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浩
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高校法學教育方面的突出問題,并基于大數據時代的視角,對法學教育變革展開了詳細論述,據此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進措施以供參考,希望對相關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大數據;法學教育;變革
一、高校法學教育問題分析
(一)課堂教學模式滯后
經過實際調查發(fā)現,很多高校中法學教育的開展都局限于課堂上,并且教師習慣于采用說教式的方式授課,導致學生們的學習體驗感不佳。不僅如此,執(zhí)教過程中采用的課程內容、教學設備都不能較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而這種缺陷在社會全面信息化的映襯下進一步凸顯出來。這種情況下,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性嚴重不足,課堂效率也因此而大大降低。
(二)課程內容脫離實際
從高校法學專業(yè)的職能定位上來分析,學生在步入社會以后一般會從事社會司法方面的工作,因此為了確保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日常的教學內容一定要聯系現代司法的變化趨勢。但就眼下的形勢來看,我國的司法環(huán)境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然而高校法學專業(yè)的課程內容卻沒有出現比較大的改動,顯然這是法學課程脫離實際的一種真切表現。如今的課程中尤其缺少司法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法律問題研究這方面的內容。
(三)教學體系偏重理論
結合當前社會總體的發(fā)展趨勢,我國提出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向各行各業(yè)提供專業(yè)技能過關、綜合實力較強且能適應社會變化的高質量人才。根據這一點,高校在落實法學教育的過程中,除了要關注學生對于專業(yè)理論的掌握程度,也要著重培養(yǎng)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但實際上,學校安排了大量的法律邏輯、法理、法律社會學等方面的理論課程,卻沒有組織開展多元化主題的實踐演習活動,教學中缺少了由理論向實踐轉化的這一環(huán)節(jié),這將影響到專業(yè)人才的質量,阻礙了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
(四)校外實踐經費不足
實習實踐都是高校專業(y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活動,這項活動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職業(yè)技能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是學校關注的重點。想要保證校外實習活動的正常開展,則需要學校給予充足的經費支持,但結合目前大部分高校實行的實習經費報銷制度來看,絕大多數的校外活動均可予以報銷,但校內活動卻基本不予報銷。受到這種模式的影響,高校頻繁出現財務方面的問題,活動經費的利用率也大幅度降低,更重要的是影響了學生的實際參與。
二、大數據時代下推進法學教育變革的路徑探索
(一)構建基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計算機互聯網的支持下,高校應積極開發(fā)線上教育課程,并將線上與線下巧妙銜接起來,從而實現優(yōu)劣互補,完善傳統(tǒng)法學教育存在的不足之處。具體實施可參考如下: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以及教學中的重難點,分析傳統(tǒng)教學所表現出來的薄弱處和缺陷,以此為依據著手于微課、小程序、直播教學課程等線上教學課程的開發(fā),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的學習指導。如對于法律邏輯這方面的內容來說,由于知識形式比較抽象,不利于學生進行理解,尤其是學習過程中涉及到的與歸納邏輯有關的問題,其理解難度更大。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便可基于網絡去細化邏輯圖,完善流程圖的設計細節(jié),讓學生利用手機去觀看這種更直觀的課程講解,從而進一步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聯系社會現狀,進一步完善法學課程內容
在高校法學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教材無疑是教師執(zhí)教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但教學不應局限于此。新時期下,教師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對法學課程內容做出合理的延展,適當引入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同時也可借助互聯網收集一些現代經典司法案例,這對于拓寬學生的視野、發(fā)展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不小的幫助?;诖髷祿r代的影響,教師應密切關注社會上的各種法制新聞,從互聯網中捕捉社會熱點,下載當下更新鮮、更具有討論熱度的案例素材,由此豐富法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此外,根據近年來翻轉課堂在我國教育教學中展現出的巨大價值,教師也可遵循翻轉課堂的理念和原則,組織學生自行收集和整理有用的素材,密切結合大數據時代下司法工作的發(fā)展現狀去調整知識內容,促進法學教育與行業(yè)發(fā)展相接軌。
(三)及時引入大數據技術,豐富實踐活動形式
為培養(yǎng)出更多司法行業(yè)需要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高校應堅決落實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思想,嘗試著從多方面入手增加法學教育課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根據以往的經驗不難得知,傳統(tǒng)法學教育中實踐活動的開展場所普遍為教學課堂,這種方式雖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一來不足以點燃學生的探究欲望、二來不能實現法學實踐教育與司法工作的有效銜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便可在實踐活動設計和實施環(huán)節(jié)加強大數據技術的使用,具體而言:鼓勵學生在活動中拿手機、錄像機等設備錄制小視頻,將整個探究過程拍攝下來,一方面能再一次喚起學生的記憶,使他們對本次的探究學習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為接下來的教學提供了優(yōu)質素材。再者,基于大數據創(chuàng)建仿真實踐平臺,指導學生在虛擬情景中體驗真實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氛圍,幫他們迅速完成理論知識的內化,循序漸進提高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
(四)合理規(guī)劃實習經費的使用,完善教育流程
針對上文提到的經費不足的問題,可著手于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改進:一是盡可能地簡化財務報銷流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實習經費直接下發(fā)到每一名學生手中,讓學生在實習實訓中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權;二是要強化學生外出實習的安全保障,為此學??蔀閷W生購買保險,用以維護校外實習活動的穩(wěn)定進行;三是實行教師參與制度,鼓勵并督促法學專業(yè)的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實習活動中,以便在監(jiān)管學生成長情況的同時,促進自身專業(yè)技能的進一步提升;四是完善教師考核機制,將教師在校外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納為職稱評定的指標,以此提高法學專業(yè)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進而優(yōu)化校外實習活動成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順利完成大數據時代下的法學教育變革,高校要認真分析當前教育教學的問題所在,不斷探索實現教育革新的路徑及方法,加快育人機制的完善,從而順利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施瑾.探索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法學教學模式改革[J].法制博覽,2021(19):185-186.
[2]王世濤,王黎黎.大數據時代法學案例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J].航海教育研究,2021,38(02):82-86.