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很多個夜晚在播放器里邂逅這首歌,
我總會被它寧靜的力量感染到,甚至想同風一起吟唱。
因為錄制綜藝節(jié)目《明日創(chuàng)作計劃》,我有幸與樸樹老師相識。初次見面,他與我想象中的幾乎無異——素凈的穿搭,講話慢條斯理,低眉抬眼溫柔至極,而且渾身透露著濃濃的少年氣。我們聊起音樂,我向他請教創(chuàng)作,他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在樸樹老師目前所有的作品里,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是《且聽風吟》。這首歌收錄于他2003年發(fā)行的全創(chuàng)作專輯《生如夏花》中。整張專輯共11首歌,記錄了他對生命赤忱熱烈的思考,讓人感受到了一股濃郁的浪漫和憂傷。唯獨《且聽風吟》是我覺得十分特別的那一首,有豁達也有憂郁,更多是對此時此刻純凈且平靜的表達。
“突然落下的夜晚,燈火已隔世般闌珊”,開篇驚艷,像在告訴我們這是多么平常的一個夜晚,眼前的燈火卻好像是恍然而至的。他隱約擔心“日子快消失了一半,那些夢又怎能做完”,卻也淡淡地相信這依稀的悲傷“來不及遺忘”。于是他咿呀咿呀,聽著風在耳邊唱著,“待風將她埋葬”。當然,除了詞句,喜歡《且聽風吟》也因為整首曲子的吟唱感,沒有太大的起伏,只有風在耳語,樸樹在歌唱。聽歌的人,也甘愿沉溺于風聲里,靜靜聽著,靜靜坐著。
我一直堅持音樂是以風格來區(qū)分氣質,樸樹老師卻是那種“因為有獨一份的音樂氣質,所以一下子能聯想到風格的音樂人”。他唱藍天白云、唱星光蟲鳴,也唱真理;他探尋生命的哲理,也探尋永恒與現在……哪怕是過了近20年,他好像也沒有改變過,即使歲月覆上了額頭,他的眼睛依舊清澈、真誠,這是我向往的一種創(chuàng)作狀態(tài)和人生狀態(tài)之一。
不同的人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靈感各不相同,來源于人生經歷或是萬物之景——追夢的路、愛人的玫瑰、陌生人裙擺的花……我們聽眾,卻能聽出孤勇,聽懂浪漫,聽見瑣碎的美好。在《且聽風吟》里,我更多聽到的是坦然和自由。于是,很多個夜晚在音樂播放器里邂逅這首歌,我總會被它寧靜的力量感染到,甚至想同風一起吟唱,直至遠方。那一刻,我也會深深地覺得天真無罪,秋風恰如其分,且聽風吟吧。
(所有稿費均捐給源公益專項基金,以支持公益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