI組與高BMI組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術后2年生存率比較[n=30,例(%)]
近年來,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5]。相關研究發(fā)現,體質量異常的患者伴有多種基礎性疾病,且具有病情較為嚴重、臨床癥狀不典型、手術與麻醉風險高等特點[6],若不予以針對性治療,會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BMI是評估人體營養(yǎng)狀況的指標,BMI過高則會因為腹壁過厚、腹腔脂肪過多導致手術風險系數增加,過低則提示患者存在營養(yǎng)不良,消化系統吸收功能減弱[7-8]。隨著人們生活質量逐漸提高,肥胖患者逐漸增加。既往研究認為肥胖在癌癥中危害更重,其原因在于肥胖對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明顯影響,并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高發(fā),與多種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息息相關,如尤文肉癌、乳腺癌、胃癌和結直腸癌等[9-10]。且肥胖患者脂肪層較厚,胃腸道周圍網膜脂肪組織較多,手術操作空間小,超重或肥胖一直被認為是影響手術效果的危險因素[11-12]。但本研究結果顯示,BMI較低患者死亡風險相比肥胖患者更大,3組在性別、年齡、吸煙史、腫瘤TNM分期、轉移情況上無顯著差異,低BMI組血紅蛋白、白蛋白、總蛋白顯著低于正常BMI組、高BMI組,而腫瘤直徑顯著大于正常BMI組和高BMI組,提示低BMI患者的腫瘤可能更具危險性。臨床癌癥患者體質量急速下降常預示病情急劇惡化,結直腸癌患者患病后消化功能受損,營養(yǎng)狀況較差或后期出現惡液質,引起代謝紊亂,不同程度地影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類的代謝,導致營養(yǎng)攝入減少,BMI降低,對手術的耐受能力降低,進而影響患者術后生存質量[13-14]。本研究中低BMI組的生存率顯著低于正常BMI組和高BMI組,而正常BMI組與高BMI組間生存率比較無顯著差異,說明術前低BMI會增加癌癥死亡的風險。研究顯示,低BMI是結直腸癌患者預后不佳的危險因素,可能與低BMI患者化療不良反應明顯增多,而超重和肥胖患者可能有更多的營養(yǎng)儲備,具有更好的術后化療耐受性及依從性有關[15-16]。結直腸癌手術是一種創(chuàng)傷較大的手術,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微創(chuàng)術式被應用于臨床,但無論是何種治療方式均會切除較多的大腸組織,體質量過輕的患者可能由于本身營養(yǎng)狀況較差、腫瘤對其消耗過大,從而增加了術后各種并發(fā)癥的風險[17-18]。
綜上所述,低BMI的結直腸癌患者血紅蛋白、白蛋白、總蛋白顯著較低,營養(yǎng)不足導致無法有效保障其術后恢復治療,術后短期死亡風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